论文级解读: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深度分析

张艳飞 |2016-02-23 22:152238

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全球按不同区域和典型国家进行分类,系统预测了至2040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的粗钢需求趋势,并

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全球按不同区域和典型国家进行分类,系统预测了至2040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的粗钢需求趋势,并对未来铁矿石的全球供需格局走向和价格进行了预判。


作者系张艳飞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 引言


由于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铁矿石的供需格局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铁等大宗矿产资源需求迅速高涨,引发全球性的供不应求,铁矿石价格快速上升,中国的需求趋势受到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和机构对我国铁资源需求的短期和长期趋势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人均GDP为核心指标的预测方法和以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为核心指标的多种预测方法1)。在模型使用上,包括生长曲线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等。在以GDP为核心的预测体系中,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都作为重要参数予以考虑。前人在需求方法上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供应不足,中国既是全球铁资源第一需求大国,也是第一进口大国,因此铁矿石的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和话语权问题也自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焦点。而针对全球尺度的研究,国外主要由一些咨询机构对铁矿石行业供需形势以及价格趋势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但预测时间尺度一般较短,仅为3~5年左右;国内对于全球铁矿石长尺度供需形势分析的研究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为代表2),其通过对全球各国家按经济水平进行分类对全球粗钢需求进行预测,但由于单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对典型区域进行深入的探讨。然而,近两年,受中国经济转型、增速下滑影响,我国铁资源需求增速逐步趋缓达到顶点,而全球铁矿石的供应仍处于增长阶段,尤其是2014年以来国际矿商有意识的逆势扩产,打击其它高成本企业,导致铁矿石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已跌至70美元/t以下。铁矿石价格剧烈下滑打击了国内大量的铁矿石生产企业,使我国铁矿石和钢铁行业同时面临困境。因此,目前亟需明晰未来全球铁矿石的供需格局走向,为我国铁矿石及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全球按不同区域和典型国家进行分类,系统预测了2015-2040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的粗钢需求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和计算了全球和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趋势,结合全球铁矿石供应趋势,判断了未来全球供需格局走向和价格趋势。


2 研究数据基础及来源


本文分析和预测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经济和人口数据、钢铁消费和生产数据、铁矿石生产数据、铁矿石贸易数据、铁矿石价格数据、铁矿石投资及产能数据和相关矿业公司数据。各类数据的主要来源如表1,这些数据均是目前公认的官方统计数据,来源权威可靠。需要说明的是:①本文分析和预测所用的GDP数据均为1990年GK美元1),本文预测所依据的“S”形理论也是以GK美元为基础的;②本文对全球粗钢需求分析的数据为全球各国统计数据的加和,受统计制度所限,少量国家数据未能统计,但所涵盖的人口、GDP和粗钢消费量数据合计占全球总量的99%以上,因此研究结果可反映全球及主要区域的需求格局变化。




3 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历史


3.1 供需格局历史及阶段划分


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粗钢消费经历了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历史阶段(图1)。


(1)缓慢增长阶段。全球钢铁生产起源于英国,19世纪钢铁生产和消费几乎都集中在欧洲地区,直到19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逐步崛起,北美地区的粗钢消费也开始逐步增加。1900-1945年这半个世纪,全球粗钢消费集中于欧洲和北美两个地区,消费增长缓慢,仅从0.7亿t增长到1.6亿t。当时欧洲和北美地区铁矿石资源主要为自给自足,几乎没有全球性贸易,铁矿石价格维持在2.5美元/t左右。


(2)稳定增长阶段。二战结束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步入战后复苏的经济发展阶段,钢铁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从1.6亿t增加至6亿t左右。该阶段,消费粗钢的国家(地区)逐步增多,“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崛起使其在全球粗钢消费中占比迅速提高,形成欧洲、北美、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地区三分天下的局面。此时的欧洲地区除第一阶段的西欧国家以外,苏联消费也占有重要地位。该阶段铁矿石的供应区域也逐渐增多,包括西欧、北美、苏联、澳大利亚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澳大利亚地区铁矿石产量的快速增加是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对西澳地区铁矿石资源大力开发带动的。该阶段,澳大利亚与亚洲之间的全球性铁矿石贸易初具规模,全球铁矿石供需出现了局部的供需分离,同时也出现了初期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体系,但整体来说供需平稳,铁矿石价格受需求增长影响从2.5美元/t左右平缓上升至10美元/t左右。


(3)增速放缓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全球粗钢消费增长缓慢,无论是需求、供应还是价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①1970年左右,美国、西欧等主要国家粗钢消费基本已达到顶点,1970-1980年间,两地区粗钢消费保持平稳,1980年以后逐步下降;与此同时,日本、韩国等国粗钢生产和消费虽仍然平稳增加,但增速远小于前10年,尤其是日本,因此全球粗钢消费量仅从6亿t缓慢增长至8亿t左右;②南美(以巴西为主)、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甚至南非等国的铁矿石供应量都较快上升,尤其是巴西和澳大利亚分别成为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供应的主力,全球铁矿石供需分离的局面已初步形成;③铁矿石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1970-1980年间,受石油危机、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快速从25美元/t升至45美元/t左右;1980年后,粗钢需求增速缓慢对价格的影响真正显现,这一阶段的后期铁矿石价格基本维持在30美元/t左右,并在此期间形成成熟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此机制在全球供需分离的情况下也基本保证了铁矿石价格的平稳运行。


(4)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以来,全球铁矿石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阶段。受中国经济逐步崛起,中国粗钢消费的快速上升带动全球粗钢消费上升,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的钢铁消费中心,全球粗钢消费量从8亿t增加至15亿t左右,而中国几乎贡献了全球增量的80%。与此同时,南美和澳大利亚成为全球铁矿石供应和出口的主要地区,铁矿石供需分离现象非常明显。需求快速上升,同时受市场垄断和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影响,此阶段铁矿石价格也迅速飙升,最高时达到(160~170)美元/t的高价。综上所述,1900年以来,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转移发生了两次转移(图1):欧洲→北美→亚洲;在亚洲进一步发生了区域性转移,即日本、韩国等→中国;全球铁矿石的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变化,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基本趋势,同时多种因素作用可能引发价格的短期震荡。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调整、需求不振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因素等影响,铁矿石供需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3.2 供需格局现状


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持续陷入到震荡调整的阶段,但由于中国经济仍旧持续增长(原因是国内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粗钢需求增速并未明显下滑,反而由于中国持续大量进口铁矿石,铁矿石价格进一步高涨。直至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愈加明显,需求不振对价格的影响才真正显现(图2)。目前,中国粗钢需求已经达到顶点,对2014年全球铁矿石和粗钢需求影响更为显著。在需求放缓的同时,2014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以及FMG(也被称为“BIG FOUR”)四大铁矿石供应商逆势扩产,造成全球范围内的铁矿石供应过剩,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的暴跌(图2)。显然,全球铁矿石需求快速上升的阶段已随着中国需求到顶而结束,国际铁矿石供需格局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短期内,供应过剩的现象难以改变,而长期走势如何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需求的下滑幅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是否有新的增长点带动铁矿石需求的再次上升。因此未来全球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粗钢需求格局依然是决定铁矿石市场长期走向的主要因素,下文将就此进行系统分析。




4 全球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粗钢需求预测


4.1 预测理论与方法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钢铁消费和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符合“S”形规律(图3):即人均GDP达到3 000 美元(1990年GK美元,下同)时,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均进入加速增长期,这是人均钢消费高速增长的开始点;人均GDP达7 000~8 000美元时,人均消费增长幅度达到最大值(即粗钢消费强度达到最大),对应第二产业占GDP 比例的顶点;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钢铁需求不会无限增长,而是达到一定的顶峰后进入下降态势,钢铁消费的零增长点集中在人均GDP达10 000~12 000美元。钢铁消费到达顶点以后的阶段成为后平台期,此阶段一国的人均粗钢消费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基本不再增加。前人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地区)钢铁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都符合“S”形规律,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S”形模式也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钢铁消费由起飞点与峰值间的时间跨度、峰期人均粗钢消费量水平以及后平台期消费趋势的演化趋势三个方面。从不同国家(地区)的“S”形轨迹可以发现以下四类情况:




(1)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先期工业化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阶段,峰期粗钢消费量仅为(400~500)kg/人之间,后平台期粗钢消费量呈缓慢下降的态势,目前消费量已降至200kg/人左右。在这类国家中,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由于后平台期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出口工业产品,因此其粗钢消费量仍保持在500kg/人左右,仅在金融危机后有所下降。


(2)日本、中国台湾等快速工业化的地区,其粗钢消费量仅经历二三十年的时间即达到顶点,顶点消费水平也较高(日本接近700kg/人,中国台湾达到1 100kg/人左右)。后平台期粗钢消费维持8~10年左右的高位后缓慢下降,目前日本为550kg/人左右,中国台湾为920kg/人左右。中国钢消费轨迹与这类地区相似,但顶点水平相对较低。


(3)智利和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国家,由于工业体系不健全,其钢铁消费达到(150~200)kg/人左右即已达到顶点,此后保持平稳。


(4)韩国是目前发达经济体中少见的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粗钢消费量持续上涨的国家,其粗钢消费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才到达顶点,目前维持在1 100kg/人左右,达到顶点时人均GDP已超过20 000美元。这是由于一方面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为该国创造了广阔的市场,而另一方面该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力发展制造业、持续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工业产品。全球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各有特色,考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将全球分为欧洲(不包含俄罗斯,但包含除中亚以外的其它独联体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非洲、中东、亚洲(实际包含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家)、大洋洲、北美洲(仅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和中南美洲八大区域。每一区域选取典型国家进行重点分析,典型国家主要为该区域内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中粗钢消费占区域比例较大的国家,如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地区,中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北美洲的美国等;然后将区域内其它国家按照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预测,最终获得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粗钢消费趋势,将各个区域合并即为全球预测结果。不同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粗钢消费走势的确定一是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现状,二是要参考上述不同类别的国家通过类比法进行分析和预测。


4.2 参数设定及预测


4.2.1 各区域及典型国家经济和人口参数设定


各区域的人口预测和GDP增速设置是全球粗钢消费预测的基础。对全球人口预测是以GGDC对2015-2050年人口的预测数据(预测基础为2011年)为基础,并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和2013年的人口实际数据情况进行修正得到。而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设置的主要依据是:①一国的经济增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钟”形变化规律1),一国的GDP增速在工业化中期到达峰值,其后逐步降低,其中缓慢工业化和快速工业化的国家钟形轨迹略有不同;②一国的经济增速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分析其GDP增速变化历史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如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韩国,或者巴西、阿根廷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国家),可以帮助确定其未来的经济增速;③参考IMF以及IEA等国际机构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预测。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具体预测结果参见文献[34]。


4.2.2 各区域及典型国家粗钢需求预测



全球及各区域的钢铁需求预测是建立在对典型国家和地区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的。本文对全球范围内当前主要消费粗钢以及未来有潜力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图4)。


(1)发达国家经济体。包括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大洋洲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已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未来人均钢铁消费量将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如美国从1960年以来,粗钢消费量从峰值的500kg/人左右,下降至300kg/人左右,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下降,到2040年下降至245kg/人左右;而韩国近几年也显示出明显的峰值特征,预计其未来人均钢消费水平将由1 100kg/人左右下降至900kg/人左右。


(2)中国、印度和东盟。随着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钢铁消费趋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中国钢消费水平已达到560kg/人左右的峰值水平,未来几年将保持高位运行,之后逐步进入缓慢下行通道[19,20]。而印度和东盟地区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平稳较好,目前都已越过起飞点,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中印度受其国内生产生活习惯、民族宗教特点、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限制,不具备走如中国一般快速工业化发展之路的条件,且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印度将很有可能以相对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进行工业化发展,实现相对缓慢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因此其粗钢消费将会在较低水平达到峰值,对比相同人均GDP水平印度和中国的钢铁消费水平,本文预计印度可能在2030年前后粗钢消费达到峰期,峰期粗钢消费水平在250kg/人左右;而东盟地区总体经济发展速度略快于印度,但与印度类似面临国内生产生活习惯、民族宗教特点等制约,且受中国和日、韩等国家出口工业产品支撑,其发展完善工业体系的动力不大,因此对粗钢的消费也难以达到中国的水平,预计其粗钢消费将在2025-2030 年之间达到300kg/人左右的峰值水平,之后保持高位运行。


(3)非洲国家。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消费资源的影响,非洲地区部分国家通过大力输出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如南非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人均GDP 已达到5 600GK 美元的水平,但由于以发展矿业为主,其粗钢消费水平不高,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其粗钢消费水平将逐步上升,到2040年消费量达到240kg/人左右的高值。但非洲仍有大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粗钢消费水平也极低,如拥有1.74亿左右人口的尼日利亚。未来,伴随着东盟和印度地区经济的发展,非洲国家矿业输出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经济也将进一步平稳发展,在经历更为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其它国家和地区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增多,其粗钢消费水平将会呈平稳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以后将会逐步踏入起飞点,2040年达到60kg/人左右的水平。


(4)南美洲国家。南美洲国家由于其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工业体系非常不健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钢铁消费水平极低,如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家,其粗钢消费在(100~150)kg/人左右即达到峰值,且多年保持不变,这类国家预计未来还将维持当前消费水平;巴西是南美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其粗钢消费水平相对其他国家相同经济水平要高的多,因此预计巴西粗钢消费还有较好的增长空间,但受其产业结构限制,预计巴西粗钢消费的峰值也会较早到来,预计峰值的粗钢消费水平在(240~250)kg/人左右。


(5)其它地区国家。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相近,粗钢消费也已处于峰值水平,峰值期消费量在350kg/人左右,未来将缓慢下降;中亚地区近年来总体经济发展较好,未来受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经济发展动力较强,其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一定程度上带动粗钢消费的增长,但由于该地区人口较少,大量依赖俄罗斯和中国等出口工业产品,其粗钢消费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中东地区近年来粗钢消费也已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其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多,若该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则粗钢消费将缓慢增至峰值,峰期粗钢消费量在300kg/人左右。将典型国家和地区及区域其它国家分类预测结果加和,即可得到不同区域的预测结果(表2)。


4.3 全球粗钢需求格局分析


对全球粗钢需求预测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未来30年,全球粗钢消费总体仍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6.47亿t上升到2040年的21.03亿t,但增速将明显放缓。2000-2013年13年间,全球粗钢消费平均增速为5.28%,而2013-2030年,全球粗钢消费平均增速下降至1.35%,2030-2040 年间仅为0.16%。区域上来说,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粗钢消费占全球比例长期在66%左右,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占全球粗钢消费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占比从22%下降至16%,非洲占比将由原来的2.4%增加至6.8%,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比略有下降,中南美洲和中东略有上升(图5)。未来,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将来自于亚洲的印度和东盟地区,这也是在中国需求下滑后全球粗钢消费依然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2013-2040年,东盟和印度粗钢消费量将分别增加1.5和2.9亿t,中国、日韩、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地区以及俄罗斯和中亚合计将减少2.0亿t,其它地区的合计增量为2.2亿t,因此全球的合计增量为4.6亿(t 图6)。


5 未来铁矿石供需格局


5.1 全球铁矿石需求预测






生产粗钢的铁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铁矿石和废钢。因此分析全球铁矿石需求,除了要考虑粗钢需求,还要考虑废钢供应比例的问题。本文为方便计算,将全球的生铁产量(含直接还原铁)作为铁矿石的消费/需求量(折成62%铁精矿),而二次供应占比的计算则可简化为粗钢产量与生铁产量之差占粗钢产量的比例,全球及中国二次供应占比的历史数据是预测未来二次供应比例的主要依据。照此计算,本文分析了1980年以来全球二次供应占比的变化情况(图7),分析发现:过去30多年来,全球二次供应水平变化不大,1980-1995 年间保持在28%~30%的水平,1996年起随着中国钢产量的快速上升(当时的中国二次供应占比极低),全球二次供应水平开始下降,但由于全球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二次占比水平还有所上升(从之前的30%左右上升至36%左右),因此全球总体二次供应下降幅度不大,目前在23%~25%左右。未来,随中国钢铁蓄积量的逐步增加,中国废钢的供应量也将会稳步提升,本文预计,到2020年以后中国废钢供应将会较快上升,到2025年供应比例达到20%左右,到2035年达到30%左右;因此未来全球废钢供应水平将随着中国供应水平的上升稳步回升,到2030年以后回到1980年的30%~32%的供应水平(表3)。全球范围内的长尺度分析,可将全球粗钢产量近似等于粗钢的需求量,基于二次供应水平,即可计算全球的铁精矿(62%)需求量;而中国的粗钢产量应该等于粗钢需求加上净出口量,将我国钢铁的出口规模设定在5 000万t左右的水平,基于此可计算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量。计算结果表3显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的增速将比粗钢需求增速更为缓慢,2013-2030年间仅增加约3.4亿t左右,而到2030-2040年间,全球铁矿石需求量还将有所下降,而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会逐步下降,在2020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预计到2040年,中国将仅需7.7亿t铁矿石。




5.2 铁矿石供应趋势


短期来看,铁矿石的供应趋势取决于当前的投资和产能扩张情况。由于近年来铁矿石需求持续扩张,在中国、澳大利亚、南美甚至非洲地区都新增了大量铁矿石投资,产能释放滞后于需求的变化,按照当前主要国家和公司投产计划分析,2013-2020年,全球还有可能新增近6.5亿t供应量,而需求增量仅为1.5亿t,铁矿石需求的放缓和供应的惯性扩张造成未来几年全球铁矿石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图8)。与此同时,全球供应格局也将发生一定变化。前文已提及,2014年在铁矿石需求放缓信号明显的情况下BIG FOUR逆势扩产打压矿价的行为,而此举实际上是在四大矿商挤压全球低成本矿企、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的举措。未来几年,包括大量中国矿企在内的低成本矿商将面临较大程度的关停,其关停的产能则由BIG FOUR的产能进行弥补,全球范围内的铁矿产能置换将会一定程度改变全球铁矿石的供应格局。根据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银行对全球未来几年新增产能的统计以及中国等其他低成本矿企关停产能的预期[21,22],到2020年,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全球铁矿石供应市场中的份额将提升10%,而中国则下降(图9)。此外,BIG FOUR将是未来产能扩张的主力,根据几大公司公布的扩产计划,未来5年,BIG FOUR还将新增3.5~4.0亿t的产能,若几大公司如期实现扩产和对全球其他高成本产能的置换,其占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61%提升至近80%左右,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垄断程度将大幅提升。长期来看,铁矿石的供应趋势会随需求趋势进行变化和调整,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长期保持,因此2020年以后铁矿石的供应规模将逐步压缩,直至达到供需平衡。



5.3 供需格局及价格趋势


综上所述,未来30年,全球铁矿石需求仍将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印度、东盟以及日韩等将成为铁矿石的主要需求地,而南美和澳大利亚在全球的供应地位将进一步上升,伴随东盟和印度资源需求的上升,非洲地区也将逐步成为重要的铁资源供应地。由于近期的铁矿石产能置换,全球铁矿石供需分离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几大矿企对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的垄断将进一步加深。总体来看,未来全球铁矿石供需将呈现由供过于求逐步转向供需平衡的趋势。由于供应的滞后性,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球铁矿石市场逐步步入供需平衡的通道。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目前已快速下降至70美元/t以下,对全球铁矿石生产成本的分析发现,全球有将近40%左右铁矿石成本高于70美元[23],如果价格长期低于70美元/t,将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因此国际铁矿石价格难以长期维持在70美元/t以下。因此按照供需形势分析,全球铁矿石价格在2015-2022 年仍将维持在(60~80)美元/t之间,2022年前后,逐步恢复至(80~90)美元/t之间的合理水平,由于全球范围内铁矿石需求增速整体放缓,目前来看,未来铁矿石价格再度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低(图10)(这里的价格是指以2013年不变价作为基准的长期的价格水平)。




6 结论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按照粗钢消费情况,可将全球铁矿石供需历史划分为缓慢增长(1900-1945 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从铁矿石的供需和价格历史可以发现,1900年以来,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发生了两次转移:欧洲→北美→亚洲;在亚洲进一步发生了区域性转移,即日本、韩国等→中国;全球铁矿石的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变化,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基本趋势,同时多种因素作用可能引发价格的短期震荡。


(2)根据经济发展与粗钢需求的“S”形规律,对全球及主要国家粗钢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未来30年,全球粗钢消费总体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区域上来说,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粗钢消费占全球比例长期在66%左右,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占全球粗钢消费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占比从22%下降至16%,非洲占比将由原来的2.4%增加至6.8%,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比略有下降,中南美洲和中东略有上升。


(3)未来,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将来自于亚洲的印度和东盟地区。2015-2040年,东盟和印度钢消费量将分别增加1.5和2.9亿t。


(4)根据粗钢需求预测和二次供应分析,本文对全球未来的铁矿石需求也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的增速将比粗钢需求增速更为缓慢,而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会逐步下降。


(5)铁矿石的供应趋势分析得出:2015-2020年,全球还有可能新增近6.5亿t供应量,而需求增量仅为1.5亿t,铁矿石需求的放缓和供应的惯性扩张造成未来几年全球铁矿石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全球铁矿石供应市场中的份额将大幅提升,且BIG FOUR也将大幅提高市场份额,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垄断程度将大幅提升。


(6)长期来看,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将呈现由供过于求逐步转向供需平衡的趋势。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球铁矿石市场逐步步入供需平衡的通道。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呈现先快速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未来铁矿石价格再度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低。


文章来源:扑克投资家(ID:puoketrader)

1
标签:全球 铁矿石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