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政策措施相继落地 外贸回暖仍需时日
当前,全球贸易寒风阵阵,但以农业机械为生产经营主业的镇江华虹机械有限公司却并不寂寥。厂房内,工人们忙着操作、组装,赶做新一批订单。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虽然近期江苏现在情况如此,不过,宏观数据并不乐观。据海关总署统计,1~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9.93万亿元人民币,出口11.46万亿元,进口8.4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1%、2%和15.2%。为稳定外贸增长,国务院7月出台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从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加快推进改革、突出创新驱动等方面稳定外贸增长。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后,局部地区下半年外贸略好于上半年,但从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看,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压力仍较大,外贸胶着局面短期难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出口1.23万亿元,进口8331.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3.6%和16%,这意味着2015年贸易数据转正基本无望。
李苏分析认为,外需低迷成为影响我国外贸主因。当前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一些国际机构下调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预期增速。在发达市场中,只有美国经济增势相对较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均较疲弱。新兴市场虽然经济增速快于发达国家,但受结构性矛盾突出、资金外流等影响,经济增长也普遍放缓。
除外需疲弱影响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震荡和出口综合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会抑制未来出口的增长。
2015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美元、日元均呈现升值走势。而最近数月,又显现持续走低趋势。李苏表示,以上半年为例,巴西、南非等市场需求因人民币强劲走势而需求减少,对我国日用消费品类出口影响尤甚。此外,日元大幅贬值也抑制了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的发展。
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出口竞争力削弱。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综合成本的变化仍有较高敏感性。在江苏省商务厅组织的调查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削弱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制约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出口。
为支持外贸稳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
作为外贸大省,江苏的外贸企业众多,且民营中小企业最多。这些企业担保能力薄弱,一般由同行企业或上游企业担保,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把控比较严格,担保额度也是尽量控制。”镇江华虹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董红军坦言,企业融资担保相对比较困难。
李苏结合身边诸多企业情况说,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有两个难题,即融资难与融资贵,其中融资难问题更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传统的信贷审批流程非常耗时,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宜提高小微企业申贷的可获得性。
目前部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提出多元营销理念,建立小微贷客户经理队伍以及成立小微贷专营支行和专门部门。李苏表示,这些银行的部分举措对公司外贸业务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公司获得银行资金后,投入技术研发改造,并取得进展。
目前,某银行已经确定了“依大做小,外引内联”的市场定位。“依大做小”是指选择一定区域优势行业中排名前几名的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客户重点营销,并依托这些核心客户对其上下游的企业进行产业链营销,结合供应链融资产品,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其产业链上下游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外引内联”则指的是由分行与客户合作,利用分行创新融资品种助力企业融资,进而发展到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营销去化解资金矛盾。
董红军说,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贷款承兑票转换,融资成本较前两年稍微低一些。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会针对不同的银行来调剂集团的授信范围。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相关部门仍将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定外贸的具体措施,新的稳外贸政策已箭在弦上。但李苏等企业界人士认为,这些措施从落地实施到见效有一定的时滞性,未来外贸仍将面临一段时间的煎熬。
董红军说,尽管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对外需快速回暖不能抱太大指望,但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之中。另一方面,《关于支持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如能进一步做好落实,会激发企业活力,对实现全年外贸稳定目标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些外贸企业下半年订单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李苏说,从目前接单情况计算,公司下半年订单量比上半年增长15%,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会好于上年度。董红军也认为,尽管整体外贸形势不一定很乐观,但从农业机械产品出口行业看,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形势不会受太大影响,出口相对乐观。
李苏表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服务业持续发展,海外直接投资进入加速期,都将为外贸出口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尤其是上海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一方面,国际经济大环境短期难以改变;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过去的高增长难以重现,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未来应推动我国外贸从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