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为“一带一路”谋势

2015-11-05 15:141020

640.webp (18).jpg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为“一带一路”谋势
作者: 赵可金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引子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欧洲经济圈的合作,“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平衡和内生动力,仅仅靠东亚经济群的引擎,是无法成就一带一路的。只有欧洲经济圈确立了东向战略,东亚经济圈确立了西向战略,从东西两个方位相向而行,才有可能拉动欧亚沿线国家和内陆腹地的共同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行动规划中,欧洲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规划,“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是欧亚非沿线国家。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欧洲经济圈的合作,“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平衡和内生动力,仅仅靠东亚经济群的引擎,是无法成就一带一路的,即使实现了互联互通,也会进一步加剧地缘经济失衡,太平洋沿岸地区会越来越掏空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资源,导致欧亚大陆腹地经济的空心化、黑洞化,成为滋生黑恶势力和恐怖势力的温床。只有欧洲经济圈确立了东向战略,东亚经济圈确立了西向战略,从东西两个方位相向而行,才有可能拉动欧亚沿线国家和内陆腹地的共同发展。


其实,当下致力于推动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相向而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历史上早就已经试验过,而且实践表明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深远的影响。在9世纪后,欧洲南部以地中海为中心,世界性的商业联系和市场联系使得罗马帝国城市蓬勃发展,经济繁荣,特别是商业贸易独步当时地中海世界,亚历山大里亚是仅次于罗马的大城市,也是帝国著名的手工业、商业中心,还是东方国际贸易中心。与此同时,北欧波罗的海和北海上的海盗行为到9世纪末转变成为商人,这种转变率先由瑞典南侵后遭遇阿拉伯商人、犹太商人和拜占庭商人而学会商业习惯。此后,丹麦人、挪威人入侵西方之后,“他们已经仿效他们的瑞典兄弟的榜样成了商人,不再做海盗了……而且还是在公海中航行的商人。”在这些商人群体的推动下,德意志北部城市比如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推动建立了著名的汉萨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此后,在地中海经济圈和波罗的海经济圈两个引擎的拉动下,最终推动了覆盖整个欧洲的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从而拉开了近代以来欧洲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的历史序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历史上欧洲两大经济圈互动发展的放大,从南北互动拉动欧洲复兴转变为东西互动拉动欧亚非三大洲实现新的复兴。

欧洲是“一带一路”的西部引擎
自从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国内学界和舆论界就洋溢着一种对中国经济未来极度乐观的情绪,甚至有人从PPP的计算方法认为中国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对中国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相比之下,则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前景极度悲观,认为欧洲已经呈现海洋文明衰落的“海殇”,过度的扩张和殖民使得欧洲逐渐走向衰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步下降。

果真如此吗?最终前景如何,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证明,但不容否认的是,如果将欧盟看作是一个整体,它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2013年经济总量超过17万亿美元,比美国高出1万亿美元,是中国的2倍左右。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大国,但那是受到土地和人口规模限制的结果,无论是对外贸易而言,还是就欧元货币影响力而言,欧盟都是引领世界的经济体,中国在综合实力、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人文影响力等方面都与欧洲还差得远。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多少吹牛皮的资本,盲目乐观最终将带来巨大的代价和教训,这一点我们必须心中有数,这是中国人在认识欧洲时应该确立的第一观点。

当然,正确判断欧洲的前途还要正视欧洲面临的诸多问题。自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在世界战略野心上显然已经雄风不再,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闭锁了欧洲人的世界眼光,欧洲人把目光聚焦在乌拉尔山以西,长期谋求戴高乐所谓“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统一”。对欧洲人而言,它们更关心欧洲内部的事务而非世界其他角落的事情,为此它们专心致志地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实验,虽历经磨难和曲折,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欧盟的建立。自欧盟建立之后,欧洲就一直陷入自我磨合的阵痛之中,尤其是受到2009年爆发的债务危机影响,欧盟严重受制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债务危机、高失业率、人口老龄化、移民和复杂社会矛盾的制约,加上整个世界经济大盘走衰,尽管欧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欧洲2020战略》,寄希望于基于知识和创新的智能型增长,实现资源效率型、绿色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和地区聚合的包容性增长等新战略,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欧盟很难走出低速增长的困境,欧洲仍将继续在痛苦中挣扎,短时间内很难获得突破。这是中国人认识欧洲时必须确立的第二观点。

但是,由于欧盟在经济增长、内部协调、政治困惑等方面的问题而断言欧洲已经彻底失去了浴火重生的活力,也可能会是对欧洲的战略误判。总体而言,即使欧盟遭遇众多复杂的难题,那也是欧洲进入发达现代化阶段遭遇的“发展后难题”,维系欧盟发达水平的基础是牢固的,很多问题看上去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也并非像有些发展中国家那样糟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从根本上来说,欧洲遭遇的问题在性质上属于高度发达水平遭遇的高级问题,一些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都已经在欧洲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体制机制,欧洲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多么糟糕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同时,要看到欧洲仍然有着极强的科技创新力,高技术产业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高端制药业、航空制造业、医疗服务业、绿色产业等方面,欧盟仍然领先整个世界。欧洲人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世界上比较高的,人均年收入最高国家卢森堡是最低国家保加利亚的近16倍,欧洲人的文明素质仍然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民众,这些都是维系欧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要这个核心竞争力还在,欧洲就不会失去失望,也不会有所谓的“海殇”。

正因为欧洲存在着上述核心竞争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把拉近欧亚两大经济圈作为一个重要使命,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欧洲经济圈的参与,“一带一路”根本就无从谈起。与中国与美国存在着深刻的国际战略结构性矛盾不同,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相处,尽管中欧在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两大经济圈的走近,中欧在经济、技术、文化乃至国际规范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合作空间,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中欧关系都要比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好相处,致力于拉近中欧关系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欧共同利益,中国和欧洲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引擎,两者缺一不可,必须相向而行,良性互动。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重在谋势
近代以来,中欧关系因鸦片战争而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不平等外交关系期。新中国成立后,受冷战的制约,中欧关系也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冷战结束后,在中国方面,发展中欧关系被排在了中美关系和亚洲邻国关系的后面。在欧洲方面,欧中关系也被排在了欧洲一体化、欧美关系和俄欧关系的后面,中欧关系始终迟迟没有被摆到突出位置。然而,尽管中欧关系存在着对华武器禁运、价值观和贸易摩擦等诸多问题,但随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欧洲领导人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开拓欧洲市场,中欧相互交往的兴趣迅速增加。尤其是中欧之间不存在主权和安全上的争议,中欧关系在步入21世纪后反而比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更容易相处,自1975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尽管也时有波折,但总体上中欧关系的总态势是平稳发展,对话合作是主流。在中欧关系发展进程中,逐渐确立了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对话等管道,中欧关系日发展成为具有全面性、战略性、伙伴性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14年3月22到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访问期间中国和欧洲四国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价值700多亿美元,中国与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从长远发展来看,中欧之间有着巨大的互补性,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拉近中欧关系对彼此都十分有利。从欧洲角度来说,经济上迅速崛起的中国与欧洲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资源和要素优势互补,欧洲的优势是技术领先,有着完善的管理规范和国际经验,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密集,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两者结合起来,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谋求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因此,欧洲国家采取了加入亚投行、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赞成中国倡导的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的方案。从中国角度来说,欧洲是一个拉动中国出口的重要引擎,2014年中欧贸易额已达到6151亿美元,且同比增长迅速,而且大量属于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的优势还没有释放出来,许多重要领域的投资比重也比较低,中欧经贸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欧洲有中国艳羡的资金、技术和规范实力,欧盟也在大力推进旨在促增长、促就业、促竞争的投资计划,以及以单一数字市场、能源市场为重点的一体化建设,中东欧国家更是亟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都是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好为中欧互补性潜能的释放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只要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接得好,融合得好,就完全可以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促进互利共赢。

显然,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看重的就是谋求维护和巩固中欧合作共赢的势头,“一带一路”着眼于搭建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带路平台,经营覆盖全球超过64%的人口和30%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空间,一旦这一合作共赢的势头得以释放,其所产生的战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是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中欧经贸互动更多通过海路来链接,在中东-波斯湾一带受到阿拉伯国家局势动荡和海盗盛行造成的风险上升影响,陆路就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替代性选择,尤其是随着高铁技术的改进,从陆路链接欧洲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的可能性更是大大上升。尽管在中欧关系中还存在欧洲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对华军售禁令、人权和政治制度的摩擦,但只要中欧关系在扩大利益汇合点上采取切实努力,中欧关系深层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得以开发和释放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推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一带一路”建设的铺开也将会吸引欧洲国家迈出更大的步伐。

显然,从中欧合作共赢所蕴藏的势能来看,中国不可低估欧洲对中国外交的意义,更不应轻易拒绝来自欧洲经济圈的合作请求,中欧关系的拉近从长远来看既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也符合欧洲的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其现实性上找到了拉近中欧关系的载体,毕竟“一带一路”的终点在欧洲,通过建立起连接欧亚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会极大地推动东西两个经济引擎的协同互动,最终实现当今世界两大战略力量、两大经济圈和两大文明之间的融合发展,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如何推动中欧“一带一路”合作
既然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如此巨大的势能,如何才能释放此种强大势能并将其转化为驱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动能呢?对此,中欧双方都在思考,并日益强调把巩固和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各自外交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中欧双方达成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3月底访欧期间又提出了中欧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从而为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勾勒出了整体推进的蓝图,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路线。具体来说,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欧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推进中欧和平伙伴关系。

和平是中欧共同关心的话题,维护和平是中欧共同的责任。由于中欧之间不存在重大的主权和安全纷争,推进中欧和平伙伴关系意味着双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进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参与有关维护国际和平的规制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地区热点问题,比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乌克兰等热点问题,推进中欧和平伙伴关系首先意味着中欧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加强外交政策沟通和安全问题上合作,在推动不扩散、裁军、反对恐怖主义、打击海盗等问题上加强合作。目前,中欧关系中存在着众多沟通管道,通过这些沟通管道和平台,中欧双方可以密切和平伙伴关系,对中东、中亚、非洲等一些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展开对话,并逐步提升中欧防务安全对话的级别和水平,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局面,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此外,在双边问题上,中欧也可以在对华军售解禁等问题上加强沟通和对话,将其纳入和平创造的轨道中来,夯实中欧和平伙伴关系的基础。

二是推进中欧增长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一个关于共同发展问题的倡议,无论是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推进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在本质上都属于发展问题。目前,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而不能自拔,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和改善困窘的财务危机是欧洲各国的共同心愿。再次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客观上对刺激欧洲经济复苏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无论对于欧盟各国而言,还是对于中国来说,谋求经济增长是中欧双方共同的愿望,推进中欧增长伙伴关系,相互提供发展机遇,是符合中欧共同利益的。因此,推进中欧增长伙伴关系,意味着推进自由贸易协定、扩大高技术贸易、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中欧两大经济圈的融合发展等丰富内容,中欧在这些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立场和类似的态度。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在2014年度贸易额突破6100亿美元,对外投资也增长迅猛,仅2015年1-2月,中国内地对欧盟投资33.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0.5倍。这一切均表明中欧增长伙伴关系动力强劲,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领域,有可能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支柱。

三是推进中欧改革伙伴关系。

目前,中欧都处于新一轮改革进程之中,“一带一路”均需要中欧双方从改革的视角推进双边关系,重塑中欧关系的互动框架,中欧互联互通的过程也是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从中国方面来说,新一轮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实施“四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加快进行转方式、调结构、改体制和惠民生的相关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在这一切的努力中,全面深化改革贯彻与所有领域和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从欧盟来说,为尽快走出债务危机的泥潭,欧洲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税收和养老金制度等方面,尤其是通过预算调整、税收和福利体系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改革、金融修复和简化监管环境,投资于知识创新和巩固增长的结构性改革,重建可持续的公共金融,所有这些努力均致力于试图全力解除主权债务问题对欧洲经济增长和银行体系的威胁。不难看出,中欧由于面临着共同的结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任务,完全可以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做改革的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在经验分享中增进彼此的认知。

四是推进中欧文明伙伴关系。

中欧是两个文明体系,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东西方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均从对方获取了营养,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这也是丝绸之路精神之所以世代相传且不断发扬光大的一个根源。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东西方文明再次面临融汇发展的历史机遇,互联互通的日益深入更是为文明的对话、交流和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推进中欧文明伙伴关系意味着要加强中欧教育、文化、科技和青年的交流,推动在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全面对话,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近代以来,尽管中国留学生奔赴欧洲负笈求学,从欧洲学习了很不少,但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落差,中欧在人权、移民、环境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很存在很大的差异。之所以产生如此重大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欧文明互动并非是双向的,而是单向的,更多是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和扩散,欧洲国家并没有认真地了解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明。一旦中欧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明对话,推进中欧文明伙伴关系,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就一定能够跨越传统的鸿沟,缔造一种包容开放的新文明。

总之,欧洲在“一带一路”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欧洲和中国一样,都是“一带一路”的引擎,如果没有欧洲的参与,“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平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腾飞。欧洲之所以在“一带一路”具有如此显赫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欧双方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欧推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看重的就是谋求维护和巩固中欧合作共赢的势头,“一带一路”就是努力将此种巨大潜能转化为发展动力,带动链接欧洲经济圈和亚洲经济圈的内陆广大腹地沿线国家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欧应着力建设和平伙伴、增长伙伴、改革伙伴和文明伙伴的“四大伙伴关系”。从长远来看,中欧关系的拉近不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势能,而且也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0
标签:中欧 谋势 一带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万列

2024-07-15 14:57
98228

陕西: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推广中欧班列数字金融服务应用试点

2024-01-31 15:07
150438

第三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举办

2023-11-15 13:38
145753

商务部:促进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保障“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2023-10-11 15:16
34717

金融监管总局“一带一路”银行监管研讨班赴四川中行调研

2023-09-15 12:02
84715

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15 11:52
810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