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形成及作用
因货币市场成交规模大、交易频繁且连续性好,货币市场形成的利率水平具备较高的基准性和有效性,在社会利率体系中占据基准地位。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充分市场化的利率应由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货币市场资金总量主要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占款、节假日提现、财政存款变动等因素影响,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该指标也成为反映市场资金余缺状况的重要参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成负向变动关系(如下图),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水平的预测是资金交易员预判货币市场及利率走势的重要内容。市场资金需求包含机构杠杆水平、新股申购等因素,在打新需求旺盛时期,资金供不应求,货币市场利率也相应上升。
货币市场利率除了能及时灵敏反映市场资金面变动之外,还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基准利率同步变化,是人民银行进行利率走廊管理、实现货币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自上年末以来,面对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和通缩风险,货币政策进入降息通道,累计降息5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共计1.25%,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由年初的3.85%逐渐下调至2.25%,同期7天Shibor利率由3.88%回落至2.35%。
自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并取消拆借利率上限,拆借市场率先完成利率市场化,拆借利率能够综合反映银行间资金供求关系和商业银行等市场参与主体资金成本及资本回报要求的变化。与同业拆借市场一同发展起来的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市场,以其相对宽松的准入门槛、授信要求和质押条款安排,成为参与成员更广泛、成交更活跃的子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也是反映市场短期利率的重要基准。
基于银行间拆借、回购的充分市场化发展,200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形成了隔夜至一年期的完整利率曲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Shibor利率走势能够反映市场资金面变化,具备较好的基准性,特别是同业存单市场推出以来,中长端Shibor弹性和基准性逐步提高,以Shibor为基准的市场化定价产品日益丰富,商业银行以Shibor为基准的内部定价体系日益成熟。
霜降前的双降,标志着名义上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基本完成。未来利率市场化仍需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货币政策利率向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传导渠道。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传导链条的重要一环,将日益发挥更为重要的定价和传导功能。今后,以Shibor为基准的浮息企业债、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存贷款利率与Shibor挂钩都是可行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作者:矫堃 来源:外币投资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