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中企“走出去”的最大瓶颈是缺乏海外投资经验

2015-10-26 16:21 939

10月22日,汤森路透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称,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重要力量,但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瓶颈,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将面临的“法律和政治、金融、税收、知识产权”等多方面风险与挑战。

u=1697004626,1598649214&fm=21&gp=0.jpg

来源:新浪财经


10月22日,汤森路透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称,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重要力量,但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瓶颈,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将面临的“法律和政治、金融、税收、知识产权”等多方面风险与挑战。


中国进入资本大量输出的时代


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共对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并购投资,投资规模(含并购对象负担的净债务)为554.2亿美元,并购交易数量为460笔。


从中企海外并购投资的区域来看,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前五大地区和国家分别是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和意大利,总占比达60.5%;而从中企海外并购投资的行业来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能源和电力、金融、高科技、工业以及媒体和娱乐”,总占比达62.7%。


“中国资本大量输出的时代已经来临。”汤森路透中国区总裁刘煜表示,自中国政府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增长趋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企业投资对象国高度集中在欧洲、东南亚和中亚,尚未开发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潜力巨大。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7.6%,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水平。据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2640亿美元,并超越外商投资(FDI),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净对外投资国。


“中国发展对外直投规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的阶段是必然趋势,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高储蓄率所带来的庞大投资能力需要重新配置。”汤森路透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副总裁陆旻分析称,中国已进入净资本输出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当下,分散投资风险、鼓励企业在全球市场配置资金资源从而提高回报率符合投资的基本原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导向重点正在发生变化,今后中国企业将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全球贸易、投资、生产和服务的布局,从而培育起一批具有全球综合运作能力的跨国公司。


“过去35年中国用商品输出带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模式,正在让位于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张燕生表示,在进入资本输出新格局后,未来中国将会深化境外能源的互利合作,加强境外高新技术行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鼓励国内优势企业扩大境外生产经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支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积极稳妥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和服务业境外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不可忽略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具体而言,来自“政府审查及行业准入、劳工和工会、融资和外汇风险、专利和商标的合规、税务合规及管理整合”等方面的风险成为汤森路透此次调查的重点。


其中,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例如,汤森路透ONESOURCE 统计,仅2014年一年,北美地区间接税规定就有5000处变化,而在拉美,间接税变化的个数高达17000处。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化给企业的财务和税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刘煜分析称,中国企业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接受全球标准、理解当地监管法规和文化差异,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在比较发达的经济体。相应的,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增多,涉及的纠纷也在明显上升。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萍认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可能会受到东道国反垄断审查、投资安全审查(行业审查) 等政府监管,基础设施、电信、金融等行业还会涉及到行业准入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问题。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政府审查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审查流程的时间性对于拟定的投资和并购行为具有很大影响。


高盛并购团队亚洲主管董事总经理金钟允则表示,中国企业在购买海外资产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从所购买的资产中提取价值,并将其不断的应用到中国市场上,使之产生最佳的协同效应,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大的风险仍在于并购后的管理问题。


在跨国投资和并购中,中国企业往往会非常重视政府审批、投资或并购协议等,但投资和并购的落实,牵涉企业的运营,这与当地员工和工会密切相关。汉坤律师事务所认为,劳工问题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典型法律问题。中国企业需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投资目的地的劳动法律制度,如工会组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用工制度、社会保险和外来人员的准入条件等问题。


“无论是政府审查和市场准入,还是劳工、环境保护等,这些与法律和政治相关的风险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是相当关键的。”白皮书中写道。


在金融风险方面,据汤森路透调查,现实中,在参与交易金额过大的并购项目中,许多中国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必须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工作,因此债务负担加重,增大了财务风险。同时部分跨国并购属于“承债式”,即并购方需要承担被并购方的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交易时并购方未能充分考虑并购中需要承担的额外债务。交易完成后债务逐步转化为企业负担。


“汇率风险”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考量因素之一。据汤森路透分析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主要是以现金购买或以现金和股票作为支付对价,因此当汇率波动时,目标公司的有价证券价值也发生波动,从而影响并购方所支付的有效价格,并影响被兼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母公司的利润。


“知识产权风险”亦成为中国企业产品出口或海外投资并购环节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白皮书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风险既有来自于海外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执法力度,也有企业自身因对海外知识产权战略重视不足而导致的后果。


而“税务风险”是影响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进行投资并最终获取商业利益和回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白皮书称,中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多种多样,如部分企业对于投资当地的税制和税收征管制度不了解,对适用税种不清楚,其在签署商业合同或者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策划时,若不能事先了解清楚当地的税法税种,缺乏相应的税务考虑,则可能导致某些原先预计可以获得较好利润的商业项目最终仅获微利甚至无利可图。


此外,在海外投资项目中,中国企业与投资目的国在民族、文化、习俗和语言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在项目投资或并购的整个过程中,以及后期的项目运营和公司管理中,中国企业都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德勤管理咨询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哈亿辉表示,“文化整合”被多名中企高管视为并购后的第二要务,仅次于“挽留客户”。


白皮书还提到,“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以及全球化布局、获得领先科技、寻求海外较高收益项目、获取海外资源”成为中国企业大举投资海外的驱动力。陆旻强调称,中国政府所不断释放出的“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的种种信号也促使企业加速全球化进程。



0
标签: 路透 汤森 瓶颈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 需破解诸多瓶颈

2024-05-28 15:30
71472

因供应链瓶颈和芯片短缺,索尼下调全年PS5产量预期

2021-11-12 15:46
17045

联易融荣获2021年汤森路透ALB中国法律大奖两项提名

2021-11-04 16:30
36654

蔚来李斌:蔚来近期不会进入大众市场 电池供应遇瓶颈

2021-03-03 15:49
8187

透视2019财报:六大国有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或遇“瓶颈”!

2020-05-06 14:58
112565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痛点 这项技术可突破融资瓶颈?

2020-04-16 20:06
7220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