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东莞“鸟巢经济”深刻转型
新华网广州3月26日电“去年12月,工厂订单只剩下前年同期的两成,但现在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在广东鞋业排名前五的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尤以力说。
尤以力将自己观察到的市场新信息比喻为“三只报春的燕子”:“一是我们在今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国际鞋展上发现,新产品开发、采购意愿和往年持平,说明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二是外国客户差不多促销完原有库存,开始增加产品后续订单;三是一些客户改变一度拼命减少库存的做法,重新增加库存比例。”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拥有上万家加工制造企业,由于主要依赖出口市场,金融危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首当其冲。而在经历了近半年的萎缩和萧条后,一些“亮色”开始在这里显现,该地区一直备受争议的经济模式——“鸟巢经济”模式在金融危机促动下加快了转型变革的步伐。
在有“亚洲鞋业基地”之称的厚街镇,以出口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制鞋业整体上出现了一些新迹象。制鞋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副总经理张鸿说,厚街制鞋企业2009年第1季度的订单比预期要好,目前已达到去年同期的80%。
东莞经贸部门的统计也显示,今年1月,东莞的鞋业和箱包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4%。
改革开放初期,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通过“筑巢引凤”(镇、村盖厂房招外企)等方式引进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以追逐低成本为特性,极易像鸟群一样迁移,因而外界将这一模式称作“鸟巢经济”。
受金融危机冲击,一直被视为有严重隐患的“鸟巢经济”情况如何?东莞市市长李毓全说,2008年东莞有865家企业因经营问题关闭、停产,比正常年份多70家。而与此同时,东莞实际利用外资24.5亿美金,增长15.6%,入比出多。
李毓全表示,外界对东莞会出现大量外资撤离的揣测是不实际的。
事实上,受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中国政府转型升级政策的推动,当地外资为主体的加工企业在产业结构、出口模式、跟内地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在发生重大转变。
台资企业华台鞋厂在2008年投资了6000多万元在厚街镇买地建了新厂房。经理许宗能说,有客户建议我们转移到东南亚,虽然那里的土地、人力成本更低,但东莞已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整体成本更有优势。
在东莞,外资企业“根植性”特征日趋明显。2008年厚街镇就有9家“三来一补”企业就地转化为外商独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往往是租用当地厂房经营,产品完全出口;而外资企业大多需自建厂房,同时可以向中国内地销售。
传统上,“鸟巢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成为低端产业链的代名词。珠三角出口的产品在国外也一向以“便宜货”著称,但现在,不少外资和加工企业开始主攻高端产品。
记者在东莞南兴木工机械公司看到,工人将木板放进该公司新设计的木工机械中,设定好参数,几分钟后就加工出了精美的花纹效果。总经理何耀天说,2008年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改造生产设备,开发的新技术全球领先,只有欧美少数几家企业拥有。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出口模式从主要靠“海外接单、香港出口”向“内地接单、直接出口”转变。靠为国际名牌“代工”起家的东莞乐凯安吉皮具公司在法国注册了3个自有品牌,专人在法国销售,设计紧跟巴黎国际潮流。面对金融危机,这家企业通过增加产品品种有效弥补了单个品种订单的下滑。
厚街镇镇长陈仲球认为,金融危机淘汰了一批产业低端、效益差的企业,从这一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使东莞产业升级的速度加快了至少5年以上。
2008年厚街镇依法转移、搬迁和关停了213家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腾出3410亩土地。在新腾出的土地上,厚街推出了40多个新的工业和商贸业项目。
与此同时,厚街出台了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吸引韩国三星、美国泰科等14家国际知名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国际名家具设计研发院,并扶助企业创建知名品牌。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从东莞的实践看,“鸟巢经济”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不断增强根植性,并通过转型升级成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摆脱依附性,走向自主性,创造高效益。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这仍将是“中国制造”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