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细说金融热点 预计未来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
田俊荣 |2009-03-23 17:06923
信贷增长的未来趋势如何?会不会造成不良贷款反弹?降息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有多大……就这些当前公众关心的金融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建行新闻发言人
◆预计未来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票据融资占比将下降
问:自去年11月以来,银行信贷增长驶入了“快车道”。今年前两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2.69万亿元,其中40%多是票据融资。您能否预测一下未来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发展趋势?
答: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要看经济形势的发展。
扩大内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有实施步骤和时间周期,银行贷款近年来也表现出年初集中投放的规律,这有宏观调控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获利考虑的因素,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
前段时间,一些银行投在票据贴现上的资金较多,估计是因为其他贷款项目还没有准备好,一旦情况变化,票据融资就会减少。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银行贴现业务盈利空间急剧下降,票据占比也会下降。
问:我们注意到前两月建行的新增贷款似乎最多,这是为什么?你们的信贷结构如何?
答:据我们了解,前两月几家国有控股银行的新增贷款总量相差不大,都在3000亿元左右,国有控股银行合计占比沿袭了近年来的趋势,只有市场的一半左右。
建行略有领先,主要是因为扩大内需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而建行在这方面有传统优势。铁路、公路、电力、水利、通信及城市轨道交通等等,都是我们的特色业务,也得益于我们及时加大主动营销力度,项目储备比较充分,因而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
建行的新增贷款50%左右投向基础设施,20%左右投向制造业,15%左右投向住房抵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余为小企业、涉农贷款及信用卡,应当说体现了我们的经营优势和业务特色。
我们感到,建行信贷业务的总体情况是健康的,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不良率保持下降的趋势。
◆绝不能再重复盲目放贷、行政干预、背上沉重包袱的老路
问:随着信贷的快速飙升,许多人也担心不良贷款反弹。请问会不会发生将来再来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被动局面?
答:这种危险性是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的。中国的商业银行历经艰辛走出困境,绝不能再重复盲目放贷、行政干预、背上沉重包袱的老路。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根源也是过度放贷。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更要坚持稳健经营,巩固资产质量。
银行一方面要努力做好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也必须严格控制各种风险,防止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良贷款反弹。统筹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关键,就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建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应当说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我们最早开始提倡全员负责的风险文化,最早实行独立审贷和经济资本制度,近些年又在同业中率先建立了独立的内审和风险管理体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非常严格,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也不断加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业务、定决策总是慎之又慎,始终如履薄冰。我们将继续按照商业原则,独立选择客户和项目,注重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把握好“人品”、“产品”和“押品”,关注已有客户的风险变化状况,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应对处理。
◆降息对盈利水平会造成压力,但不会对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
问:自去年9月以来,央行已5次降息;最近,央行又表示,降息空间缩小但仍有空间。请问利率调整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有多大?
答:总体而言,贷款利率的降低将使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窄,客观上对包括建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压力,但受益于近年来战略转型的成效逐步显现,贷款利率的变化不会对建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我们认为,存贷利差收窄既是挑战,也是进一步推进战略转型的动力。建行将继续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合理调整收入结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如果说欧美的问题是“金融过度”,我们的问题则是金融欠缺
问:当前,一些国际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甚至倒闭,包括建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在全球上市银行中的排名已跃居前列。一些人据此认为,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答:建行目前的市值排名为全球第二位,国际机构预测的净利润排名也是第二位。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们已经做得比国际先进银行更好了。
中资银行之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小一些,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增强了我们的抵抗力,增强了我们的经济金融实力。
另外,也要看到,中国金融体系事实上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较初始阶段,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是4万美元,我们还不到4000美元,所以不能简单相比。
如果说欧美的问题是“金融过度”,我们的问题则是金融欠缺。国内金融服务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三农”、小企业信贷等,还有很多突出的难点问题。
因此,不要迷信西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必须借鉴他们的教训,不重蹈覆辙;同时必须坚持学习先进经验不动摇,不管什么国家什么机构,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要借鉴,这样才能加快推进自身管理现代化。
◆预计未来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票据融资占比将下降
问:自去年11月以来,银行信贷增长驶入了“快车道”。今年前两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2.69万亿元,其中40%多是票据融资。您能否预测一下未来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发展趋势?
答: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要看经济形势的发展。
扩大内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有实施步骤和时间周期,银行贷款近年来也表现出年初集中投放的规律,这有宏观调控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获利考虑的因素,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
前段时间,一些银行投在票据贴现上的资金较多,估计是因为其他贷款项目还没有准备好,一旦情况变化,票据融资就会减少。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银行贴现业务盈利空间急剧下降,票据占比也会下降。
问:我们注意到前两月建行的新增贷款似乎最多,这是为什么?你们的信贷结构如何?
答:据我们了解,前两月几家国有控股银行的新增贷款总量相差不大,都在3000亿元左右,国有控股银行合计占比沿袭了近年来的趋势,只有市场的一半左右。
建行略有领先,主要是因为扩大内需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而建行在这方面有传统优势。铁路、公路、电力、水利、通信及城市轨道交通等等,都是我们的特色业务,也得益于我们及时加大主动营销力度,项目储备比较充分,因而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
建行的新增贷款50%左右投向基础设施,20%左右投向制造业,15%左右投向住房抵押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余为小企业、涉农贷款及信用卡,应当说体现了我们的经营优势和业务特色。
我们感到,建行信贷业务的总体情况是健康的,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不良率保持下降的趋势。
◆绝不能再重复盲目放贷、行政干预、背上沉重包袱的老路
问:随着信贷的快速飙升,许多人也担心不良贷款反弹。请问会不会发生将来再来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被动局面?
答:这种危险性是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的。中国的商业银行历经艰辛走出困境,绝不能再重复盲目放贷、行政干预、背上沉重包袱的老路。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根源也是过度放贷。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更要坚持稳健经营,巩固资产质量。
银行一方面要努力做好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也必须严格控制各种风险,防止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良贷款反弹。统筹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关键,就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建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应当说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我们最早开始提倡全员负责的风险文化,最早实行独立审贷和经济资本制度,近些年又在同业中率先建立了独立的内审和风险管理体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非常严格,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也不断加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业务、定决策总是慎之又慎,始终如履薄冰。我们将继续按照商业原则,独立选择客户和项目,注重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把握好“人品”、“产品”和“押品”,关注已有客户的风险变化状况,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应对处理。
◆降息对盈利水平会造成压力,但不会对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
问:自去年9月以来,央行已5次降息;最近,央行又表示,降息空间缩小但仍有空间。请问利率调整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有多大?
答:总体而言,贷款利率的降低将使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窄,客观上对包括建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压力,但受益于近年来战略转型的成效逐步显现,贷款利率的变化不会对建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我们认为,存贷利差收窄既是挑战,也是进一步推进战略转型的动力。建行将继续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合理调整收入结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如果说欧美的问题是“金融过度”,我们的问题则是金融欠缺
问:当前,一些国际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甚至倒闭,包括建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在全球上市银行中的排名已跃居前列。一些人据此认为,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答:建行目前的市值排名为全球第二位,国际机构预测的净利润排名也是第二位。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们已经做得比国际先进银行更好了。
中资银行之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小一些,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增强了我们的抵抗力,增强了我们的经济金融实力。
另外,也要看到,中国金融体系事实上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较初始阶段,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是4万美元,我们还不到4000美元,所以不能简单相比。
如果说欧美的问题是“金融过度”,我们的问题则是金融欠缺。国内金融服务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三农”、小企业信贷等,还有很多突出的难点问题。
因此,不要迷信西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必须借鉴他们的教训,不重蹈覆辙;同时必须坚持学习先进经验不动摇,不管什么国家什么机构,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要借鉴,这样才能加快推进自身管理现代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