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理:客户跑路日记

2014-11-06 17:051392

今年曝出多家企业老板跑路,看似经营的风生水起,在经济调整期,企业无法再经营下去,这就归结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果真如此吗?在一位银行客户经理看来,却并非如此,他所经历的这些企业并非因为融资难问题,导致企业倒闭。

  一个银行经理亲历客户跑路:仅因为融资难?

  导读:今年曝出多家企业老板跑路,看似经营的风生水起,在经济调整期,企业无法再经营下去,这就归结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果真如此吗?在一位银行客户经理看来,却并非如此,他所经历的这些企业并非因为融资难问题,导致企业倒闭。

  我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主要工作就是放贷款。这两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了,其中经手的就有好几个,亲眼看着他们一天天倒闭,还有几个在垂死挣扎的,估计明年还有更多的企业要咽气蹬腿。从这些企业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问题,既有财务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但绝不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困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多彩的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在危机中走向成熟。下面就我遇到的一些案例还有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案例一】第一场跑路:多元化失败

  2011年冬天,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客户打来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我的心也砰砰在跳。他在电话里说,他们的联保体成员***跑了。当时我正在外面考察客户,天还是阴天,当是只觉得客户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天更阴得厉害。一路上精神恍惚,神情黯淡。这是我进入这家银行一年来首次出现问题,也是行里的第一单小企业跑路。

  当天晚上,彻夜未眠,说句实话,去死的心都有了。本来跳槽老婆就不同意,在原来银行工作得挺好的,领导很器重,也是春风得意,当时还是行里最年轻的干部。现在刚跳过来就出问题,打落了牙自己咽。

  第二天,到了借款人的厂里。大门紧锁,厂房关闭,有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在门口看着,防止有人来抢东西。一看这场面,心里凉了。

  这是一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主要业务就是把收购籽棉加工皮棉,通过轧花机去籽,再用打包机打包,卖给纺织厂或中储棉。老板干这个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最开始时是棉花贩子,走街串巷收棉花。在2009年,老板看到附近有些无纺布企业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就在前院上了一个无纺布加工厂。上项目肯定会借一些钱,包括银行的,也包括民间的。当时夏天去考察的时候,项目己经投产了。

  说句实话,老板是花了钱的,不是设备是最新款的,连车间的地面都铺的大理石。可是投产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因为2008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上了很多基建项目,无纺布主要用作防水材料,产品需求很大。可是当他看到市场形势好、买好设备投产后,己经过去一年多了,市场需求萎缩很大。虽然产品卖出去了,可是货款收不回来,因为无纺布市场是一个传统市场,很多老厂经营了很多年,客户都在他们手里。一个新人进来,只能去做别人不要的客户,其实大多数是货款不好回收的客户。

  说到这个老板的资金缺口,其实也不大,跑路的时候,欠银行600多万,欠民间高利贷600多万元,其实这个厂的资产也值这些钱,不值得跑路。这里又要说到老板的个人问题了。

  首先,老板的个人意志品质很差。欠高利贷的钱,有的人能周旋,能够挺住,可是他,遇到这么个事就怂了,放高利贷的把他拉出去一吓唬,立马完了。第二,他还有一个小情人,这在他厂里干,连小情人的老公也在厂里。

  当然这绿帽子也不能白戴,这王八看到老板有些支撑不住,就想着吞下这个厂。这老板估计也是想,自己跑了,把债躲过去,留下小情人继续经营,自己以后再回来。事发后,从镇政府看到一个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内容是说这个借款人欠他小情人多少多少钱,同意将工厂抵债,双方同意,法院盖章。这个案子走的速裁程度,连起诉到判决只有一周时间。这当然是一起串通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案子,很快被法院撤销了。

  过了年的时候,担保人打电话,说***又回来了。其他找他也很好找,经侦把他周围人的电话监控起来,只要一通话,马上就能定位出在哪里,按着位置找,差不了几米远。

  回来之后,我把他叫到银行里来。说句实话,看到他比年前气色好多了。大概是跑了之后,一切都坦然了,不用再整天被债主们逼债,也能吃得下,也能睡得着。

  令人失望的是,他回来之后,没有任何用,没有一点还款意愿。他的工厂被放高利贷的保全了,他进不去,也就失去了经营的收入来源。他手里也许还有一点钱,但一定不愿意拿出来还债。

  最后,他欠的钱由担保人还了。他这两年无所事事,倒也过得悠闲。但是绝不可能东山再起了。

  经理点评:这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此之后,我又看到一个个企业都死在了多元化的路上。很多小微企业的老板,经营主业是没问题的,轻车熟路。可能是老板觉得自己的主业不赚钱,或是自己有能力再开辟出一片事业,走上了跨行业发展的路。但是隔行如隔山,老板干自己的老本行,也许没有问题,即使有的年头亏一点问题不大,庄稼不收年年种嘛。但如果跨行业发展,就超出了小微企业的能力。

  一、超出资金能力。上新项目都是大举借债,银行不贷就民间借,低息的借不到就借高息,总之一定要把项目上起来。但是项目投产只是第一步,还要备货,厂家还要压一部分款,周转资金也要跟上,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超出管理能力。跨行业发展,新项目和老项目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项目,所以的人都有重新聘请,不但老板不懂,而且员工还有一个磨合过程。可以断言,新项目的投产的前三年内绝对是亏损的。一个小微企业,哪里有能力亏损三年?没有等到新项目盈利,债主们己经把企业逼得关门了。

  【案例二】紧急收手:胡乱担保拖垮自身

  这是另一家企业,幸运的是,贷款到期前,我己经看到企业经营不下去了,也提醒过借款人不能这么干,不能再往新厂投钱,也不能再到处乱给人担保,老板总是轻描淡写。贷款到期后,我没有续贷。5个月后,企业倒闭。

  这是一家生产石油机械的工厂,但是说句实话,老板主要生产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不是我真的不知道,而是他的产品太杂,没有核心竞争力。石油机械是一个庞大的门类,有十几万种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项生产工艺,对于小企业来说,专注于一两项产品,还可能有盈利,要是产品多了,不但成本高,而且质量也跟不上。这家工厂起初从事机械加工,有十几台机床,购进毛坯件后上机床加工,就这么一直经营了七八年。

  仅在石油机械领域,这个老板的眼光还是十分远,从机床干到铸造,又上了钻机。钻机在石油装备里面,是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机械之一。正是因为投入大,所以一般小企业生产不了,都是由大公司生产。想想也知道,油田勘探一口井的成本几百万元,钻一口1000米的浅井也要几百万元,用生产装备的话,当然要选放心的。一个民营小厂的钻机,万一坏在井场出现事故,这上千万元就白扔了。

  所以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宁可花大价钱买进口设备,也绝对绝对不可能买民营小厂的设备。一句话,我买的是最好的设备,出了问题也没办法,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万一民营小厂的设备出问题咋办?不是万一,而是一定会出问题,或大或小而已。所以,这种设备只能卖给民营钻井队。但民营钻井队的装备水平不一定差,他们会选最实惠的,但不会只选最便宜的。

  所以,在石油装备领域,我对企业忠告就是,大不干小,小不干大。就是大厂不要干小件,小厂不要干大件。大厂去生产工具类的产品,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厂没有优势。小厂不要生产管具、大型设备,这些需要资金、需要技术,小厂干不了。其实不用问也知道,这个老板的钻机也是不赚钱的。

  更为可怕的是,老板不仅仅局限于石油机械,而且又上了一个新项目,就是这个项目把他拖死了。

  之前到他厂里看的时候,问他上的新项目生产什么,好几次都是笑而不谈。不知道有什么保密的。后来请我吃饭,到酒桌上,我就问到了为什么上这个项目。他于是讲了一个故事,后来这种故事又听过好几次。老板说,有前些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学的教授,两人关系很好,只是没有业务上往来。

  后来到老教授的城市看望他,老教授说他研制出了一种新材料,国内供不应求,利润可观,他己经指导了上六家了。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还可以帮他上一条线,保证工艺最先进、产能最大。这个老板被忽悠住了,于是抓紧融资上这个新项目。其他这上新项目之前他只有30万的贷款,财务还是很健康的。

  后来通过上网查了一下,还有老板的一些讲述,大概明白了一些。这玩意不是什么新材料,只是一个中间体。原来的时候,企业直接生产成品,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开始采购生产半成本,再由终端用户加工,这是个中间环节,所以产品统称“中间体”(应该是这么理解)。

  但是,最可恨的是那个所谓的老教授。所有精细化工的产品,产量都不大,国内也是就几家企业在生产,因为市场需求量很小。不要说国内第7家,就是第三家也不好干,后来的只能拼价格。关键是这种工程师(老教授)的利润就是忽悠你建厂,一卖配方,二卖图纸,三是设备采购安装吃提成。厂建成了,他的利润就到手了。他只管只生产,只保证产品合格,至于产出来能否卖了就不管了。

  这个老板就是上了老教授的这个当。

  让我铁定了心收回贷款的,不光是他的经营形势。项目虽然不一定盈利,但是每天工厂开工,门前有一个井架放了最少三个月还没发货,不知道是没到发货期还是压根卖不出去。总之,他工厂的经营场景一般人还是能唬得过去的。

  更为严重的是,我一次次在别的同事那里看到他的资料,那是准备给别人担保。仅在我们一家银行,就至少看到五份材料,如果再加上别的银行,我觉得他的会计至少复印了三十套材料,见者有份。吓人的是,他准备担保的企业,往往是授信还没批下来,就己经倒闭,接连出现了两户。

  我还观察了一下,他们互保的这几个企业,看不出之间特别紧密的关系,既不是同一地方,也不是同学、亲戚,甚至担保之后才认识。我隐约感觉到,这几个户,是受制于一个债主,而且这个债主相当神通广大。有一个段子,小三玩够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不是扫地出门,而是给她一笔钱,让她去读MBA,让她再勾搭上另一个主儿,这就是转让不良资产的最好办法——包装!

  这个债主相当有办法,企业己经快不形了,包装成一个个好户,组织他们担保,最后银行贷款下来,他们收回资 金,其实银行成了高利贷最后一个接棒的。当然,这个在运作的时候,一定会花一些功夫。

  总之,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是他的担保圈,都不允许我再继续放了。贷款6月份到期,收回没有再贷。这家企业在第二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之前,无力归还当月的银行贷款利息,宣布倒闭。老板没有跑路。

  关于这个老板,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敬佩的。有一次去他企业,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里间,我以为这是他的休息室,没想到过了一会走出一个80多的老太太,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的老母亲。我只听说金屋藏娇的,这是第一次看到办公室里养着自己的老娘,孝子一枚。他本向是一个下岗职工,几乎白手起家,经过十几年创业,有了自己的产业。他的工厂占地约40亩,有土地证,再加上厂房和机器设备,资产1000多万。在准备上这个化工项目之前,只有30万的贷款。

  这些全是净资产啊!在石油机械领域,平心而论,他还是做的不错的。国内市场萎缩,他打开了国际市场,那一年的出口额有300多万美元,是相当不错的。他的钻机项目,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从当地一家大企业挖了一个业务骨干,懂技术,也有一些客户资源,很快把钻机做起来了。

  也许,正是因为主业做得风生水起,干啥啥行,于是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决定再上一个项目,最后这个项目把他拖垮了。

  经理点评:融资能力。前面说过了,在他准备上这个项目之前,他几乎是没有贷款的,不贷款就不用找人担保,也不会给别人担保。可是当用钱的时候,想去人找担保,哪有那么正好的。所以说,老板在准备上项目之前,一定要看自己的资金实力,除去自有资金,如果需要银行贷款,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融资能力,能不能按照各家银行的需求,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受信企业。

  谨慎担保。他当初给多家企业担保,且这些企业还没有过授信期,就已倒闭,这将会危及自身企业的资金问题。警告像这位老板一样的企业家,赢谨慎而行。

  【案例三】一错再错

  这个案例有些沉重,这个借款人跑了没几天,上周电话才打不通的。得知他跑了,这次我倒没有害怕,早就料到有这一天,在11月份行里的风险排查会上,我就报告了这一情况,但是没有想到他跑的这么快。多快呢?从他开始大举向银行借款到跑路,有一年半的时间;从新店开业到跑路,整整一年的时间;从出现危机情况到彻底趴下,只有四个月时间。其实他还很年轻,82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他要跑之前,我还给他发了个短信:你这是做了一场梦吗?没想到醒得这么快……

  大概是去年九月份,这个伙计约我吃饭,想增加一些额度。他的贷款是4月份放的,增额度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吃饭的时候,我得把他的经营计划问清楚。那晚的饭,只有三个人,他是批发方便面的,另一个是批发小食品的,他们准备合伙,其他他的合伙人我认识,在我们行里有贷款,但不是我做的。

  他说他们俩准备开一家KTV,我大吃一惊,问他需要投多少钱,他说需要800万,我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这是在找死。他们丝毫没有一丝不安,向我娓娓道来KTV是多赚钱,己经考察了很多地方、很多KTV了。我长这么大只去过一次KTV,对这一行业不了解,但我说,你们都是做食品批发的,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管理起来有难度,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这么大,你们那些家底我还不清楚吗。

  他俩是这样说的:第一个,管理问题不用担心,我们聘请管理公司,而且签了项目合作协议,他们能保证我每天营业额5万元,2年收回全部投资;第二个,资金也不是问题,这么赚钱的项目,有人抢着投钱,我一个公安上的朋友,说要投200万,但我们没要,他这是在抢我们的钱。我说,职业经理人靠不住,职业经理人没几个好东西(希望有人看到不要介意),靠职业经理人,赚了钱全是他的,没你什么份,把你卖了都不知道。如果有人入股,双手欢迎,入得越多越好,减轻你们的资金压力,降低你们的风险。

  可是我的话两人一句也听不进去,房租合同己经签了,第一年的90万房租付完,装修队伍现在正在装修。他们己经深深地沉醉在对KTV赚钱的憧憬之中了。

  对于这个80后老板的经营思路,我有很多不认可的地方,我之前给他提过几个建议,他听得不多。有一次他说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10万年薪,给他管理的很好。我说就你TM这么个小微企业还用请职业经理人?就那么几十号人,你数不清楚,你管不了?他说,人家很有思路,方法很多,管理得不错。

  有一次去他公司,看到弄得确实一套套的,墙上有企业文化,有口号,有公司的拓展训练,还有各种评比。对于这么三四十人的小公司,这的确算有声有色了。后来他和我说,把职业经理人辞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也没问,我说辞了就对了。

  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不同,大企业人多,老板管不过来,管理要靠制度,靠流程,对组织的要求更高,所以需要一些职业经理人。小微企业就不同了,企业的核心除去老板和老板娘外,就是几个最亲近的人。这样的好处是,小微企业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靠感情就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不用算绩效,也不用算薪酬,不用研究授权,也不用研究激励,大家在一起凭感情做事。

  这也是小微企业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之一。如果小微企业想到聘职业经理人,替你全面管理公司,这简直是瞎扯蛋。小微企业的收益多少?资产收益不多,主要是老板的辛苦钱,连这个你都不要了,还赚个什么钱?

  到了今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之前,他们的KTV经过紧张施工,终于试营业了。可是总投资还是超出了预算,大概整整投了1000万。我去看了看,从内部设施来看,在当地应该是一流的,当然是正规的KTV,没有陪唱的。

  刚开始试营业,也正值春节前后,客流量还可以,但每天的营业额也只达到二万到三万,和经营公司承诺的五万相差若远。春节之后,营业额也没有增得很多,还是这个水平,一个月五六十万的营业额,除去各项开支,利润二三十万的样子。其实这对他们来说,己经很满足了。卖多少箱方便面才赚20万啊!

  正是我对这笔贷款基本放心的时候,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今年8月8号,他的合伙人选了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跑路了。之前我也说过,他的合伙人也没多少钱,投的500万基本全是借的,本来银行还有个二三百万的贷款,到期后也没办下来,这样他的500万贷款基本全是民间融资,最高的利息据说达到了6分,即一个月百分之六的利息。KTV每个有只有二三十万的净现金流,无论如何是支撑不住这500万的债务的。在债主们的逼要之下,他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跑路了。

  合伙人跑了之后,最坑苦的是这个80后的老板。在合伙人500万的贷款中,他就担保了200多万,债务人跑了,债主要一定会让他还。他本身就有将近500多万的负债,在替他背上之后,更加步履维艰。

  这们伙计与他的合伙人相比,好的是他500多万的融资中,全部是银行贷款,没有利息很高的,分四家银行贷的。可是在银行得知他的合伙的跑路之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两家银行的贷款到期收回未放,另外两家的是没到期的,包括我们的。还银行的钱,全部是民间融资。这样,除去银行的贷款,他的民间融资也达到了500万。

  8月12日,我到了他公司,找到他,当时要求他老婆也一块过去,他说老婆有事。我告诉他,我的建议很明确,当前处置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断臂求生,抓紧把KTV卖了,还一还外面的债,你还继续卖你的矿泉水方便面。我说第一你管不了这个KTV,喝完酒闹事砸场子的多了,你能都摆平吗?外面的贷款利滚利,依你现在的现金流,是支撑不起的。

  他听得有些动心了,说考虑考虑。

  还真有人愿意接这个摊子,但是出价不高,只有400万。可这在半年之前是投了整整1000万的啊!我说,你贵贱卖出去,留在手里早晚是个祸害。再说你也不亏多少,你只投了500万,基本能保住你的那一半。

  但是他老婆不同意,舍不这投了1000万的家业。话说回来,女人在大事上是千万不能拿主意的,见识比较短浅,不知道事情将来发展下去的严重性。她说,不就是500万吗,有啥过不去的!我们回家找父母借,一家100万,只要再有一家银行借给我们,不就过去了吗?!

  接下去的一段时间,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跑银行贷款上,寄希望于银行贷款来解决他的资金困难。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同意他的申请。包括之前收回贷款的那家,也表态了,你把KTV卖了,回到主业上,我们还会支持你。但是他没有照办。

  一家接一家银选择申请,给了他一次次希望,但一次次的拒绝,又把他的希望一点点浇灭。债主们轮番催收,堵门。他的性格,本来有些懦弱,遇事就慌,经常吓得不敢开机。最后,终于支撑不住,一跑了之。

  他两次都没听我人建议,第一次劝他不要开KTV,没有听。第二次出事了,让他抓紧处置,也不听。最后越挣扎越深,无法自拔。

  他跑路之后,我又听说了几个段子,说起来十分可笑。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两口子早就做好了还不起债或者是不还债的准备,9月份办了个离婚手续,想转移资产,把财产都转移到他老婆身上。到了11月,在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之后,在按既定方针准备一起跑路时,他老婆说,我们己经离婚了。假戏真做了。据别人说,他在外面有情人,还有孩子,她老婆也不是省油的灯,外面还有野汉子,两人感情本来就不好。这可是对一对80后啊!

  他跑路之后,据说还有人欠他120万。我很纳闷,他本来说很缺钱,怎么还把钱借给别人。其实KTV是9月份开始准备开的,6月份就把钱借出去了。当时银行贷款很好贷,找几家联保,150万到手,放在手里没有用(主业用不了多少钱),就放了高利贷,谁想一分没回来。去年形势还没有这么差,银行的放贷热情很高,一家放了,另外银行跟着放。这样,没用半年的时间,从4家银行借到了500多万。最后,几乎一分钱也没用到主业上,除了放高利贷就是投到KTV上。

  说没用于主业上也不全对,去年下半年他又开始卖酒,有红酒也有白酒,有低端的也有中端的。他供应了一家新开业的大酒店,这家酒店开业没半年就倒闭了,欠他50多万的货款。可笑的是,人家倒闭时,把欠款都还清的,就是不还他的。原来,他送的酒价格高,别人卖100多的,他卖300多,而且茅台五粮液全是假的。人家仍下一句话,就TM不给你。

  这家企业倒闭,现在我还没有琢磨出哪些需要反思的来,只是觉得倒闭的太快了。合伙人8月份跑路,他接着12月份就完了。

  好在他的几个联保体成员还正常运转着,己经达成了还款协议。

  经理点评:这伙计就没有管理这些资产的能力。他所代理的牌子,是从父母手里接过来的。论创富能力,没有多少,只是有一套按揭买了顶楼,还有一辆荣威汽车。他压根就没见过这500多万,更没有能力去使用这500多万。

  【案例四】后继乏人

  严格地说,这家企业没有跑路,也没有倒闭,只是老板换了。但是在企业债务承接方面,还是捏了一把汗。

  刚到这家工厂的时候,被门口镶在墙里面的门牌吸引住了:“国营**县第一棉纺厂,一九八六年”。呵呵,这家企业己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家改制企业,老板是大股东,当时58岁。走到这个厂里,仿佛真回到了八十年代,门是老式带窗棂的门,地面是水磨石地面,办公室门口挂着白底红色仿宋体的“财务科”三个字,连办公室的桌子似乎都用了20年了,会计还拔着算盘。董事会成员签字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50多岁了,不过所有的人都喊董事长为“厂长”。

  不容易啊,多少国营企业破产了,老厂长带领大家生存了下来,保住了饭碗。当时我想,企业都干了30年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还能在这一年完了?我也太衰了吧?

  不幸的事情还真发生了。转过年来,老厂长到县里说,我不干了。

  那贷款怎么还?我发现,近三年这家企业的贷款猛增,原来一直维持在2000万左右的水平,第二年增长5000万,第三年到老厂长准备撂挑子的时候,贷款己经到了8000万。这8000万似乎超过了企业的净资产。

  终归是国有改制企业,政府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政府找了另外一家民营企业,把企业接过来了,承接了企业的所有债务。

  这个例子也是中小企业无法交班了例子,更典型一些。

  这是一家做化工的企业,他的历史也相当辉煌的,他做这一行二十多年,今年53岁。他是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至于带动了一大批从业者,全县70%的从业者都是他们镇上的,被称为“**帮”的领头人。他也带出了一批老板,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富,给他供货的、销货的有几十人,到他厂里的时候,小轿车排了一大排,全是装货、卸货、结账的。跟着他干的,据说手里现金过千万的就有好多。

  他最后的贷款,应该有4000多万,上一年的时候,只有2000多万。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企业贷款大幅猛增,而且是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对于这种十年以上的年的老企业,应该说这种贷款需求是不正常的。到下半年,有一家银行贷款到期,宣布无力归还,只有一句话,你们起诉我吧。

  又遇上了一只黑天鹅。

  我和同事们笑着说,这TM的没法干了,企业没法看,没车没房的我们不贷,结果开好车住好房的跑了。觉得新企业不稳定,结果老企业也撂挑子不干了。企业到底怎么看?

  年轻的创业者说,现在事业不好干,人家老企业的底子厚。年龄大的老板说,现在事业不好干,是年轻人的天下。

  关于他为什么宣布举手投降,有两种说法,一是年龄大了,现在的同行业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人家敢闯敢干,再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和他们这一代人不同,走不到一个圈子里去。二是公司后继乏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这成为他越干越累、最后不想干的最主要原因。

  他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和他一起经营。他前几年的时候,聘过一个总经理,是他的侄女女婿。这个女婿很优秀,公司管理的非常不错。可以后来不跟他干了,自己跑出去单干,关键是还带走了一批客户。这对他的打击中非常重的,核心人才流失,再加上客户流失,对于一个五十多的人来讲,再让他回过头去重新干,那是相当累的。而且工厂今年搬迁,老厂拆了,新厂没建起来,这一年几乎没有业务。老底估计是越吃越空,最后宣布企业死亡。

  经理点评:很多民营企业,而且是干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明摆着是交不下去,企业不知道交到谁手里,这是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惑。和一些50岁以上的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也是一脸茫然,企业的管理层,也是不知道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交班,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子女,最好是有儿子;二是子女愿意接班,愿意吃苦受累干实业;三是子女有能力接班,具备经营管理能力,能守住业。可是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十分困难的。有孩子这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但是子女愿意接班就未必了。干实业是很辛苦的,整天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政府、客户、银行的关系需要处好。

  穷二代羡慕富二代,可富二代也有他们的苦衷,顺治皇帝感叹“奈何生在帝王家”看来也是有苦衷啊。富二代不是不想继承这些财富,而是不想再受父辈的累。第三个条件是子女有能力管理,这个更难了。第一代创业成功者都是在商场中摸爬滚打从商战中拼出来的,就像开国皇帝,哪个也不简单。可是守业者就未必了,他们是在温室中长大的,简单地说就是创业容易守业难。

  只有从法律层面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甚至有些恶劣行为需要上升到刑法层面,才能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接班的问题。

  【案例五】幸免于难

  这是去年的时候的一笔业务,没等批下来,申请人就跑了。当时还有些心有余悸,这次太幸运了!

  粗看这家企业,家底还是不错的。他是一家物流公司,有二十多台车,当然里面肯定有一些是别人挂靠经营的。公司名下没有贷款,个人名下只有一笔车贷。到公司的时候,一看也很正规,财务上就和银行的开放式柜台一样,收付款还挺忙。现有的经营场地(停车场)是租的,在工业园区又新买了一块地。老板拿出红本的土地证,60亩。

  我说去看看吧,于是坐着老板的车,去看他的新厂区。他开的是一辆新买的奔驰S350,还是一辆高配的,100多万。工业园区正是施工,路还没修好,坐着一辆高级轿车,走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也着实为他的车心疼。新厂区位于工业园的规划路边上,占面面积确实很大,门口树着一块大牌子,上面有项目介绍和效果图。新厂正在施工,一些工人正在焊储存罐。房边一排平房,应该是办公区。问问了老板,新厂区投了多少钱了。老板光买地花了600多万,填土100多万,搞建设花了小200万,加起来投了快1000万了。

  我忽然想到,他的公司才成立两年多,他本身年龄也不大,30多岁,从提供的个人简历上看,物流公司成立之家经营一家个体汽车修理厂,这个规模的物流公司两年可赚不了1000万,汽修厂20年也赚不了。我问他,建厂的钱都是哪里来的,他说是他爹给攒下的,他爹前些看干着一些不太合法的买卖,赚了很多钱。这就不好再问了。现在想想,他也真能编,瞎话随口就来。

  后来又到他家里看了看,他老婆正在家里带孩子,刚生了二胎,才三个月,老大好像八九岁的样子。

  在回去的路上想了想,这家还算是有实力,开着100多万的车,60亩土地,还没大有贷款。刚生了二胎,就是为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总不能跑路了吧?

  他的材料报上去,审批人员一看也不错。没大有贷款,资产实力还可以。就是担保人稍差一些,为担保人的事,来回折腾了好几遍,一拖就是一个多月。

  就在审批的过程中,有一个晚上他打过电话来,很晚了,快10点了。电话打通后,他问我贷款批下来了没有,听着电话那头声音很嘈杂,没说几句就挂了。

  为什么这么晚打电话来?莫非是喝醉了酒?

  他的贷款,因为担保人的事暂时搁置了几天。没过多长时间传来消息,他跑路了。

  贷款调查过程中看不到的信息,都会在申请人跑路之后大白于天下。他总共欠款2000多万,全是民间借贷,其是不少还是亲戚朋友的,有他表姐的200多万,一个老乡的80,比较分散,一家小贷公司最多,400万,好在没有银行的。据说一有个债主带着向个人上家里要钱,看到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说我抱抱孩子。孩子抱过去之后,他居然双手将孩子举过头顶!他夫妻两个估计是吓尿了。

  关于物流公司这位老板的跑路,因为接触时间不长,了解也不是很深入。好在这个世界很小,出事之后,总能引起人们的讨论,大家一起也是唏嘘不已。他的借贷主要是用于买地,买地也是2年之前的事了,也就是说他光搞建设花了两年时间。当时园区刚开始建设,土地价格很便宜,大约就是10万一亩。他当时手里也没有多少钱,七借八借,利滚利,最后居然成了2000多万。今年,土地被拍卖了,卖了2000多万,几乎能把他的窟窿堵上,但是他还是没有回来。

  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一个结论,开好车的不一定有钱,他的负债可能比资产多。也有人说,开上好车“跑”得快。江苏泗洪的“宝马村”成为那一年全民放贷的一出闹剧。

  通过我的观察,在我们这里,奔驰S350几乎成了放贷者的标配。开宝马大家可能觉得有些江湖气,奔驰还是显得比较大气。有一次我和一位做资生意的说,如果你们行业里开个全体大会的话,估计80%的是S350,他笑笑说,差不多。其实做资金生意的大家也知道,所放出去的钱也不全是自己的,都在利用杠杆作用,对外或多或少地吸收存款。

  为了让储户们觉得自己很有实力,或者觉得自己很赚钱,就故意买好车,买别墅。民间的负债又无从调查,这极大地增加了审观察客户的难度。开好车的真不一定有钱,开孬车的可能真没钱。看来资产这个东西,无法下手了。

  到企业看什么?

  如果考察企业,那么到企业最直观的当然是看账薄,但是老板十有八有是不让你看的。尤其是内账。也有让银行看的一些报表,不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哪家店销了多少,哪个企业应收款是多少,都是虚报的,可信度不大。

  有人说看老板的人品,这个也不好掌握。人品好不一定企业干的好,好人不一定是好老板,好领导不一定是好人。举个例子,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他是杀了亲弟弟又逼老爹退位的,地地道道的坏人,朱棣也是有为的皇帝,可他是造反起家,逼跑了建文帝。老板的人品和经营管理能力是两回事,人品差不一定管理的差。

  再说外面养着小老婆的太多了,如果这也是一条规定的话,估计大多数业务都做不了。但是有一个,好赌的人是绝对不要接触的,赌性强的人喜欢铤而走险,喜欢冒险刺激,不愿意脚踏实地地赚辛苦钱,这和信贷的原则是违背的,我所见的两个好赌的人都跑路了。

  仿朱自清《春》 银行年终总结

  盼望着,盼望着,年底来了,年末考核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行长们的身板朗硬朗起来了,肚子涨起来了,脸也红起来了。

  客户经理们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拉存款的,卖基金的。饭店里,KTV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站着,坐着,喝几箱酒,唱几首歌,洗几次脚,搓几次澡。营销轻悄悄的,客户软绵绵的。

  工行的、农行的、中行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抢着到客户那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营销中带着暧昧儿,闭了眼,仿佛存款已经拉进来了、基金已经卖出去了、不良已经化解了!成千成百的客户经理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行长们飞来飞去。银行的公车遍地都是:杂样儿,奥迪的,别克的,停在路边,打着双跳的车灯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银监会提出七不准规定”,不错的,像党的手抚摸着你。客户的中间业务收入都应该有利转费的气息,夹杂着点利率上浮下浮,还有各种各样巧立名目的科目都在产品经理的脑海里酝酿。财务顾问、资金监管就应该将窠巢安在大中型客户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勾引一些小企业,唱出扶持的曲子,让点利与政府应和着。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风险事项是最寻常的,一发生就是一连串。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财务报表上全笼着一层烟雾。销售收入却绿得发亮,现金流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下班了,一辆辆公车,载着一个个行长,烘托出一片忙碌应酬的撩人夜。审批部还有忙碌的四级专审,披着星戴着月。他们的材料,叠的高高的,在办公桌上静默着。

  银行的不良贷款渐渐多了,跑路的客户也渐渐多了。省行支行,风险保全,前台后台,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平移平移贷款,化解化解不良,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末”,快到年末,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利润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增长着。

  总行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秀着。

  银监会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赶着我们汇报去。

  企业的风险管理

  几乎所有车辆都有安全带和气囊;

  几乎所有电脑都有杀毒软件;

  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有消防设施。

  但是企业老板经营着的几千万的资产,却没有一点风险控制手段,经营了十几年的家业眨眼功夫就垮了。

  这就是风险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两项内容,一是风险识别,哪些项目风险太大,和收益不成比例(有的项目是高风险、低收益),不值得我做。第二是风险处置手段,一旦风险发生了,我将采取什么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大多数老板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更没有风险防范手段。就像银行收回贷款没有续贷,这种事件会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概率还很大,老板应该事先想到这种事情。当这种事情发生的的时候怎么办?你没有化解手段?现在企业还贷养成一种恶习,几乎全用过桥资金,有的也称为高利贷。这就是没有想到银行会收回贷款,觉得完全有把握才去借的。

  企业经营地红红火火可以不用担心,但是都到了苟延残喘的程度了,还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也太大意了。再有一个就是风险控制手段,银行收回贷款不放了,那我怎么办?我能不能短时间内收回现金把高利贷堵上?难道就压高利贷拖下水不翻身了?

  为什么银行比较倾向于给大企业放贷款,因为大企业建立起了风险防范手段。有的大企业,每天账上必须趴着上亿的现金,因为企业有几十亿的贷款,几乎每天都有到期的,万一还上没有续下来怎么办?上千万的钱可以从社会上找,可这动辄就是上亿的贷款,哪里筹措这些资金?有的小微企业,还过夜的钱都不留,一看对账单,经营取到小数点。万一企业有个急用怎么办?

  有一个小型化工企业,因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品爆炸,出现人员伤亡,结果死者家属堵门要赔偿,安监局随即责令停产停业,几天后企业就宣布倒闭,4000多万贷款无法归还。这个死得更快。

  企业第一是没有风险识别能力,操作工没有培训上岗,易燃品接触明火发生爆炸。大企业一般都有安全评价,人员培训上岗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是在出现人员伤亡后没有及时处置,和家属讨价还价,家属闹事直接引起安监局的查封。

  大企业一般都有危险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把家属接过来,不要声张,先拍下高额赔偿金,家属的任何条件都先答应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的老板只看收益,不看风险。

  有一个客户贷下款来用不着,就学着别人放出去了,结果借钱的人跑的跑,不还的不还,放出去的本金只回来一半。他后来说,再也不干这事了,看着很舒服,其实风险太大。我和他说,做企业的放贷,只看着收益,不想着风险。银行放贷,先看风险,再看收益,正好反着。他深以为是。

  如果是普通商品,当然是卖价越高越好,有人出10元,有人出7元,当然是卖给出10元的。可是银行放贷就不同了,宁是放7厘的,不愿放1分的,要是都追求高收益,那银行早成了高利贷了。贷款这个东西,价格很重要,但是风险更重要,为了一点点的利息,损失了本金,捡了橛,丢了羊。

  来源 商界招商网 雷祖波综合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浦发银行举办2024年供应链系列行业论坛,以数智供应链提升产业全链条质效

2024-11-22 15:24
9397

浦发银行举办2024年供应链系列行业论坛,以数智供应链提升产业全链条质效

2024-11-22 10:29
8554

渤海银行新一代国内信用证全新面市 创新打造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生态

2024-11-20 11:03
18539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公私联动,交易银行服务的新模式

2024-11-19 18:08
23228

世界银行批准7.5亿美元贷款 助推菲律宾数字化转型

2024-11-19 12:41
25951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7829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