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不应坐等“自贸区红利”
陈凯 |2014-11-02 17:35437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表的2013年世界银行排名,中资银行在前十名中就占有4家。但是,中国银行业中的另一个板块外资银行,一直以来发展却相对缓慢。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长期徘徊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比率2%左右,许多外资银行对于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取得突破烦恼不已。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首席合伙人 陈凯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表的2013年世界银行排名,中资银行在前十名中就占有4家。但是,中国银行业中的另一个板块外资银行,一直以来发展却相对缓慢。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长期徘徊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比率2%左右,许多外资银行对于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取得突破烦恼不已。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 的成立,给众多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中国梦”。自贸区的国家战略的定位、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政府试图在自贸区中推行的各种金融改革,让外资银行看到了终于可以发挥其国际网络、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方面优势的机遇。根据安永在2013年下半年对38家中国外资银行高管的调研,绝大多数外资银行都认为自贸区的建立会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自贸区已过完一周岁的生日,区内的各项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旨在根据自贸区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分析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成长的机遇以及伴随而来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洞察和提议。
自贸区金融创新何在
作为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广泛涉及金融、投资、贸易、行政、法制等诸多领域,其中金融创新改革又为重中之重。
首先,中国央行于2013年12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即“央行30条”)指明今后金融改革的方向主要在于促进跨境投融资的便利、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利率的市场化。在2014年上半年,包括央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在内的国内主要监管机构纷纷推出各项针对自贸区内金融服务业的支持举措,央行30条得到了具体的细化。
截至2014年9月末,相关的重要金融业改革涉及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及境外人民币借款等,外汇管理改革(包括简化外币资金池管理及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资本项下可兑换等),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银行监管制度改革(存贷比考核,机构及高管准入制度等)等政策,尤其是自贸区账户分账核算体系相关细则的发布,以及以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落户为标志的金融市场平台的逐步建设,标志着自贸区金融改革框架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五大成长点
随着自贸区一系列金融领域改革政策日渐明朗,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对自贸区的建设持积极乐观态度。根据上海银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累计已有4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获批在试验区设立45家营业性网点,其中:15家中资银行分行,4家中资银行支行,23家外资银行支行,2家金融租赁子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公司,外资银行占据网点总数的一半以上。
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跨境投融资活动,外国企业对华投资和在华企业对外投资资金流的双向增加,为外资银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自贸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外资银行带来了较中资银行更多的优势,主要概括为如下几点:
1、投融资便利
对于拥有丰富跨境业务经验的外资银行,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开放无疑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境外及境内双向投资需求,外资银行可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网点资源,帮助区内企业及个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投资目标,同时亦可协助区内境外资本进入境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
2、人民币跨境使用
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建立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集团境内账户和国际账户的有效融合,在一个资金池内完成集团内部境内外资金流动和对外收支,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便利性。外资银行在此项业务上优势明显,可以利用其全球的丰富资源配合业务开展,管理客户全球的人民币资金流,方便地汇集境内外实体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其全球资金需求。自花旗、汇丰和渣打银行之后,苏格兰皇家银行也于今年5月推出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
3、利率市场化
面对市场利率化带来的冲击,外资银行所受影响预期将会较中资银行更小,因为大部分外资银行已习惯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经营,而中资银行长期以来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受到保护的存贷款利差。在利率市场化后,中资银行依靠信贷资产的规模扩张实现盈利的增长模式受到挑战,而外资银行更可充分发挥其在内部定价机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来扩大其业务规模。
4、银行监管制度改革
根据现有《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目前外资银行(包括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必须开业三年以上且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且具备人民币业务牌照的外国银行分行对中国境内公民办理的每笔定期存款业务也有最低金额要求。这在限制外资银行存款增长的同时,由于受到存贷比指标的限制,贷款的增长也受到了制约。因此自贸区内“商业银行在初期不实施对区内分支机构的存贷比考核”对于外资银行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使其可更多利用贷款增加收入。同时“自贸区内增设或升格银行分支机构不受该银行在上海地区年度网点总计划的限制”及机构和高管准入标准的简化也更利于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内发展。
5、推进金融市场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的主要金融市场纷纷在自贸区内进行交易平台的构建,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已正式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而其他金融要素市场也正在积极研究利用自贸区优势设立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或开发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业务。这对于擅长利用金融产品及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上海自贸区为他们将国外的先进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带入国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外资银行在自贸区三大挑战
外资银行在自贸区正茁壮地成长着,在成长中也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挑战。
1、产品创新和系统开发成本加大
自贸区的政策有别于自贸区外一般的金融政策,与国外成熟的离岸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相比也有较多的独创性,外资银行无法对原有的传统金融产品及其在国外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原封不动的复制和照搬,需要根据自贸区的政策要求重新构建金融产品和业务。研发设计符合要求的金融产品,制订金融产品的操作流程,构建相应的操作平台,建立适合自贸区的金融产品和业务都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的收益往往很难准确预估。例如,自由贸易账户相关的系统开发的前期投资很大,但相较该投入,未来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开展业务的收益和回报尚很难准确估计,因此外资银行对于相关的投入比较谨慎。
2、相较中资银行的劣势
虽然在进入自贸区外资银行应该能享受与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但在实务之中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在实际监管审批新的自贸区业务时,仍然是中资银行似乎获得了更多的优先权。在自贸区成立分行的银行必须通过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的系统验收,才能为其企业客户开立自贸区账户。目前,第一批从央行获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FTA业务牌照的7家银行都是中资银行,但还没有一家外资银行从央行拿到这张关键的业务牌照。另外,在自贸区外资银行可调动的人力、财力、客户等资源和中资银行相比还处于劣势。
3、与母行沟通的问题
外资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来自母行的强有力的支持。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开设分支行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时,为了获得母行的批准和支持,往往需要向其提交申请,并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向母行汇报自贸区特有的新政策、新业务时,往往存在一些母行不易理解的地方。再加上自贸区的金融制度改革还处在建设阶段,制度处于变化之中,往往也没有英文版本,外资银行在与母行进行的汇报、介绍时存在一些困扰。但是如果不与母行沟通,导致新业务落后于其他外资银行竞争对手,则又可能会受到母行的问责。
未来的改进空间何在?
外资银行要在自贸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以真正尝到自贸区开放所带来的甜头,有关的监管机构以及外资银行本身均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自贸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压力测试”的试验田,中国金融监管的支持态度以及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考虑到前述的外资银行的这些挑战,金管当局不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自贸区相关的金融改革制度的建设,放大自贸区内金融监管简政放权的步伐,并在实务执行中真正体现对于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
从现有政策层面看,虽然一行三会已经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跨境投融资、资本市场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还需进一步明朗化。另外,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如何将“简政放权”一词落到实处成为了监管机构的下一步重要课题。据部分外资银行反应,目前虽然总体政策是“自由”了,但是实务操作仍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例如账户开立、资金划拨等方面的实务手续仍然需要参考现行的较为复杂的流程完成。如果以上方面得到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外国银行资本进驻自贸区,促进自贸区的进一步繁荣。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应当积极创新,利用机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优惠政策的到来。与目前其他国家不同,上海自贸区并不像过去一样是一个单纯给予优惠而招商引资的“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的建设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先进的制度创新的经验。上海自贸区的金融运营模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离岸金融市场以及自由贸易区均有较大的不同,处处体现了独创性,也为区内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优惠政策,而是应当主动的寻找政策、渠道、顾客等方面的机遇,结合其自身在中国国内区外的以及母国的资源,对现有的产品和渠道进行定制化的创新,找到真正的机会进行发展。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有困惑,应加强和监管机构的沟通,就其计划在区内开展的创新业务与监管机构深入的意见交换,而不是仅仅要求监管机构为其放开自贸区的业务限制,相信中国的监管当局也是乐于倾听的,以便在更好地为这些外资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充分的把握。
与此同时,许多外资银行正在积极地拥抱自贸区的机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伴随着种种的“成长的烦恼”。自贸区作为中国经济转型中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得到了从中国最高层到各个部委所给予的全面支持,这在过去一年的自贸区建设进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外资银行无论中国境内的法人银行、分行还是母行,均应当对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克服困难,开拓一条属于外资银行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的意见,不代表安永全球机构或其任何成员机构。)
转自FT中文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