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夸大QE3退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
美联储宣布将在10月末停止其长期实施的债券购买计划(QE),并重申“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隔夜拆款利率目标维持在零附近。不利的外部环境,既可能会为经济转型制造一定麻烦,但也可被转化为中国改革的巨大动力,中国经济政策必须保持定力。
美联储宣布将在10月末停止其长期实施的债券购买计划(QE),并重申“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隔夜拆款利率目标维持在零附近。这意味着美联储将结束一项历史性的试验,这项量化宽松的政策让美联储资产从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膨胀到了今年1月1日4万亿美元的规模。这项试验毁誉参半,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与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只是提升了资产价格(股指创下新高),同时降低了借贷成本,但是对实体经济贡献不大。
量化宽松政策制造了全球市场流动性的潮汐现象,新兴市场国家曾因这项政策受益,但当QE结束后也会带来破坏。自从去年美联储释放出即将退出的信号后,新兴市场国家市场遭遇了至少两波冲击,不少国家股市、汇市、债市接连下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与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如今的新兴市场更加依赖国际资本,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后,美元升值预期将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并带来冲击。但他表示“对于中国这样经济发展非常引人注目的国家,应该另当别论”。
如果以美元因QE结束而回流美国并推动美元上涨为逻辑起点,确实会给中国带来两种干扰,一种是可能出现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对中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是除美国以外最为稳定的大国经济体,资金流入不都是为了中美间的套利,何况中国拥有4万多亿的美元储备足以应对。
但是,假如出现大量资金流出以及外汇占款明显下降,可能会造成货币环境的紧缩以及资产的抛售,而目前中国地产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一些债务问题,短期流出可能成为导火索,影响金融稳定。但中国也有足够的准备和政策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比如制定灵活的货币政策,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向市场注入资金,稳定市场预期,必要时可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流动性稳定、充裕。
再退一步看,中国仍然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如果出现热钱流动异常,也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和监管来避免资金的大规模流出,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因此,没有必要夸大美联储结束QE3给中国带来的冲击,这些早已预期和防范的潜在风险事实上很难发生。
另一种干扰是,美元升值可能带动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同时升值,不利于中国出口。但美元升值也可能导致以其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国是大宗商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也是制造业大国,这对中国进口以及降低出口成本也有好处。当然,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可能会变相降低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这种币值波动在过去几年当中曾经出现,除了低端产业之外,大部分“中国制造”还没有有力的对手。
中国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市场借助美联储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冲击,呼吁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压力和威胁的不是外部环境变化,而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应该继续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贸然放水救市。并且,中国还应该进一步向市场表达推动转型的决心。不利的外部环境,既可能会为经济转型制造一定麻烦,但也可被转化为中国改革的巨大动力,中国经济政策必须保持定力。(编辑谭翊飞张凡申剑丽 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