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北京IPO大会上,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王丹的发言,阐明了未来资本市场开放路径。” 中国是欧洲第三大贸易国,欧洲作为亚洲以外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地位正不断得以巩固,该地区正迎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突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
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欧洲当地时间10月15日,欧洲央行将正式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如果欧洲央行最终决定这么做,这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言将是一步质的飞跃。而国内资本市场也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欧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表示欧洲央行会为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做准备,但人民币还不能作为储备货币对待。尽管如此,英国和欧央行的举动仍具有一定前瞻性。这表明在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情况下,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人民币信心上升,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朝多国储备货币方向驶入快车道。不过,人民币在其中能否发挥外汇储备功能有待商榷,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更是还有一段路要走。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日前,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签订了《跨境人民币战略合作备忘录》,将人民币全球存托凭证(GDR)确立为未来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称,“如果人民币GDR推出成功,将成为首款以人民币计价、在境外上市的股权投资产品。”
相关数据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14日在伦敦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英文版)》,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13年年底为1.69,比2013年年初的0.92有大幅上升。预计在未来3至5年之内,人民币有望超过英镑和日元,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全球第三大货币。
发力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正成为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的一大亮点。
虽然欧洲央行的最终决定仍有悬念,但无论如何,人民币进入英国储备货币已经有了实质性突破。
10月13日,英国财政部官员以及主承销商银团在伦敦向投资者完成人民币国债发行路演。英国成为除中国外首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英国财长奥斯本宣称,发行的人民币国债不只是作为融资工具,而将纳入英国外汇储备。
根据英国财政部公告,债券的收入将放在英国“外汇平衡账户”中,该账户还包括外币计价的金融资产、黄金以及IMF特别提款权。
“进入英国外汇储备池,说明人民币的储备化向前迈进一大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伦敦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在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地位,这一举动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尽管很多国家“不愿意透露”,但人民币开始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已有多年。
梳理公开消息可知,包括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印尼、泰国、柬埔寨、尼泊尔、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中都有人民币的身影。
此外,自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与23家外国央行签署了总额度达2.5万亿人民币的互换协议。今年10月13日,中俄两国央行还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这是市场的力量使然。”孙立坚分析,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与美元形成制衡作用的货币,以解决美元过于强势的单一性。同时,还可以防止在全球金融危机时,美国出于保护其本国利益,向他国转嫁风险的事实。
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资产中名列首位,所占比例高达60.7%,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欧元资产,占24.2%;英镑和日元资产各占约4%;澳元和加拿大元资产各占约2%。
不过,孙立坚也表示,“"中国锚"能否真正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站稳脚跟,是否有更多国家愿意采纳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还取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内经济转型速度,以及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遍地开花,但仍有“软肋”。在G20会议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承认,中国在推广人民币使用方面还需做“一些功课”,其中包括,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行政干预以及逐渐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等。而“人民币还不可自由兑换”,也是被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视为人民币还不能作为储备货币对待的理由。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现实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过,这一问题正在破解之中。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北京IPO大会上,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王丹的发言,阐明了未来资本市场开放路径。
王丹说,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央行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除了倒计时的沪港通试点之外,央行正在研究设计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制度,这项机制将允许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直接投资海外市场;推动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机制,允许个人投资境外市场,包括股票和房地产;允许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并以人民币支付股息和红利。
其中,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已有金融机构在探索相关业务,并得到了央行支持。
以农行推出的首个人民币GDR产品为例,李振江透露,农行将以此在跨境人民币产品方面寻求突破。据悉,目前农行已经联合部分券商、律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并对该项业务进行推动。
人民币GDR,是指以境内A股已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将要IPO的股票通过境内银行托管、境外存托发行的方式在海外交易所上市交易,其最大特色就是以人民币计价。
某外资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人民币GDR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存托凭证融资达到三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近半数通过新增存托凭证项目募集资金的为中国企业。
李振江表示,人民币GDR推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速度。二是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股票价值的再发现、丰富离岸人民币的投资品种。
此外,人民币GDR还作为沪港通业务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更多引入境外资本和国际化机构投资人。
全球争抢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GDR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创新产品。
近几年,为了不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我国政府做了诸多举措。2011年,推出RQFII机制,目前RQFII境外试点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英国、新加坡、法国、韩国和德国,总额度达到7400亿元人民币,且还在加速扩容。在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等试点地区,还开展了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融入资金试点。
央行最近的动作也可以管窥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与逻辑。“一是促进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上的双向流动,同时,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市场。”孙立坚分析,“二是培育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投资需求。如果更多的海外投资机构投资且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才能更好的体现。”
中国是欧洲第三大贸易国,欧洲作为亚洲以外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地位正不断得以巩固,该地区正迎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今年3月,德国央行和中国央行同意合作,在支付清算和结算上使用人民币。
7月,中国央行分别与法国央行和卢森堡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将在巴黎和卢森堡设立清算所;中国央行还授予瑞士央行1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债券市场投资额度。
9月,经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7月,欧洲在全球人民币支付价值的占比为10%。自2013年7月起,欧洲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的人民币直接支付增长105%,人民币使用量正呈现可观的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中欧双边资本市场准入也将放宽。欧洲投资者可以通过RQFII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在岸人民币资本市场,中国投资者也将被获准进入伦敦和法兰克福的资本市场。
海外机构对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兴趣日渐浓厚。三个星期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曾组织多家基金公司去欧洲等国路演。海外机构对与基金合作,在海外发行基金产品的意愿破高,这也得到当地交易所的支持。
不过,安邦资讯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功课要做。比如,已经明显落后于离岸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需求,令人民币走得出去,却难以从资本渠道(以人民币)流回来。这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预计未来3到5年,人民币有望“超英赶日”,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
转自:资产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