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迈入新里程 升级服务海上新丝路

2014-10-17 17:031327

9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2014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首次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被列为文化交流年系列重点活动之一。通过文化、教育等人文渠道,中国与东盟各国民众的心不断贴近,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标题: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迈入新里程 升级服务海上新丝路

  9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这是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再次发力,中国—东盟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航向破浪前行。

  “合作之舟”再起航

  ——中国—东盟博览会构建合作大平台

  9月16日10点,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花团锦簇、彩旗飘扬,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这里开幕。

  自2004年首届举办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见证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无到有,由浅入深。10年间,中国和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翻了两番,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助推器”“黏合剂”,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贸易畅通大平台

  “就是从这里,我们的祖先用船载着各种商品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下东南亚诸国。”在广西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合浦县博物馆馆长廉世明指着一处布满青苔的平台告诉记者,那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合浦大浪古城的码头遗址。

  大浪古城位于今合浦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航船从繁荣的合浦港出发,“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目的地为东南亚各国。

  有人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繁荣的通商合作之路,也有人比喻那是一条开放的商品贸易万里长廊。“贸易”,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鲜明的标志。

  如今,在世界经济形势极其复杂,贸易发展乏力的背景下,迎来“钻石十年”开局的中国—东盟经贸投资合作是世界贸易版图上少有的亮色。2013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4436.1亿美元,今年1至6月份,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4.8%。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助推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说,中国—东盟博览会紧扣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任务设置展会主题和内容,将降税、市场准入、减少壁垒、跨境结算等政策措施传导给企业,帮助更多商家分享自贸区带来的商机。

  “中国—东盟博览会把东盟各国的产品直接销到中国,把中国的产品推向东盟。”这是马来西亚龙标燕窝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捞越燕窝进出口商公会顾问蔡添发对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贸易通畅最直接的感触。

  回顾过去1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东盟紧密合作的见证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不断扩大的全球采购商团队,更加高效的客商数据库预配对,场次增加的跨国公司贸易接洽会、商机推介会等活动,为双方企业的贸易互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博览会不断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大平台。

  为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注活水”

  多钱善贾,但是如果这个钱并不是在哪里都方便使用,这生意还好做吗?货币流通,已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通”之中备受各方关注的内容。

  2013年9月4日,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以货币自由流通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举行了人民币兑印度尼西亚卢比现钞汇率挂牌启动仪式。人民币兑印度尼西亚卢比正式挂牌交易,打通了中国与印尼贸易结算本币化的关键环节,标志着两国贸易跨入本币结算的“去美元化”时代。

  而在此之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连续4届举办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政府、智库、企业齐聚一堂,沟通信息、研讨合作并形成政府间的金融合作文件,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与货币自由流通铺下了奠基石。目前,人民币已对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国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和越南盾实现互换。

  中国—东盟贸易额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正在增加,从无到有,累足成步,人民币渐成中国—东盟贸易结算的宠儿。这其中,中国—东盟博览会对金融合作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今年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围绕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流通展开讨论。张晓钦表示,今后博览会将进一步通过金融论坛推动金融创新,为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推动金融合作只是“南宁渠道”的一小部分。1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围绕交通、科技、海关、质检、金融、环保、文化、减贫、妇女、青年等,举办一系列会议论坛,形成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家联合会、青年联谊会、教育培训中心等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了12个中国—东盟部长级会议机制,在20多个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带动了中国—东盟多领域的深度交流和共赢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建立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还有一系列磋商对话机制落户广西,形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发挥了特殊作用。

  升级服务“海上新丝路”

  2014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局之年。服务于中国—东盟合作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说,在新的起点上,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做好服务,必须在原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再一次提升优势,把特色提升为能力,增强综合服务水平,扩大带动功能。

  “新的‘钻石十年’,博览会将紧紧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全方位促进中国—东盟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表示,目前世界上综合性展会发展呈萎缩趋势,博览会作为综合性展会,必须在服务模式上创新。

  为此,博览会要把贸易投资以及相关联的服务链接起来,进一步拓宽展会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展会价值链,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使企业在博览会这一个屋顶下获得系统化服务并实现增值。

  按照计划,未来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展会的商品交易和投资合作这一基本功能,进一步延伸到相关联的合作领域,比如延伸到政策法律、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延伸到人民币对东盟各国货币结算、挂牌交易等跨境金融创新;延伸到交通物流等互联互通;延伸到产业投资等园区合作、转型升级等创意研发合作;延伸到货物、人员、车辆往来等通关便利化,带动贸易、投资、服务等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升级版建设。

  广西:新门户和新枢纽

  两千多年前,蔚蓝的北部湾,一艘艘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商船,从广西合浦出发,扬帆驶向“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这便是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的广西,借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接的独特优势,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节拍,雄心勃勃,争当建设“新丝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

  “新丝路”的先行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符合沿线东盟国家的利益,有助于推进东盟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前来参加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李志亮说,作为中国—东盟最前沿的广西,在“新丝路”建设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说,经过不断探索和建设,广西与东盟海上合作具备了良好基础,广西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特别是与东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路相连的省区,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从2004年开始,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举办地。

  曾被评为亚洲最好喝啤酒的老挝啤酒,通过博览会的牵线搭桥,顺利而快速地通过广西进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东盟已连续13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目前广西企业“走出去”投资合作的首选地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3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8.3亿美元,2013年达159.2亿美元,增长了18倍,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广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

  互联互通的中心

  10年前,位于西南边陲的广西是中国的交通末梢,无论是铁路、公路、海路还是航空,到了广西,就成了断头路。2004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市举办。10年后的今天,与东盟国家直通的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在当地迅猛发展,广西已成为中国和东盟的交通、信息枢纽。

  “泰国的山竹、榴莲等热带水果以前很难运到广西,随着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双方的口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速,现在泰国热带水果大多不到一天就可以运达广西。”长期在中越边境经营水果生意的李涛说。

  如今,广西的桥头堡作用愈发明显。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表示,互联互通不仅可以缩短国与国的距离,更有助于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为推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中方已经推出并正在加紧落实三个项目:开通钦州港至马来西亚关丹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设立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和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

  广西将重点构建海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光纤五张网。以港口作为海上互联互通的重点,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群,探索建立北部湾自由贸易港,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互联互通,加快建成南宁枢纽机场,形成海陆空立体互联互通的大格局。

  继续前行

  陈武说,广西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人文交流五大领域,与有关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把广西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

  将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带。参与和推进泛北部湾产业集群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临海工业、新兴产业、海洋经济、能源资源、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

  将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推动建设若干内外贸一体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交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打造中国—东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实施电商思路工程,加快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以及供应链电子商务体系,加强标准的对接和通关的一体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中国—东盟商品交易物畅其流。

  陈武表示,下一步广西还将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以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的跨境合作,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途径,建设人民币同东盟国家货币的市场交易中心。同时,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

  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从2000多年前南海商船运载的明珠琉璃,到《红楼梦》描述的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从越南河内文庙里古雅的汉字对联,到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陈列的大量中国古代瓷器……中国与东盟各国历史上频繁的商贸往来,也促进了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之际,中国与东盟民心再次交会。

  文化为媒传递友谊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民心交融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今年5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民族服饰、水墨画等琳琅满目的文化展品,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让展馆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在柬埔寨,过去流行的都是西方油画,但近年来中国水墨画越来越受欢迎。”站在一幅幅韵味奇妙的水墨画前,前来参观展览的柬埔寨文化部工艺美术司副主任索斯索达维(Suos Sodavy)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包括书画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被介绍到了东盟各国。

  2014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首次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被列为文化交流年系列重点活动之一。

  越南大学生阮氏燕芳以前对中国并不了解,去年7月到广西参加夏令营后,想到广西大学留学了。阮氏燕芳只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交流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不断深化,青年间的交流正构筑起一座“人文桥梁”。2012年底,东盟来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

  通过文化、教育等人文渠道,中国与东盟各国民众的心不断贴近,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民间交流促共融发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中,“民心相通”是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

  “加强人文交流,还可以帮助中国与东盟国家增信释疑。”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赵明龙说,当今世界,中国与东盟都是经济发展活力强劲的地区,但同时也是存在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地区。人文交流,是促进双方互相了解的重要纽带,也是沟通感情的重要渠道。只有多沟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增加互信,才能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同时,专家还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人文交流,可以为双方互联互通、商贸、旅游、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注入文化基因,推动进一步合作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除少部分比较发达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海上“新丝路”首先要增强民间交流,使沿线大部分老百姓受惠,这样才能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与民众交往,多年来中国与东盟采取了多项措施。200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确立了双方的文化合作框架;2012年,首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规划了文化合作方向;今年4月,第二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签署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将合作领域拓展至文化产业、文化遗迹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

  促进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国首部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题材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走向泰国、越南、印尼、斯里兰卡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5月,由中、越、泰三方合作,跨越东盟6国拍摄的电视剧“海上丝绸之路之海道传奇”开机拍摄……而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越青年大联欢、中越元宵足球友谊赛等活动更是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的品牌活动。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在广西南宁市参加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时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为深化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拓展了新的广阔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艺术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进一步串联、拓展和寻求利益交汇点,激发各方的发展活力和潜在动力,构建更广阔领域的互利共赢关系。

  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都会围绕人文领域设立论坛和交流活动。“今后博览会将举办更多人文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睦邻友好和深化合作奠定更坚实的民意基础,进一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的交汇点。”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说。(记者刘伟管浩潘强)

  原标题: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迈入新里程升级服务海上新丝路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一带一路”这五年,开启对外交往“新丝路”

2018-08-01 17:43
30269

金融连接新丝路纽带 中信银行倾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017-05-16 10:28
3895

盘点中国在新丝路上的关键建设

2016-08-11 15:17
1234

俄媒:“新丝路”添中俄蒙经济走廊

2015-04-08 13:01
1026

海关发力推动“黄金水道”“新丝路”“黄金通道”联接

2014-05-27 09:25
10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