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各国政治博弈冲击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2009年4月印尼国会通过一系列新的采矿法案,规定自2014年1月12日起,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铜矿石、镍矿石和铝土矿,以支持印尼国内的金属矿下游加工行业发展。根据政局稳定性指数,政局动荡最严重的前十位大选国依次是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泰国、土耳其、印尼和波黑。
2014年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选或公投,参与投票的人中占世界GDP总量的一半以上。
一、大宗商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
大宗商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如南非、印度、印尼、巴西、泰国等,这类国家未来领导人的政治经济倾向对国内一些支柱产业涉及的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南非大选——主要影响品种为铂金、钯金。
南非是世界上第一大铂金生产国和第二大钯金生产国,铂金和钯金产量分别占到全球的80%和37%。南非一直以来都未能摆脱对矿业的高度依赖,单一的产业结构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且支柱产业由几大生产商企业垄断,民众难以分享增长收益,造成高失业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导致南非罢工持续不断。
上半年持续罢工、经济增长放缓与南非大选并行,罢工造成多家铂矿和钯矿企业至少200亿兰特损失,并影响全球的铂金和钯金生产,加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紧张也影响到贵金属供给,铂金和钯金上半年展开疯狂上涨行情,涨幅分别达10.1%和22.3%。
5月南非最大政党非国大毫无悬念地赢得选举,这有利于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未来非国大执政重点是创造就业、改善经济发展不均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自由斗士党将矿业公司收归国有的主张不同,非国大认为国有化并非明智选择。
南非矿业一旦实施国有化,势必影响南非矿业投资的积极性;国有化方式也成问题,无偿剥夺方式违背宪法,而以购买股权方式将矿业全部国有化远超过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
非国大的执政理念有利于缓和南非劳资纠纷、维持铂钯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但不能排除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发展国有矿业公司等方式分享垄断行业收益。
印度大选——主要影响品种为黄金、白银。
印度经常项目逆差占据GDP的5%,其中一半以上直接来自于贵金属特别是黄金及制品的进口。印度人对黄金有着狂热的追求,过去十年印度购买了6300吨黄金,其中65%为金饰的购买。
金融危机后印度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在美联储退出QE影响下,卢比大幅贬值,印度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对黄金进口实施管制,以遏制卢比跌势,控制国内通胀。限令出台后印度黄金进口量大幅下跌,但却导致国内走私加剧以及黄金溢价高涨。
印度新任总理莫迪致力于提高政府效率,以经济发展作为政府的首要使命,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了“古吉拉特邦奇迹”,古吉拉特邦被称为印度的广东。
现在的印度面临着高通胀低增长、经常账户赤字、浪费的福利计划、太高的薪酬待遇以及官员腐败等问题,而印度民众希望改革派莫迪为印度带来所需的经济加速增长和就业增长。这有利于印度进一步减缓经常账户赤字和通胀,达到调降甚至取消黄金进口关税的条件。
莫迪也是黄金产业的支持者。5月印度大选结束后,印度央行即修改了黄金进口准则,并立即生效,允许除已授权银行外的两家贸易商行进口黄金,以促进黄金出口,但仍须遵守“80/20法则”。
另外允许银行对黄金珠宝商80%黄金进口配额做抵押贷款。虽然7月初的印度预算案并未调整黄金10%的进口关税,不过投资者对此只需要耐心地等待。
印尼大选——主要影响品种为镍、铝、锡、动力煤。
2009年4月印尼国会通过一系列新的采矿法案,规定自2014年1月12日起,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铜矿石、镍矿石和铝土矿,以支持印尼国内的金属矿下游加工行业发展。
印尼在全球镍、铝和铜供应中分别占约18%、9%和3%的份额,但镍矿和铝土矿相比铜矿石而言,加工能力弱、产能建设投入高,矿山也未签订工作合同,受出口禁令影响更易发生供应短缺。
不过长期来看加工产能转向印尼有利于降低矿石的加工和运输成本。印尼总统大选两位候选人Jokowi和Prabowo都不太可能在选举过后废除矿石出口限制,不过可以关注新政府如何界定矿石的“加工”。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尼目前的煤炭出口量约占其产量的70%,且其中大部分均运往中国和印度。由于印尼煤炭品位较高,所需加工不多,且降低煤炭水分可降低海运费,预计煤炭不会受到未加工矿石出口禁令影响,但政府有意限制出口,或设定煤炭出口上限,推高煤炭价格,以更少的出口量换取更高的出口收入。
另一受到影响的商品是锡,印尼是全球最大锡出口国,正如对煤炭出口的限制,去年8月印尼出台规定要求所有锡锭在出口前都要通过本地的一个平台进行交易,而出口锡焊料则被要求延至2015年1月执行。
规定出台后印尼锡出口屡创新低,但锡焊料出口猛增,锡价上涨动力不足。鉴于此情况和行业抗议反对的压力,印尼考虑将这一新规作出修改,或于印尼大选前获批,对锡价造成拖累。
二、政治局势较不稳定的国家
2014年,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选或公投,参与投票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42%,占世界GDP总量的一半以上。
总体看来,虽然今年全球政局的主旋律还是稳定,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选举仍会引起很大反响,而几个政治敏感区的选举和公投将影响地区政治生态。如在希腊和土耳其,曾在2013年爆发公开抗议活动的国家,地方选举将引发形势紧张。
2014大选年,世界各地都不会太平静。政治局势较不稳定的国家以北非、中东、东欧国家为主,也包括其他地区的一些新兴经济体。
根据政局稳定性指数,政局动荡最严重的前十位大选国依次是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泰国、土耳其、印尼和波黑。
中东国家把控着全球原油的供给水平,新兴国家则是重要的需求来源,因此这类国家大选是否顺畅,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供需结构预期对原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大选事件通过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对黄金这一全球最重要的避险资产扰动也不小,刚刚过去的乌克兰大选即是如此。这类国家大选对黄金价格影响力度取决于国内动荡的程度以及是否牵扯美欧俄中等全球重要经济体,越是乱世,黄金的价值越会得到彰显。
三、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
经济体量巨大,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体,即分别在5月和11月举行立法机构选举的欧洲和美国。这类经济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变动几乎对全球大宗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市场都会产生影响。
欧洲议会选举在5月曾对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来这一影响还将持续且不断发酵。
欧洲议会选举完成之后,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流政党领导人被赶下台,反欧盟政党(或称民粹主义)在该次选举中支持率激增。在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极右和极左政党可能赢得至多30%的席位,虽然不能控制欧洲的政治议程,但他们获得这么多席位令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恐慌,并向欧洲以外的国家传递出一种非常负面的信息。
之后围绕欧盟最高职位——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争斗将拉开序幕。卢森堡前首相让-克洛德 容克目前是欧盟最引人注目职位的领先候选人。两名领导人——英国首相戴维 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维克托(Viktor Orbán)——正试图阻止欧盟资深斡旋者容克得到推选。
容克之所以成为候选人中的领跑者,是因为欧洲议会掌握的权力。欧盟条约规定,欧盟委员会主席由各国政府选择,并得到欧洲议员的同意。容克是中右立场的欧洲人民党的所谓“第一候选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欧盟委员会或将逐渐沦为欧洲议会的附庸。
总体来看,欧洲议会选举以及欧盟领导人选的背后“勾当”,似乎都在揭示欧洲正逐渐走向分裂和民粹主义。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欧盟未来阶段的相关经济政策,为欧洲经济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比欧洲,美国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共和党将在11月4日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增加席位,而且认为共和党将获得赢取参议院多数席位所需的六席。如果参议院的多数党地位归属确实易主,则可能意味着政治形势出现重大改变,与财政政策有关的领域可能会变得更为活跃。
预算协调程序允许预算政策的调整只需两院多数通过即可。如果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则可能使用协调程序来调整平价医疗法案,而且从理论上讲他们可能考虑税收立法和福利政策改革。
虽然这些议案可能遭到否决,但该过程可能导致在这些问题上出现明显的对抗,至少短期内可能如此,市场在过去数年习以为常的有关财政最后期限的常规路线可能变得更加无法预测。因此,我们将可能看到中期选举之后美国在诸多问题上争执不下,为全球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