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自贸区人民币跨境流动路径
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正抓住机遇大胆先行先试,尤其是在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领域。除了通过境内外联动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支持,银团贷款也出现在了跨境人民币借款服务中。
文‖苗燕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正渐入佳境。
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正抓住机遇大胆先行先试,尤其是在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领域。
近期,记者走访了多家自贸区内的银行,深入调研了目前正在试水的多项业务,其中跨境资金池、境外借款、意愿结汇等创新业务成为各家机构角力的重头戏。
路径一:威力渐现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
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是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首个落地项目。其业务的实质是企业以区内账户为主账户,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该政策进一步拓宽了人民币资金回流的通道,且跨境流动回流资金不设额度限制,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全球资金的统筹调配和资金的有效监控。
晨讯科技集团是在区内注册的一家主要从事手机、无线通讯模块解决方案的小型跨国公司。这家公司是首批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的试点企业,因而,对于该项业务带来的便利感受深刻。
晨讯科技集团财务总监程海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特别适合跨国公司,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境内外资金瓶颈问题,也有利于企业进行资金集中收付管理,节约了不少成本。他介绍说,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在银行开立一个双向资金池的专户,境内、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都可以转入其中。当境外公司需要资金时,集团在国内的人民币可以到境外去使用。“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以前我境外的公司需要资金,我们只能在境外自己筹措。资金出去也很麻烦,过去只有是贸易项下才能出去,比如支付供应商货款。这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很大,还需要一定的资质。”而在试点以来的近4月时间中,晨讯科技充分利用了双向资金池的优势,公司目前累计使用了跨境资金约十几次,资金总额约为2个亿,总体来看,出去的多、进来的少。
由于资金池所存放的必须是人民币,因而,对于企业来说,境外的资金要归集进来,还需要结汇成人民币。待未来使用美元时,再重新换汇。“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存在一些汇兑的损失,但跟以前相比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程海清说。此外,企业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购汇价格,选择在购汇便宜的地方购汇。
据工行自贸区分行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跨国企业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需求非常强烈。不少自贸区银行的人士在介绍起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时都表示,该业务之所以受到企业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该业务对于集团境内外子公司人民币资金归集、互通提供了渠道,提高了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
不过,据了解,在使用的过程中,银行为了防范必要的风险,还是对资金的投向进行了必要的限制。
据介绍,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只对集团内的资金的跨境流动才支持,这是资金池存在的基础,此外,企业在使用资金池的时候,资金必须按照规定使用。比如禁止用于某些领域的投资等等。
据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财资与贸易金融部负责人裴亦根介绍,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是适应跨境集团客户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通过在客户指定的母、子账户间建立资金管理规则和选择资金汇划方式,从而实现人民币资金集中管理。相比于中资银行从事现金管理的时间还不长,尤其是跨境资金的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则要相对明显些。
尽管资金池内的资金必须是人民币,但事实上,双向资金池的机制与未来资本项下完全放开的资金回流通道是基本相似的。这也被认为是资本项下开放的一次重要试水。程海清认为,以现在的操作模式,美元进来也是通的,只是现在还要在境外结成人民币,会略微增加企业的一个汇兑成本。
路径二:“内保外贷”走向境外银团贷款
以往,境内企业一般跟境外的银行关系比较弱,要获得授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从目前区内银行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开展来看,多数是中资银行与其境外分行联动,由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向境内企业提供资金。
央行自贸区30条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借用的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这一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的放开,让企业从境外获得低价可用的资金成为可能。
这项业务创新,拓宽了企业举借境外资金的渠道,缓解了境内银行的资金压力,在目前境外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区内政策进一步明确区内企业借入境外人民币资金按余额计算借款规模,实质上扩大了可借用外债的总额,支持了区内企业的发展。
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四大开发公司之一承载着自贸区的开发建设重任,存在大量资金需求。
交行经过与公司方面的反复沟通,迅速展开方案设计、启动业务流程,包括:确认境外人民币借款金额、落实授信方式、联系境外银行放款并协助沟通签约事宜、开立人民币境外借款专用账户、办理人民币境外借款资金解付入账、完成跨境人民币信息报送和国际收支申报、提示企业办理外汇局跨境人民币外债签约情况登记和提款资金流入情况登记,以及办理借入资金境内支付使用。最终,外高桥集团从交行境外分行借入一年期人民币资金1亿元,完成了区内首笔中资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借款。据交行相关人士介绍,该笔借款的利率低于境内市场利率,为企业节约了资金。
而以往,境内企业一般跟境外的银行关系比较弱,要获得授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从目前区内银行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开展来看,多数是中资银行与其境外分行联动,由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向境内企业提供资金。据了解,跨境人民币借款通常是由企业向境内银行提出申请或者需求,由境内银行向境外行提供信用保证,然后境外行将资金借给用款企业。在这个交易中,境外机构的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浦发银行自贸区分行行长王新浩表示:“人民币跨境借款必须要跟海外机构进行联动,这样才能解决企业低成本融资的需求。”他介绍说,浦发银行的境外借款主要是依托于浦发香港分行。而中行的多笔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也是借助于其境外分行的联动实现。
除了通过境内外联动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支持,银团贷款也出现在了跨境人民币借款服务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邀请的上海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组成银团,共同为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3000万人民币的贷款。与其他跨境贷款不同的是,这笔贷款并未借助内保外贷工具,而是由境外银行直接给予境内企业信用贷款。而银团贷款的风险,要由境外的银团管理方来承担。所以,相比内保外贷,境外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加了解资金需求企业的状况。
中行上海市分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张欣园介绍说:“大多数境内企业的境外借款都是通过内保外贷的安排来操作的,毕竟境外银行对中资企业的了解不如本土银行。但随着自贸区各项金融创新的推出,境外的银行也在不断地交流,它们对区内企业去境外借贷的意愿强烈了,区内企业也愿意走出去直接跟境外金融机构接触。而且走出去的这些企业很多财务很透明,境外的金融机构能够获得公开的信息,他们去做这种支持有了可能。”他表示,组成银团的方式去直接提供融资,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实质性的变化。但也仍然需要区内银行来辅助境外金融机构对企业加深了解。
路径三:“意愿结汇”赋予企业更大自由度
“意愿结汇”大大简化了结汇的流程和手续。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结汇的时点,将外汇资金结汇以后放在“结汇待支付账户”中,等到企业要使用这笔资金时,从这个账户直接划款到结汇企业的交易对手。
作为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央行自贸区30条意见中,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在保证交易真实性和数据采集完整的条件下,允许区内外商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资金意愿结汇。从“按需结汇”到“意愿结汇”,真正给自贸区内的企业带来了实惠。
奥托昆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与交行合作,成为首批办理外币资金意愿结汇业务的公司。这一新政,有助于企业根据其意愿和市场判断采取汇率风险规避操作。同时,有利于强化境内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交行自贸区分行副行长钱国钦介绍说,区外企业的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金主要包括三部分:外国股东投入的外汇资本金、企业资产变现账户资金、境内的再投资账户资金。区外的政策是实行“按需结汇”制,企业不能随时结汇,只有在有实际需求的支付用途时,向银行提交支付用途的相关凭证,如合同、发票等等,以及要支付的对象的开户银行账号,银行在审核相关凭证确认之后,符合外管政策的情况下,才可以为企业办理结汇。同时按照受托支付的形式直接划到收款人,也就是企业的交易对手方账号。
而“意愿结汇”则大大简化了结汇的流程和手续。企业在结汇时,不需要再提供支付用途等凭证。而是只要先在银行开立一个“结汇待支付账户”,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结汇的时点,将外汇资金结汇以后放在“结汇待支付账户”中,等到企业要使用这笔资金时,再向银行提交资金用途的凭证,银行审核以后就直接从这个账户(人民币账户)直接划款到结汇企业的交易对手,也就是收款人的账户中。
“我觉得这个政策的亮点是企业可以自行选择结汇的时点,有效规避了汇率的风险或汇兑的损失。”工行自贸区分行行长周宏说。她理解,“意愿结汇”制是一项自由结汇的制度,也就是给予企业对自己的外汇资金结汇时间选择上的自主权。“意愿结汇”使得企业的结汇行为和资金的使用行为时点可以分离。企业可与根据自身的意愿以及汇率的走势,判断何时进行结汇,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本文原载于5月27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