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成功的秘密

2014-05-14 10:31 599

  【编者按】对于德国,很多国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印象是:专心专注、产品质量好,人既正经又古板(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是典型的工匠型现代化

  【编者按】对于德国,很多国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印象是:专心专注、产品质量好,人既正经又古板(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是典型的工匠型现代化工业国家,是品质的代言。保持高度的信仰与优秀的文化理念是德国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他们在做事上既注重实际又精细认真,并不是一味在索求名利。如果说日本的成功是学来的,那么德国的成功似乎天生具有。

  有人说,德国人成功的秘诀用中国语境来描述就是:“用心、知人知事”。其实这样的族群处事风格,中国在有了王阳明此人之后,就已开始总结和强调,也即王的“知心用心”,为亚洲较早形成的世界商系哲学之一。聪明的德国人二战后,从“百废待兴”之上迅速“发达”起来,亦应证了这样的道理。

  不过身处现代的中国企业却一直未被这套“知心用心”的理论“贯穿”,反而是近现代以来日本的几大财团企业、企业家对此运用自如,满世界大谈什么“心性”、“心即理”,等等。所以说“德国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导师”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德国不仅处处严谨更是品质的代言。

  专注产品,“工匠”心态引导企业发展

  专注,应该是很多企业希望做到的,中国企业也是这样。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比如西门子公司,就是在“发明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司。如果是在中国,一定找不出。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

  德国是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

  居安思危,是德国的一种商业文化

  前不久德国公布了IFO企业信心调查数据,4月份总体信心指数较3月份上升并超出预期,目前处于近3年的高点。不过许多企业家还是担心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其在俄业务产生巨大影响。而他们的当前信心和未来信心之间的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

  德企高管对未来几乎总是比当前要缺乏信心,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似乎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德国经理人才感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指导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 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4天,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而同类的事情,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与所在国高度融合,实施长远战略

  早年有中国媒体采访德国商会驻京办董事长伍德克先生,他提到,德国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彼此认识与理解;

  二是高度的本地化;

  三是良好的产品质量;

  四是实施长远战略;

  他认为德国人细致认真,中国人注重实际,这样两种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还是比较合适的。然而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德国的产品要贵一些,但德国人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要让中国人知道,多花一点钱,还是值得的。

  譬如,他还举例,上海拜尔生产的一些假牙产品出现了次品,这些次品质量也不亚于有些厂家生产的正品。中方经理主张降价处理,但德方经理坚决不同意,严格要求将次品报废回炉。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便意味着企业的自杀。德国人的产品应以质取胜,决不能坑害消费者。

  这难道不是对中国那些没有良知的、“有毒”的、自私的企业最大讽刺?

  德国企业的创新、敢于打破陈旧、注重培养人才等也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德国企业在世界都是不以“赚快钱”为准,也不追求快速粗放式的发展,而是追求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首先详细分析潜在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前景等,没有充分的把握,德国企业决不轻易在市场中完成投资。

  对此,有人认为“德国人太死性”,但这何尝又不是优点?没有慧眼定格以及坚持的精神,何来的成功?

  德国有人文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与工匠的文化、信仰的文化,有成熟的商业体系,又何来不成功?

  所以说,没有文化可怕,有文化却不会用更可怕。抛弃儒学制商,不懂得阳明心性,更不懂敬畏真正的科学技术……只崇尚钱解决一切的文化,说白了是无成功可言的,120年前的甲午炮舰就已经是证明。

  (来源:赛迪经略 经略汇CEO俱乐部)
 

0
标签: 德国 工匠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