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瑞士金融业告别三百多年的保密传统:AEOI究竟说了什么?
英国《金融时报》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
恪守保密传统 备受全球信赖
二战期间,由于瑞士特殊的中立国地位,瑞士成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黄金交易的主要地点,各国纷纷向瑞士央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央行进行的。
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这些新教徒也带来了大量金钱,交给日内瓦银行家打理。
1933年,德国ZF要求德国公民必须交代自己在外国的资产。在瑞士,负责追查德国公民在外财产的纳粹盖世太保假装成普通客户,径直走入银行,拿出一沓钱,对银行职员说,将这笔钱存入某某的账户(这些都是遭到纳粹怀疑的人)。如果钱能够存入,则说明了该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然而,那些使用匿名账户的客人,就安全逃过此劫。一年之内,有三个德国人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三条人命给了瑞士充分的理由来加强银行保密法。
1934年,瑞士当局颁布了《联邦银行法》,该法第47条明确规定:
1.任何银行职员,包括雇员、代理人、清算人、银行委员会成员、监督员、法定审计机构人员,都 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上述人员,包括引诱银行职员泄露客户和银行信息的第三人,都将面临最低6个月到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法郎的罚款。
2.如是因为疏忽而泄露客户和银行信息,将酌情处罚,罚金不超过3万法郎。
3.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瑞士各银行为加强保密,普遍采用了密码账户、化名代号等管理方式,即储户只在第一次存款时写真实姓名,之后便把户头编上代码。为了替储户严格保密,在苏黎世和日内瓦有116家专门办理秘密存储业务的银行——这还不算各大银行内设的私人储存窗口。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而且,办理个人秘密户头的职员要绝对可靠,大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瑞士恪守银行保密传统,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成为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外国人的“避税天堂”。
瑞士银行饱受争议 遭各国围攻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一直饱受争议。例如,瑞士银行曾吸纳了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等来路不明的钱,以及在“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因瑞士等“避税天堂”国家吸纳本国避税客户对其积怨已久,只是难以找到对付的办法。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遮掩富人逃税之事更加公开化。美国和欧洲为保证税收收入,开始向瑞士施加压力。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随后,法国、德国又威胁要把瑞士放到经合组织制定的“黑名单”里,以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的银行信息。
各国仍然不依不饶,就在周二,法国巴黎举行的一次部长级会议中,瑞士同意签署新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意味着瑞士结束了数百年来保护银行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同时也意味着瑞士2.2万亿美元私人账户将完全曝光。对全球范围来说,这将是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打击跨国公司逃税行为的关键一步。除去瑞士之外,另有44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议,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G20集团主要国家,还有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其他未签署协议的世界知名离岸金融中心将备受压力。G20集团已经着手对拒绝公开信息的国家采取制裁,OECD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拒绝银行账户透明化国家的黑名单。
解读瑞士公开银行账户,需避开三个误区
所谓的“公布账户信息”影响力有限
很多媒体声称“瑞士告别银行保密传统”,其实是对该事件的误读。此事源于5月6日在巴黎签署的《税务信息自动交换声明》,是G20事务。央视在采访连线中也说明,瑞士银行交出的客户资料仅限于税务部门征税,不做他用。也就是说,瑞士所作出的公开账户这项承诺,仅在税务领域有用,而很难影响到人们关心的富豪们的隐匿财富。
瑞士的银行只能保护合法的隐私,涉及到犯罪是还是得服从法律。在此之前,瑞士的银行认为逃税只是严重的违法而已,并不是犯罪。而包括欧美在内的其他国家认定逃税是犯罪,在重重压力之下,瑞士的银行对于逃税的定义做出了让步,才有了这项承诺,并不是银行不再保护客户隐私拿来随便公开。
瑞士表态只是初步意向,并非立刻实行
据媒体报道,瑞士目前是“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种初步的意向。尽管他们准备接受协议。但落实这个协议仍需一个过程。首先瑞士需要对相关的一些银行的法律进行制订修订,使得改变具有合法性。其次还需要议会上下院的审核通过(2013年,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下院)就曾接连举行两轮投票,两度否决一项允许瑞士银行业规避《银行保密法》、向美国移交客户信息的法案。)、相关ZF机构的落实,这一切都还需要一个过程。
瑞士并非自愿,是被“逼上梁山”
必须要指出的是,瑞士放弃保密传统并非自愿,而是迫于大势所趋。
首先,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欧美近年来一直在重点打击逃税漏税,由于瑞士银行业传统的保密做法,使该项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美国率先对瑞士频频发难,先是以“协助逃税”为由,迫使瑞士瑞银集团支付7.8亿美元的巨额罚金,后又迫使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关门停业。去年底,瑞士与美国签署协议,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境内金融机构账户的有关情况。
其次,很多全球各个国家的很多贪污犯也都把瑞士的银行作为他们的天堂,因为它保密,很难追查。再者,“911”以后的反恐斗争,不仅仅是在军事层面上对恐怖分子进行打击,而且还要在金融领域中斩断恐怖分子资金流动渠道。这些因素都在倒逼瑞士银行放弃保密的传统做法。否则就会面临欧美对他进行金融方面的制裁和起诉,以及国际社会的种种压力。
瑞士银行此举,对中国意味什么?
可以避免更多税源外流
具体到中国来说,由于在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程度低和征管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腐败现象,再加上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每年存在着大量违法的偷逃税款行为。比如一些在中国名气响的民企,通过“曲线救国”,其实他们在设定公司架构时候早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外资企业,在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国际避税岛设立壳公司,再将境内企业资产注入壳公司,然后寻求海外上市,偷梁换柱,实现避税目的。对于这些通过避税岛国注册的“假外资”,我国相关部门可以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和有关国家部门接触协商,避免更多税源外流。
可对中国提供“反腐司法协助”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并非绝对。当涉案银行文件须呈递给请求机关时,保密制度不会为腐败案嫌犯提供任何保护。瑞士银行自身并无权直接向别国ZF提供佐证。但当司法机关责令要求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提供证据时,他们就必须给出相关文件。目前瑞士虽还未与中国签署互助条约,但如果中国ZF要求瑞士提供中国腐败官员银行账户信息的请求。瑞士当局仍然可能基于《关于刑事事项国际互助的联邦法案》(IMAC),向中国提供司法协助。
瑞士失密:AEOI究竟说了什么?
2014年,真的要给瑞士金融业三百多年的保密传统画上句号了吗?
5月6日,经合组织(OECD)的一份新闻稿令全球高净值人士惴惴不安,文件宣布包括瑞士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同意接受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新标准(AEOI),缔约国间可获得对方金融机构的所有金融信息,并每年自动与其他缔约国交换信息。
“实施时间上,瑞士将会和其他金融中心保持一致。”5月8日,瑞士银行家协会(SBA)发言人Sindy Schmiegel Werner在给本报的邮件回复中强调,本周47个缔约国声明只是一份政治声明,还并没有清楚地解释有关实施细节,也无法确定到底需要用何种方式分享哪些信息。
“OECD的这份AEOI与美国的FATCA主要的不同在于互惠原则的引入,”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香港分所高级顾问王小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也就是说,如果A国政府要依照AEOI去问B国政府索要B国金融机构的客户账户信息,也得先承诺允许B国政府根据AEOI向A国政府索要A国金融机构的客户账户信息。
证券、保险、信托信息也公开
需要提交报告的机构不仅包括银行、托管人,还包括诸如券商、某些保险公司等机构。
不用读完长达42页的AEOI,你就可以明白AEOI包括两部分——一般报告及尽职调查标准(CRS)和有能力的政府协议模型(Model CAA),前者规定了报告原则及金融机构在识别应报告账户时,必须遵循的尽职调查程序;后者则涵盖了交换信息的具体规则。
对于一个应报告账户,需要报告的金融信息包括各类投资收益(如利息、分红、某些保险合约及类似形式的收入)、账户余额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而在CRS的规定下,需要提交报告的机构不仅包括银行、托管人,还包括诸如券商、某些保险公司等机构。
“AEOI要求分享的信息包括受益人账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详细的收入、账户收益及账户余额。公司、信托等实体也未被剔除在外,而且也没有条款指出某些特定税收身份的个人可以例外(例如非英国永久居民)。”卫达仕(Withers)律师事务所瑞士区域主管Justine Markovitz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AEOI并非一份“法律”。AEOI指出,CRS需要经立法过程纳入各国法律方可生效,CAA则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执行。换句话说,各国从同意接受AEOI到最终将之纳入法律生效,仍有漫漫长路。
“同一些人的想象不同,虽然账户信息交换的想法同瑞士银行业的传统不相符,但瑞士政府实际上积极参与了AEOI新标准的制定。当然,目前这仍只是一份新‘标准’。其生效的法律基础,一是需要通过国与国之间就此达成双边或多边协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个国家的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将有关规定纳入本国法律。”王小刚说。这也就意味着,从如今签署AEOI到瑞士的银行最终需要执行该标准尚待时日,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需要经过多方协商和调整。
6日发出的《就税收问题自动分享信息声明》中已明确指出,期望有关细节安排在今年年中完成并获得批准。OECD计划,今年9月制定出新标准的详细说明以及实际实施信息交换所需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在2015年的部长级会议或其他合适的国际场合,将由OECD秘书长在财政事务委员会上汇报拟定实施AEOI进一步指引的进展。
与OECD此前其他领域的自动交换安排一样,希望自动交换金融账户信息的司法管辖区之间需采用统一标准。AEOI强调,在与另一个国家达成自动交换信息的互惠协议前,必须确保对方国家有法律框架、执行能力以及相关程序确保获得的信息被严格保密,且这些信息仅用于指定的用途。
“AEOI指出自动交换的客户信息只可用于税收目的,并要求缔约国已建立相关制度和措施能够确保信息被严格保密。”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而两国间能否互相认可对方的制度环境,能否满足对等的保密要求,还需要共同努力。
哪里是更好的选项?
一家在瑞士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在其他国家的托管中心所管理的客户账户,并不必然受到瑞士法律的监管。
在接受AEOI的47个国家中,全球范围内除了瑞士、卢森堡和新加坡,高净值人士财富规划的其他热门选项并不在内,如果坚持选用瑞士的私人银行,换一个分支是否就可以绕开AEOI?
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在全球可能有几个不同营业点和的托管中心,一般而言客户在开户时可选择不同国家的托管中心,日后也可以再换。由于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规则不同,一家在瑞士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在其他国家的营业点和托管中心所管理的客户账户,在法律意义上并不必然受到瑞士法律的监管。
不过,对于那些担心瑞士的保密性不如以前那么好的高净值人士而言,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目前的全球离岸中心里,能否找到一个比瑞士更好的替代地?瑞士的保密传统渗透到了银行家们和整个制度的点点滴滴,其他离岸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简单来说,你愿意把自己的信息保存在一个进出公司需要视网膜扫描识别身份的地方,还是沙滩边的一幢3层小楼?
“有一些司法管辖区还没有签署AEOI,他们会继续抵触这一新标准,但这些司法管辖区大多并不具备瑞士在财富规划领域所具备的专业性、服务的稳定性和悠久的历史。”Markovitz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离岸群岛等地区并不会成为瑞士的长期威胁,“实际上,随着时间推进,一些司法管辖区可能会建立黑名单制度,把那些非缔约国纳入其中,这些地区最终反而会陷入劣势境地。”
而要做到保密,不仅仅在立法,更多是体现在实际操作层面。
“我相信长期来看,AEOI对瑞士的银行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因为瑞士不再被看作隐匿资金的地区,与其他国家交换信息的要求,也令瑞士的银行只需接受统一的国际标准,而不须制定、实施自己的标准(往往更加严格)。”Markovitz指出,瑞士在金融行业的地位和优势依托于其银行家的和金融中介专业性,而并不仅是保密性。
信息原载于:金羊毛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