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良:前海可和香港联手打造金融业前店后厂
三十年前,香港制造业的“前店后厂”模式锻造了世界工厂“珠三角”,广东生产的消费品,通过香港营销到全球。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融资市场以及多元化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也是全球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枢纽。
三十年前,香港制造业的“前店后厂”模式锻造了世界工厂“珠三角”,广东生产的消费品,通过香港营销到全球。三十年后,在金融业领域,“前店后厂”的模式要置换一下,广东乃至内地的资本市场是“店”,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则是“厂”。23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丁国良在前海金融改革对话会上提出这一发展设想。
丁国良表示,内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体量巨大、前景广阔的金融市场。如何利用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经验,共同开发广东乃至内地的资本市场,是粤港迎来的共同商机。
他表示,香港金融机构对市场是最重视的,市场是通过前海作为一个平台,来面向中国这个大的市场。一些先行先试、创新的产品可以在前海先做起来,能够通过前海面向广东和全国市场。
目前,粤港通过贯彻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加快推进粤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截至去年底,港资银行已在广东设立166家营业性机构(包括所有同城、异地分支机构),在粤港资银行总资产3186亿元。6家香港银行在广东省除广州、深圳以外的19个地级市共设置异地支行61家,实现了港资银行对广东的全覆盖。同时,两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加大,去年结算1.23万亿,同比增长36.5%。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融资市场以及多元化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也是全球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枢纽。
丁国良透露,2013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与存款证余额达到1.05万亿,同比增长46%;未偿还点心债券余额近3100亿,比2012年底增加30%。2013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达3.8万亿,占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4.63万亿的83%。
人民币国际化为前海金融改革提供了契机。丁国良表示,前海可以依托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利用深港两地便利的支付结算条件,逐步建立起人民币跨境畅通渠道,扩大境外人民币贷款资源,推动中国内地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为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积累宝贵经验。
作为金融机构,丁国良说,我们期待前海继续推动相关的金融政策改革,例如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动先行先试,离岸市场金融和金融创新业务的试点,逐步放宽金融管制,探索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等机制体制创新,和香港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地金融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已经在前海开闸的跨境人民币贷款成为香港金融机构和内地金融机构在前海竞技的新业务领域。目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超过150亿元,实际使用金额30亿元左右。2014年,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要达到500亿元的目标,前海将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将放款主体扩大至境外金融机构。
未来,前海还将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投资产品,为前海注册的基金公司、资管公司和基金子公司争取QFII2(合格境外个人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FII2(合格境外人民币个人投资者)额度,这些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丁国良提出的金融业“前店后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