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报告背后的“克强经济学”

赵琳琳、谢绮珊、吴婉虹 |2014-03-06 15:02981

主要著作:《论现代企业制度》、《论现代公有制》、《走向股份制》、《西方经济学》等;其中,《论现代公有制》获第12届中国图书大奖,《西方经济学》获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优秀教材奖。”  谢鲁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起飞之后,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和大众消费阶段,现在需要将内需空间释放出来,即要改善民生。

  原标题:解读报告背后的“克强经济学”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谢鲁江教授接受本报特邀,昨日在广州日报北京报网直播室,与本报两会特派北京报道组的记者们一道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并在第一时间解读报告的亮点。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届政府的抱负是很大的,想把各方面的关系都理顺,解决各种欠账的问题。总理有着很深厚的经济学背景,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是有专业经济知识作为支撑的。他的表达清晰而坚定,是经得住专业推敲的。”谢鲁江在分析报告时表示。

  谢鲁江——

  人物身份: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研究课题:包括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以及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主要著作:《论现代企业制度》、《论现代公有制》、《走向股份制》、《西方经济学》等;其中,《论现代公有制》获第12届中国图书大奖,《西方经济学》获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优秀教材奖。

  报告凸显1大整体特点

  务实效又有大布局

  接地气又有深思维

  对于李克强总理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谢鲁江用“风格鲜明”来形容,他说,归纳为两句话,即:务实效而又有大布局,对过去的总结和今后的部署都有实际内容,对民生、内政、外交作出完整的布局;接地气且有深思维,深刻体现执政的理念思想。

  “比如他讲到宏观调控的时候,背后体现了好几个宏观经济学的思维,讲到民生时又体现了价值观念的东西,讲到改革时,他基本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

  报告体现2大改革导向

  导向之一:

  约束政府行为

  谢鲁江对于报告的导向作了详细解读,他说,报告以改革为导向,体现新一届领导集体启动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当年小平同志以启动改革来发展中国经济,新一轮的领导集体也想通过改革完成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任务,启动新一轮经济向更好增长,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而且,用改革的姿态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态度,很基本的导向。力图通过新一轮的大改革来推动大发展。”

  对于改革的措施,谢鲁江分析归纳为两个导向,第一个导向是约束政府的行为,也可以称为改革政府的行为。“总理强调的是当碰到任何问题时,要先从政府找原因想办法,而且很多改革要先从政府,尤其是从中央政府改起。对政府提出很多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楼堂馆所不许再建,要求公务员、政府机构改作风,提出非常明确、坚决的要求。”

  “其中几个大的改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社会保障改革,这些改革的核心都指向政府行政职能要转变,尤其财税体制改革更不用说了,因为财政历来是政府行为的指挥棒。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的导向,政府起的主导作用比市场还大,下一步我们改革的方向是,让市场起更大作用。前一轮的发展是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作用很大,因此带来很多后遗症,包括地方债等。老百姓所说的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背后实际都有财政的原因。”

  对于医疗体制改革,谢鲁江说,前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被认为是失败的,缘于它很大程度上是财政在甩包袱。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如此,财政把医疗、教育等带有公益性事业性质的东西往外甩,其实本来应该由财政承担。这次总理讲得很明确,医疗、社保、养老、教育等方面,政府承担的任务都会比较重,而政府承担的背后是要有财政支撑的。

  导向之二:

  释放社会活力

  谢鲁江认为,报告的导向之二是,更加充分释放社会的活力。“一说到政府的时候,总理的报告是很严格的,甚至很严厉;而一说到社会的时候,他是很释放的。可见,整个改革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这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思想上,它是一种贯彻和体现。”

  对于经济增长的解析,谢鲁江表示,报告体现了对经济增长有了更强的信心,从形势来讲,无论是对去年形势的分析,还是对今年形势的预测,总理都表达了稳中向好的判断。经济增长比预期好,居民消费增长也比预期好,尤其是进出口总额,在去年国际形势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反而有大幅度的增长。

  “总理对今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比较强的信心,包括他提出的指标和任务。”

  报告强调3大重要关系

  谢鲁江认为,对于经济增长来讲,此次报告有深的思维,透露出关键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处理好稳定总量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稳定总量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系

  对于报告中谈到的“创新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原动力”,谢鲁江表示,总理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我们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但不能再是过去的高污染的方式,我们要转方式和调结构,创新是突破口。转方式的关键是调结构,调结构的关键是创新。

  “总理强调要有一定的总量,也提到中国要维持‘中高速度’的增长,但是他更多的是讲转方式、调结构,包括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找到合理的方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效益,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找到一条既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又尽可能减少经济增长消极后果的路子。”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对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学术界一度认为,我们过于强调发展,却将改革扔在一边。谢鲁江认为,此次报告强调了怎么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整个文件体现了很强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就是说,发展是改革的红利。我们要求有新一轮的大发展,关键要靠改革给我们带来内升动力、内在活力,减少体制上的障碍。”谢鲁江说,“总理谈到要有新的发展,必须给社会更大的活力,这个活力只能靠改革调动。”

  谢鲁江说,以前强调发展,变成了强调GDP的增长,老百姓、企业的积极性减少,只好靠政府亲自上阵,变成政府在拉动经济增长,结果是市场越来越萎缩,社会活力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政府在唱主角戏;现在强调改革,强调发挥老百姓、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样实际上是降低政府的作用,过去发展方式的矛盾就会得到有效克服,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释放了社会的活力。

  改善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于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谢鲁江指出,现在有一些说法认为,民生是一个负担。但是,此次总理强调,要把民生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的互动,“要释放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

  “这句话非常重要。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实际上就是民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相应的消费水平也会提高,需求也随之增加,会带来经济增长的空间。同时,民生的改善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的进步。”谢鲁江说,“以民生为抓手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这是很重要的。不要以为民生只会增加负担,实际上用好了,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增长。”

  谢鲁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起飞之后,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和大众消费阶段,现在需要将内需空间释放出来,即要改善民生。

  亮点解读: 用关键词读懂“克强经济学”

  关键词:

  复合调控、区间调控

  报告内容: 谈及2014年工作部署,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时,就经济的宏观调控,总理在报告中说,要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谢鲁江说,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感觉,除了接地气儿,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专业性较强。“比如,报告在讲宏观调控时,有几处提法都很精彩。”他说,从调控思路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一个是复合调控,“不是专门为了保经济增长速度而进行的调控,也不是专门为了稳定物价而进行调控,而是综合的措施。从多个方面,既考虑到要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又考虑到长远的经济发展、稳定物价,还同时考虑到要使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稳定增长,既考虑到保持经济总量的增长,又同时考虑到结构调整的影响。这种宏观调控就是复合经济调控。”

  它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调控政策差别很明显,“尤其是日本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非常单一的调控,目的就是刺激经济增速,给经济打一针强心针,而其他的通货膨胀,结构调整,长远发展等方面都无法兼顾了,这个和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很大。”

  谢鲁江还表示,另外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点就是,现在的宏观调控不是目标调控,更强调是区间调控,“我认为,从经济学的专业角度而言,这也是很专业的政策措施。比如,报告中规定了宏观调控的上限和下限,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是防止通货膨胀变得严重,这个调控强调了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中进行政策的调整。这样的调控措施就不是单一目标的调控,而是有别于过去西方国家常常采用的周期调控方法。”

  他解释说,西方国家以前采取的周期调控方法,往往是发现经济有过热状况时就赶紧往下压,发现经济冷了就向上调一调。例如,美国所采用的量化宽松的调控政策就是单一的经济总量调控方式,这种调控方式总是着眼于经济总量,“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老在说,这种量化宽松的调控政策有没有退出?什么时候退出?就是因为,如果这样的政策拉升了经济的总量后,就不能再继续采取这个政策,该政策就要退出换成其他的调控措施,而这样做最大的缺点就是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波动,而在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调控政策,不是线性的波动调控,而是根据总量,在总量范围内无所谓政策是否退出的情况下进行的相继调控。我认为,这种调控方式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对宏观调控学较深的专业造诣。”

  谢鲁江教授强调说,还应该看到,这种区间调控的调控方式背后有一套完整的政策设计作为支撑。“我们必须有一整套政策来对这个区间调控进行配合,所以总理也在说我们必须做好政策储备,不能说看到通货膨胀快来了,赶紧临时想办法对付通货膨胀,应该是,当发现通货膨胀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区间时,我们就应该马上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出台还有时机和力度的选择问题。”

  他说,在宏观调控中必须注意一点,“也是我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解决的较好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避免务虚名而招实祸。比如,现在,几乎全世界都认为安倍经济学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调控方式,如果仅仅是为追求漂亮的经济数据而采取措施,很容易带来巨大的后遗症。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调控政策,则是很冷静、客观的,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关键词:

  弹性设计

  报告内容: 在谈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时,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在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强调,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谢鲁江指出,报告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强调本届政府的改革是体制改革任务更重于经济增长任务。比如,针对2014年的工作,更多是部署改革任务,通过这些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并不是说,作为政府工作目标,今年无论如何要保住GDP7.5%增速的概念。在这里包括了指标设计,尽管将经济增速设计为7.5%,但加了“左右”两字,很有弹性。

  如何看待这个弹性设计?他表示,尽管报告没有明确表现,“但我认为,这个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既然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经济增长的结果就应该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非政府工作的结果,我认为它体现了这个思想。”

  “关键点是,以谁为主来达到这个指标?是以政府为主还是通过市场、通过释放企业的活力达到,两者有巨大的区别。报告则体现了,要通过体制改革、通过释放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达到经济发展指标,而不是靠政府的拼命拉动。”他说,过去很多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长结果都是政府工作的结果,经济发展往往在最后变成了政府应该完成的任务,但按照报告中的改革逻辑,这变成了不是由政府来调整经济增长目标,而是要看政府如何激发社会活力达到这个目标,这是经济发展主导思路的很大变化。

  “所以,看左右两字,是因为它是很弹性的,不是硬性指标。当然,如果达到了这个指标,就可以解决就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并且使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太大压力,这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指标和区间。”他表示,之所以说这个报告接地气又隐含深思维,就是这种逻辑上的转变。

  关键词: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

  报告内容: 谈及消费和投资,报告指出,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并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谢鲁江表示,看到这个提法,一些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可能会认为,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是矛盾的。实际上这是经济学概念,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厘清两个概念:投资乘数、消费函数。简单而言,投资乘数就是,投资增加一倍会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带来多大的倍数,比如,投资增一倍,国民收入增长5倍,投资乘数就大,说明刺激投资对国民收入增长带来的影响很大。但如果投资增大一倍,国民收入增长仅增长一点多倍,投资乘数就小,对国民收入增长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就小。

  而投资乘数的大小又取决于消费函数,简言之,消费函数就是消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消费占的比重越大投资乘数就越大,消费占的比重小投资乘数就越小。目前,我国的投资乘数较小,也就是增加一倍的投资,可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很差,其原因就是消费比重太低,因此,要想增加提高投资对拉动国民收入增长的效果,就必须增大消费的比重。

  对我国而言,由于消费的比重一直下降,因此投资乘数效果下降,造成我们拼命拉动投资,希望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但效果很差。此外,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时又有两个选择,是靠企业的投资还是政府的投资,如果投资乘数不好,靠企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果很差,就只能更加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又导致了地方债务的出现。而要想突破这个怪圈,必须要调动企业的活力,从提振消费入手。

  “这表示,以后我们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不能靠政府投资拉动增长而是要靠企业投资拉动增长,所以要调动企业的活力,要给企业资源、利益,降低企业成本,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尤其是行政审批成本。”他说,总理下如此大的决心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的深刻含义正在这里,如果没有很明确的专业知识,仅仅觉得减少行政审批就是为了便民,那是没有读出其中深意。只有具备经济学的专业背景,才能对政策的质量和深意有更深刻和准确的理解。 文/本报记者赵琳琳、谢绮珊、吴婉虹

  (来源:广州日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务院:探索推动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

2024-11-19 12:13
24742

财政部:多渠道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2022-11-02 17:38
3473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2022-10-05 20:35
26780

克拉玛依市人大财经委到昆仑天玺开展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专题调研

2022-08-15 14:38
17645

财政部印发《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工作暂行办法》

2021-10-20 10:12
35382

宏达电子 及关联公司身陷“国有资产流失”事件

2017-11-08 09:37
146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