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中国已经处于经济危机边缘 要稳住房价

2014-02-28 13:211487

危机被叫的越凶,平稳度过的可能性越大;危机点越多,真正爆发的可能性越小。现在中国最大的风险或曰急所就是金融或曰巨额债务刚性兑付,债务链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破产。

  何志成:中国已处于经济危机边缘

  危机被叫的越凶,平稳度过的可能性越大;危机点越多,真正爆发的可能性越小。

  但危机真的来了,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感觉到而已。我以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危机边缘或曰轻度经济危机之中;同时,周边几乎没有一个好朋友,相反,捣乱的人越来越多,与国际社会关系紧张的风险不可忽视。今年要非常重视危机管控,其中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是管控危机,危机点是房地产,金融,急所是金融,抓手是流动性管控。外交的重点是广交朋友,通过朋友施压周边捣乱国家,尤其是通过大国外交管控中日冲突,杜绝爆发全面冲突的可能性,这可能是急所中的急所;同时,朝鲜核武器研制实验的局势值得关注,对朝鲜要严加防范,而且中国可以通过对朝鲜施压换取美国在中日之争中保持中立。

  今年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好于前几年,美国经济加速复苏,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复苏也加快。但中日矛盾深化以及全球对这一矛盾的处理方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很大。虽然今年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为零,但两国之间将出现长周期的冷战——以战止战是中国对付日本的首要策略。既然热战很难爆发,今年很可能爆发贸易战,目前,中日经济间暗中的较量已经展开,全球经济尤其是贸易将出现新格局。中日之争的核心是谁是全球经济老二,亚洲第一强国。钓鱼岛不是急所,而是诱饵,中国在钓鱼岛展现的强势已经导致日本开始犯错误,安倍参拜晋国神社很快引起全世界大国的警惕,这是安倍的败笔。目前的观察点是中日外交危机如何影响双边贸易以及全球贸易,预计与日本竞争对中国出口的国家和行业将受益,相反,日本在全球没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将受损,甚至包括汽车和办公用品。今年日元很难大幅度升值,相反,一旦中日间爆发贸易战,日元将疯狂贬值。“管控危机”包括管控中日冲突的“度”,要通过冷战逼迫日本做出适度让步,同时要确保中国鹰派不越雷池一步。这一点,很难,但中美两国存在维护二战后秩序的共同利益,全球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共同管控日本,一定能够避免战争,很可能导致安倍政府下台。目前美国已经对日本开始施压,包括催促其交还钚,它显示出美国方面的担心。当然,美国的担心是双向的,即担心日本,也担心中国。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减弱美国方面对我们的担心,让美国更大力地对日本施压。我相信,美国的压力最终会使中日关系选择和平发展,包括对东海的和平联合开发。从中长期看,中日间爆发热战的可能性很小,中期看,冷战的可能性及长期性不可避免,尤其是经济之争,这一点必须引起各方面重视,因为它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很大。

  所谓危机管控,无非是三点:外交要突出重点,不能到处树敌,不能尽交穷朋友。对日要强硬,对朝鲜也要强硬,对美国要怀柔,对亚洲其他国家要竭尽拉拢,不要四面作战,对欧洲俄罗斯要友好,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为了显示和平发展的决心,南海防空识别区以暂时不设为好;改革闯关需要谨慎,改革太急,很可能引发利益集团整体倒戈,要突出重点,稳扎稳打,分化瓦解;改革进入深水区,势必触及核心意识形态,急了,等于吹响右派集结号,极左派会抓住口实闹事情,局面有可能失控,要汲取89年学运的教训,不能让6.4的改革幼稚病急躁症重演;对中国经济改革也要有危机意识,目前是在危机状态下推进改革,不能因为改革而引爆危机,因此,管控住金融风险很重要,这是急所;不要主动引爆房地产风险,不要过急地征收房产税,今年要力求让资产泡沫软着陆,同时力促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马年伊始,各方都在预测中国经济运程。看好者寥寥无几,悲观论点居多,但认识到中国其实已经处于经济危机状态之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对中国经济最悲观的论点可能是牛刀谢国忠之流,他们预言中国经济将在今年崩溃,首先爆发的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在几乎所有城市暴跌,三四线城市很可能暴跌60%以上,随后是中国金融体系紊乱,市场利率由最高点40%作用迅速地回落到无人问津,诸多影子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包括中小银行纷纷倒闭,网络金融大洗牌。他们言重了吗?我以为,正是由于这些重大危机论的存在,有他们做反面教员,警示高层和经济界诸多参与者,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平稳软着陆。

  不可否认,马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这一点,中国人都了解。但会不会爆发重大经济危机,我以为不会。危机的因素太多,反而不会出现重大经济危机。因为中国的经济危机一大半是自己管控失误造成的,头脑清醒,避免过激过急,上下同心,就能避免重大危机。

  今年是改革年,同时也是宏观经济管控年。年初伊始,经济危机信号再度袭来。尤其是钱荒和房地产市场萧条伴随市场利率高企,实体经济肯定非常困难。我们期盼高层释放改革红利,但很可能会落空,起码是来不及。虽然习主席亲任改革委主席,但他自己都说“改革只剩下硬骨头”了,难度越来越大。更何况,年初伊始,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当务之急,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诸多矛盾已呈现险象环生状,急所在稳住政局!管控经济大局,更要管控政治大局,搞不好,一定会手忙脚乱。这也是为什么牛刀谢国忠之流不看好中国经济的最大原因。

  但我以为,恰恰是因为危机因素众多,危机很可能爆发的反面言论比比皆是,叫的太凶了,才可能避免重大经济危机。啥叫乱世方显英雄本色,今年就是“乱世”,英雄在哪?我一直到处讲一直说,要相信习近平,相信“习、李、王”,这个铁三角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具备英雄气质的领导人集体,是最团结,最有担当精神,最有管控能力的领导人集体。他们接地气,熟悉历史,了解中国,有对抗危机的胆识和智慧。有他们在,危机论再猖獗,管控力度将越有力,因此我预言:今年平稳度过危机的可能性很大。

  说乱世,有些言重,但从严格的意义讲,中国其实已经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按照经济学定律,一个经济体从超高速增长状态(或曰过热状态)迅速地下滑40%左右,就是经济危机;市场利率高达30%以上,怎么不是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从2012年增长11%左右(其实更高)下滑到2013年的7.5%左右(比较真实),大约下滑了30——40%,在一年中下滑如此剧烈,可以认定已经接近危机状态,甚或说,就是经济危机。如果今年进一步下滑,比如超过20%,可以认定就是经济危机,甚至是严重经济危机!相反,如果稳住了,保持在7.5%左右,则可以认定为软着陆,有可能在2015年走出经济危机。

  说乱世,其实就是必须承认:2014年,已经是危机之年!区别只是按照什么标准衡量以及绝大多数人是否感受得到。

  管控经济危机,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经济危机的特殊性

  中国经济的危机形态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所描述的经典形态以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经历的危机形态很不一样,其中原因,除了中国并非市场经济国家,有诸多非市场化因素干扰以外——比如利率非市场化,汇率非市场化,政府过于强大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还没有经历过重大危机。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也出现过短暂下滑,但从来没有重大经济危机出现,如果说以前曾经有危机苗头,大都是“狼来了”,虚惊一场。教训是反面的!由于危机短暂,很快就烟消云散,因此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形成幻想:对中国经济而言,高速增长的时代还远远没有结束,眼下的难关很快将度过,可以守住,或者说,谁守住了,谁就是不死的英雄,谁就能发大财。于是房地产行业在守,金融业在守,企业在守,产能过剩的所有行业都在守,中产者都在守,老百姓都在守。大家都在守,没有抛盘,于是形成捂盘或曰“僵尸经济”。这就是中国经济独特的危机状态。都守着,好不好!?大家都在守,推迟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但如果只是守,没有消化,死守很可能演化为弃守,大家一起抛!

  不要小看利率非市场化,汇率非市场化,政府过于强大这三大因素,它们是当前中国经济能够守住,以及未来很可能守不住的关键因素。非市场化经济对危机被暂时捂(住)以及危机深度演化,直至最终爆发,有着重大的体制性诱导作用。非市场化经济或曰二元化经济往往是重大经济危机的制造者,始作俑者。问题的关键点在非市场化经济的操盘者是否不识庐山真面目!

  如果说,过去中国的领导人大都是非市场化经济的倡导者,喜好者,这一代领导人不是了。他们虽然身在庐山,却识得庐山真面目,历史和全球经济的现实已经告诉他们,非市场化经济有万般害处(包括两极分化,腐败重生,危机四伏)——虽然他们仍然在操盘“非市场化”经济,但已经很懂得并在一点点地启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改革成败的关键点就是经济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能否实现平稳转型,而所谓转型,就是由启动经济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地走向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转型。这个转型的关键点就是要管控改革进程及着力点,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小心谨慎,不能太急,太快——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状态下更不能太快。我一直强调,对待改革要用历史的尺度衡量,今天看可能很慢——怎么老是不动,但过了二十年回头再看,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将大变,巨变。

  流动性管控是宏观经济管控的核心和急所

  当前对中国经济最关键的两大难点的管控成败将决定今年乃至明年宏观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

  所谓两大难点,一是房地产,二是金融。房地产管控的关键点是房价以及投资增速;金融管控的关键点是影子银行以及高利贷市场。这两大难点有一个交汇点,就是流动性。中国的流动性是否过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我以为是结构性短缺。流动性总量似乎严重过剩,但结构性短缺,积压性短缺现象比比皆是。中国的流动性大量被积压在不能流动的项目和产业上,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反差。最典型的状态即是:实体经济普遍萧条,股市连续四年全球垫底,而房价却一直上涨,市场利率一直再涨,基础建设项目演变成半拉子工程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M2连续多年以15%左右的速度扩张,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是高利贷泛滥,市场利率越走越高,也是全球第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结构性,积压性的流动性紧缺,因此,流动性管控的要点应该是结构性的调整,微调为主——不能轻易地放松总量管控,同时切忌过度紧缩,突然间紧缩。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金融,背后都有大老虎控制,因此,反腐败与市场稳定有对冲作用,搞不好会翻车。

  为什么说,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急所不是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没有泡沫,它在几年前就已经陷入萧条状态,目前已经处于温和复苏状态,更何况中国的消费已经起来,它可以托住实体经济软着陆。相反,巨大的泡沫出现在房地产行业以及与房地产关联度极高的金融业,所谓流动性积压,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的流动性极差,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后续资金跟不上,前期投入形成积压。流动性不能流动,积压严重,这才是症结,目前中国的金融产业大约有60%左右的流动性已经不能流动。

  今年的当务之急是稳住房地产市场,不应该出台任何导致房地产市场急跌的政策措施。稳住房价应该是国策!改革应该以微调为主,房产税只能继续试点,不能全面铺开。所谓合并税费,取消税费,都是一家之言甚或是异想天开。房价为什么不能暴跌?不是想买房子的人说了算,而是宏观经济大局说了算。房价暴跌,意味着经济危机何金融危机同时爆发,市场将出现长时间的紊乱,未来调整恢复难度极大。从2013年两会后,中央高层一直回避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表态,与其说是在观察,不如说是“撒手不管”——让子弹先飞一段时间——市场先说了算。而目前市场给出的答案是让中央政府基本满意的,这个答案就是各地房地产价格在一点点下跌,一点点地实现自我调整。其实,中国的房价在去年7月份后一直是下跌的,我在很多电视节目中都提醒市场:中国的房价不仅是三四线城市在下跌,一线城市其实也在下跌,比如北京,除了高价楼盘领涨房价指标以外,二手房早就有价无市,出现阴跌,三四线城市更是出现暴跌的苗头。当然,房价目前维持僵尸状态,很大程度是抛盘没有集中出现。大家都在捂,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好事情,它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当前在捂的人绝大多数是无辜的,是被迫的,他们选择房地产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打压房地产行业很可能成为又一场洗劫!房地产危机或曰金融危机受损失最大的群体是老百姓。

  必须承认,中国人的财富目前主要集中在房产上,大约占70%左右,其中大约70%是靠劳动积累的财富。这几年股市一直下跌,通货膨胀率很高,老百姓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房地产。这可以从股市下跌,定期存款占比大幅度减少的数据上看出来。被逼无奈选择房地产保值的人绝大多数不是贪官,反腐败对抑制房价作用有限,相反的是,一旦房价下跌过快,以前选择房地产保值的绝大多数人将变得一贫如洗,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其他财富。因此说,期盼房价暴跌的人其实是极少数,房价一旦暴跌,将出现严重的社会混乱。房价上涨,很可能是舆论不满,房价暴跌,将引发全社会不满。这一点是宏观经济操盘者必须想清楚的。

  目前,让房地产行业平稳运行还有机会,这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愿轻易地出台打压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当然,。也不能再鼓励房地产行业大跃进。实现软着陆关键点在消化,要像控制过剩产能那样,坚决限制新开工项目,消化已经过剩的在建项目,同时搞活二手房市场。

  管控金融业也是急所,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处理影子银行债务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不使这两大债务链交汇,形成连锁反应,引发金融市场大混乱。

  影子银行这几年发展太快,尤其是信托业和各种各样的小贷公司,甚至有些类似皮包金融公司;当然,影子银行发展过快也与房地产融资陷入困境及地方债快速膨胀相关。当国家银行切断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之后,信托公司以及各种发放高利贷的金融机构成为它们继续膨胀或曰生存下去的唯一资金来源。去年信托业利润率高达66%,已经说明风险极大。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大举借债,依靠的是土地抵押,金融业敢于给它们放款,也是在赌土地价格还会上涨。凡是这几年玩地产游戏的人,包括陷入高利贷圈套的人,都是在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或是不懂得经济规律,或是很懂得经济规律,知道法不责众的道理,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越是胆子大,敢于借债,生存下去的概率越大。于是大家都在玩靠债务养债务的游戏,最终会导致债务链的断裂,出现大范围的欠债不还直至拖垮金融业的现象。这就是金融危机。目前信托业的风险已经开始暴露,未来几个月很可能出现大问题;地方债问题更大,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借钱时就没打算按时还钱——大家都希望中央政府来兜底,土地能够越来越值钱。但一旦经济下滑,土地价格将暴跌50%,目前中央政府已经告诉地方政府,谁的孩子谁抱走,不要指望中央政府最后买单。话是这么说,但真正出事,政府还是买单者,比如中诚信托事件。问题是未来窟窿有多大?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都兜不住。

  现在中国最大的风险或曰急所就是金融或曰巨额债务刚性兑付,债务链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破产。所谓流动性危机是指,相当一部分流动性被无法流动的项目或者产业占压,形成流动性积压。这会出现两方面问题,先是引发结构性流动性短缺,市场利率高企,后是导致很多负债无法到期偿还,引发债务链崩溃,最终就是金融危机。现在对一季度(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地方债)刚性兑付金额没有权威数据(我已经接到通知不许写这方面的文章),但我认为,连本带利最少有三万亿元!一季度贷款增加1.32万亿,社会融资增加2.6亿元左右,其中很多是为了借新还旧!真正对实体经济和股市其正能量的资金量很少。

  债务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地方债甚至影子银行债务本质上都是国家债务,虽然说,谁的孩子谁抱,但真的发生债务危机,中央政府必须承担最后的买单者。这一点中央政府已经做好准备。

  为了防范债务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手中有四张必须打的牌,一是人民币适度贬值;二是连续降低存准率;三是启动国家级大型基本就是项目;四是涨工资。今年的流动性管理名曰维稳,其实会比上一年宽松,贷款增量很可能超过去年;流动性略有增加,但房地产不会再涨,股市才是机会。当然房地产急跌的可能性在北京上海等超级大城市也不大,但很可能下滑,然后上涨。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财产社会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人的财产的绝大部分都在房地产上,房价暴跌,打击的不仅是富人,而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因此说,今年房价最终平稳运行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今年是危机管控年,因此,今年乃至今后,中央政府今年会格外重视GDP——不是比涨,而是怕跌,不能出现急跌。今年GDP一旦再度下滑20%以上,比如跌破7.3%,大家都会慌!管控难度立即加大!

  2013年延续到14年,中国其实已经在经历经济危机,今年对各地政府的业绩评价将不再看重GDP,但恐怕要格外重视——不是比涨,而是怕跌。今年经济工作或曰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如何规避危机,而是如何管控危机。

  在危机之年,控制与反控制,市场的非理性力量与理性力量的较量将是最大的看点。因此需要强调,所谓“管控经济增速,以7——8%之间为好”。7%太低了,如果真的接近7%,恐怕就不是7%了,很可能急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我以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观察点,管控点,应该以7.3%为界!不能低于7.3%,上线反而无需担心,很可能达不到8%。如果处理的好,今年会比去年的增长率高一点。(作者为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此文系其授权网易财经发布。原标题为《论对危机的管控》)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出口这个南美大国风险高!经济危机、货币贬值、外汇管制....

2019-09-20 09:58
76411

林毅夫: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2018-08-17 12:06
56213

周勇:预防来自“供应链风险”的经济危机

2017-10-17 12:04
2335

航运业将引爆“全球经济危机”?

2016-07-11 17:05
1478

警惕!逃避经济危机 只会迎来更大的危机?

2016-03-14 15:06
1140

向松祚:警惕全球经济危机再袭

2015-10-19 22:57
128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