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跨境人民币产品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是跨境人民币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政策创新和流程简化会吸引更多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而人民币的投资价值则可促进其在跨境投资领域的广泛运用。
文/张建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
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09年7月正式开展以来,已经走过四年历程。四年间,跨境人民币的试点地域由上海等5座城市扩大至全国范围,累计结算金额超过9万亿元;四年间,人民币已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SWIFT组织统计的第11大支付货币;四年间,跨境人民币产品从结算扩展到融资,从经常项目走进资本项目,发展可谓风生水起。跨境人民币产品发展的原动力从何而来?让我们试探究竟。
离岸引力吸引银行跨境发展
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试验场”,跨境人民币首先走到香港,再逐步走向世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跨境人民币产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离岸人民币市场伴随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而成长。经过四年时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已逐渐发展成熟。目前,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达7800亿元,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日间交易量达100亿美元,超过半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通过香港进行结算、融资、交易等安排。香港已形成了包括存款、兑换、汇款、信用卡、支票、贷款、贸易融资、资金拆借、债券投资、外汇买卖和各类衍生品交易在内的多类别的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市场。除了香港以外,新加坡、伦敦也纷纷表示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未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银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中资商业银行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话语权。无论是离岸市场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离岸人民币定价机制还是离岸人民币产品先行先试,中资银行都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从而为其将境内人民币资金优势延伸至境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积极利用在离岸市场的清算网络和产品渠道优势,大力拓展在中国境内的人民币业务,同样获得了较以往更多的业务发展机遇。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跨境产品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境内在岸市场与境外离岸市场在人民币监管政策、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两个市场上的人民币利率及汇率价格也时常形成一定的价差空间。国际化经营的商业银行能够利用在境内外市场上的机构和网络优势,通过发展跨境人民币联动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和汇率价格,从而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创造价值空间。
多方合力助推人民币“走出去”
跨境人民币首先要解决的是“走出去”的问题。只有先“走出去”,才能逐步建立起双向流通渠道。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要发挥合力、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币“走出去”。
系统创新疏通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初期,首先要建立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人民银行虽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以大额支付系统为基础的“清算行”模式,但各家银行都面临着改造原有清算和结算系统、重新调配系统资源的现实问题。只有把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疏通,才能让人民币更好地走向世界。因此多家银行不约而同地将跨境结算产品命名为“某某通”。目前无论是清算行、代理行,还是NRA账户模式,已经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清算“多路通”。
产品创新增强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意愿。每次扩大境内跨境人民币试点地区时,商业银行都在努力争当各地的首笔跨境人民币业务承办行,以博取新闻效应。但是在“风光”之后,如何让客户主动地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则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另一个难题。试点初期,人民币在境外接受程度比较低,很多国家和地区还不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时,一些银行创新推出了双币汇款类的产品,即在不改变客户原有的贸易和结算币种的情况下,客户以人民币汇出的款项,通过在境外转换货币,最终可以外币形式支付给收款人。通过这类产品,企业可以享受相对优惠的境外购汇价格,增强了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银行则获得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一举两得。
政策调整矫正结算产品的发展方向。双币汇款类的产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增加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但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伪跨境”,甚至被认为是助推人民币升值的不良产品。最终,在人民银行出台“145号文件”后,双币汇款失去生机。但另一种结算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就是人民币信用证。145号文件明确规定,人民币远期信用证暂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将部分外币信用证转换成了人民币信用证,满足了远期信用证结算需求。此外,由于信用证加入了银行信用作为担保,企业能够通过信用证获得跨境融资便利,对跨国企业在离岸市场进行再融资非常适合。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当中,信用证占比较高,在业务发展早期时甚至高达30%,远远高于信用证在外汇结算当中的占比。
离、在岸市场互动与跨境联动产品创新相辅相成
离岸与在岸市场的人民币能够互动发展,正是由于跨境人民币联动产品从中搭桥,铺就了人民币越洋通道。
银行跨境联动产品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海外代付是银行开展较早、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开展以后,银行经过简单的制度“复制”,就将海外代付发展到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但是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于外汇,同样是海外代付,又如何让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呢?在这种情况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优势发挥了效力。人民银行145号文件明确了人民币海外代付暂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这使企业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海外代付可以获得更长的融资期限,进而使企业在以人民币代付的高价格获取融资的长时间,还是以外币代付的短时间获取融资的低价格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市场与产品的互动促进了银行产品创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初期,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运用渠道较少,人民币资金价格很低。这为采用“境内人民币质押+境外融资”提供了一定的利差空间,引发了该类产品组合随后的大量发展。但随着业务的发展,离岸人民币资金渐趋紧张,利差空间越来越小,产品需求亦趋于消亡。到了2011年四季度,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境内外币融资需求大增,造成境内美元流动性吃紧,存款价格一度攀升,从而为“境内外币质押+境外融资”的产品组合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样在较短时间内,由于境内银行外币存款增多,美元流动性逐步恢复,这种产品的发展空间又很快消失了。
投资潜力影响人民币投资运用
企业是跨境人民币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政策创新和流程简化会吸引更多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而人民币的投资价值则可促进其在跨境投资领域的广泛运用。
从以往的历程看,人民币的投资成本影响了外商投资(FDI)和对外投资(ODI)的发展。虽然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的过程是先经常后资本,资本项目在2011年才正式启动,但是发展速度更快。2013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项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占比达40%,远远高于货物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结算11%的占比。相比较而言,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发展则相对缓慢。虽然为改变这一状况,人民银行曾出台《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但企业开展此类业务的意愿仍然不高。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鲜明对照,主要原因是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的资金成本较高。目前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价格低于境内市场,企业更愿意从价格低的市场吸收资金,再拿到价格高的市场使用,而不是相反。
从长远发展看,企业选择人民币投资的意愿更主要取决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投资价值。只要企业有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的意愿,银行的金融产品就会随之发展。例如在境内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采用“内保外贷”的方式,为“走出去”企业在境外低成本融资提供便利。为了应对“走出去”项目贷款的风险管控问题,银行可以采取为境外机构开立NRA账户的方式进行放款,从而加强对融资资金的管理。只要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只要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并不断提升投资价值,相信会有更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投资。
改革与创新为跨境人民币产品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
四年中,跨境人民币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境内外市场行情几经起落,没有哪项产品能够长盛不衰,永远走在市场前沿。2013年,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也经历了挑战与机遇。
不稳定的汇率促进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自2013年4月起的3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曾16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2013年前几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速度均超过了2012年的水平。人民币升值加快,市场呼吁进行汇率改革的声音又起。回顾2012年4月14日人民银行启动第三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由0.5%放宽至1%,起到了放缓升值的效果: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由2011年的4.5%收窄为0.25%。目前的市场条件,似乎又提供了再次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恰当”时机。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通过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贷款规模收紧促使部分贸易融资需求转向跨境人民币。2013年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意在从境内银行放款和境外资金流入两个方面,加强对境内外汇资金规模的管理。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贷存比挂钩。由于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预期,加上国内外汇存款长期保持低利率,客户外汇存款的意愿低迷,银行在短期内筹措外汇存款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外汇市场汇率波幅进一步扩大,将会降低银行通过持有更多结售汇头寸来换取外汇贷款规模的意愿。这就意味着银行要压缩外汇贷款规模,企业外汇融资需求也会因此受到挤压,从而会推动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融资来替换一部分外币融资需求。
境内流动性趋紧促进跨境人民币联动业务发展。2013年6月19日,境内银行间同业市场传言个别银行流动性吃紧,造成隔夜利率大幅上涨。当天,银行间市场推迟半小时关闭。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利率最高飙升至30%,传言某银行在最后时刻才从同业拆来资金,防止了违约的发生。业内人士笑谈“没有见过隔夜30%的交易员,不能算真正的交易员”。这也许仅仅是突发事件,但却给出了明显的暗示——境内人民币流动性趋紧。6月末,各家银行明里暗里展开的理财产品大战,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推测。境内人民币流动性紧张,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跨境联动业务,来部分补偿客户的贸易融资需求。虽然目前市场形势较为复杂,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2013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包含的多项流程优化和政策创新,必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欧债危机,到美国的QE;从上合组织,到金砖国家;从东盟10+1,到G20峰会,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大国作用,人民币国际化也逐步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到前海深港合作区;从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又将向前迈出坚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