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中国经济改革的背后是公平问题

2013-11-11 14:461040

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改革的背后,其实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公平问题,是重新分配问题。(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改革的背后,其实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公平问题,是重新分配问题。中国人口多,潜在内需大,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不改革的话,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没有进行调整,仍然是一个泡沫化的成长过程。

图片来源:常中正 / 东方IC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热潮。从总量来看,中国30多年的改革成就,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总量崛起并没有让国内矛盾缓和,腐败和贫富差距等问题逐渐加剧,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从30年前看起。

  从经济模式上,建国后的中国沿用的是苏联的经济体制,它否认商品的存在,否认劳动价值的存在,进而造成国民经济衰竭。

  当时东欧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叫市场社会主义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加尔布雷恩、沃德等人批驳了市场属于资本主义而计划只属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认为市场和计划仅仅是“手段”或“工具”,提出“中性机制”理论。

  “中性机制”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探索经济体制提供了启示。但市场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是什么样的呢?当时,中国从东欧请来了专家,询问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情况,得到的答案却是—东欧已经按照这个模式运作十年,但是仍然没有成功的希望。

  最终,中国没有沿用外来的模式,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结合中国实际,最终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就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后来的经验来看,这正是找到了解开计划与市场复杂关系的钥匙—计划与市场,二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当然会有很多人提出,中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这该做何解释呢?

  笔者认为,这绝不是我们真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相反,恰恰说明我们没有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好。这背后的关键问题在于行政体制搭配不当,存在大量寻租。因而,必须改革!改革的背后,其实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公平问题,是重新分配问题。

  1978年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私营老大。到1988年底,私营企业的利润第一次超过了国有企业。而在2003年,中央财政形成了强大的征税能力。强大的税收体制以投资展现,带动中国经济第二次快速增长。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怎么办?还是要靠深化改革!

  中国人口多,潜在内需大,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不改革的话,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没有进行调整,仍然是一个泡沫化的成长过程。(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学深悟透担使命 踔厉奋进新征程——宁波东海银行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活动

2023-07-03 10:26
189093

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023-04-23 10:26
104365

重磅利好!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些产业和股票受益(附全文)

2019-08-19 18:50
52870

智能供应链发展 重塑市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

2018-03-30 13:41
4408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8-03-05 00:02
10033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8-03-02 00:10
1238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