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增速七时代的焦灼和希望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换挡减速,进入中高速增长的“七”时代。“发展中小企业不简单是一个增加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它是富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换挡减速,进入中高速增长的“七”时代。面对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严峻形势,广大中小企业当何去何从?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企业家和业内知名专家相聚古城,以“优化环境 创新升级”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碰撞出了不少精彩的思想火花。
增速“七”时代的
来临不可避免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0月14日的开幕式演讲中,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毫不讳言地说。
在他看来,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实现相同增速的绝对增量也在大大增加。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51.9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是8.2万亿美元,分别是2007年的1.75倍和2002年的10.3倍,近10年来经济翻了两番。“我们的经济总量增长了4万亿人民币,如果放在2002年,经济总量是12万亿,增速就是33%,如果放在2007年,这个增速就是15%,但是要放在现在,这个增速就是7.6%,因为总量大了,不可能总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他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化解产能过剩。比如钢铁和水泥,中国的产能分别占世界的一半和2/3,但开工率都只有72%左右,平板玻璃、造船业也是如此,光伏产业更是严重过剩。这就造成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的诸多矛盾,比如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等。
“过去我们习惯于通过扩大投资和上项目来刺激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而且多半数是政府行为,这次我们化解过剩产能,当然也需要增量,但是主要是存量,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实现优胜劣汰。”李子彬说,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行综合治理,这是进入“七”时代不可避免的,也无需大惊小怪。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没有采取上项目的老办法,而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坚持不扩大投资,而是调整结构,在货币政策方面重点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半年以来,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审批省级事项200多项,鼓励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铁路、金融等多个领域以促进经济发展。
李子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规律,如有序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都将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势不可逆转,财税组织、金融体制、户籍制度及农村土地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等都将陆续推出,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制度红利,惠及各行各业及广大中小企业。
“发展中小企业不简单是一个增加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它是富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说,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看,凡经济发达的区域无一例外是中小企业相当发育,凡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老百姓必然富裕。一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激活一大批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等等,其中增加的就业可以拉动消费,企业发展对社会资金的需求可以使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资金的借贷和直接投资而获得利率的收入和股权收益,从而实现资产性、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这也正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老百姓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根源。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了22%以上的增速,每年新增小微企业数量超过3万户,新增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非公经济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达到51.6%,许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但是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数量、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先进省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在他看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支持环境差等问题。如改善企业创办中的各种束缚,包括审查、登记、审批多种多样的许可等等,特别是政府部门,要下决心解决一些企业主反映的办事“难死了”的问题。其次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向政府要钱的问题,而更多的是阻拦和刁难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环境和氛围,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参股投资是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但此途径在越落后的地区越不通,一旦通了,中小企业就不会那么缺钱,就不会找不到好的项目,就会克服其一股独大的家族式经营的问题,人才途径也会拓宽。此外,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要积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减免税收,让利企业,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允许中小企业涉足更多更广的领域。
而事实上,近年来,省市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参会代表告诉记者,2008年,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先进的DSM双密度橡胶制鞋设备,获得省上120万元免税补贴,今年又准备引进一条高端生产线,省商务厅、财政厅又给了100多万元补贴。此外,前不久他们还成功跻身“首届西安中小企业20强”,获得30多万元奖励。“这些奖励和补贴都是真金白银,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重视和关心,大伙发展的信心和干劲也更足了。”
谈创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本
谈交流 陕西企业应主动寻找商机
“中小企业节举办了七届,每届我几乎都参加,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周亮说。
在记者看来,有着沿海大企业工作历练的杨周亮,与人们普遍印象中传统保守、喜欢闷头做事的“老陕”颇有不同。2008年,他将户县一家技术水平和“倒勺子”差不多的铁艺厂,成功转型为陕重汽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次年就实现扭亏为盈,产值高达2300万元。其后,他又与户县政府合作,以合力为主导成立了一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该产业园位于户县沣京工业园,规划面积4000亩,目前首期200亩已开工建设,年底将有5家企业入驻,投产达效后年产值将达4亿多元。
“我觉得陕西企业家与东部沿海同行的一个明显差距,就是对信息交流的重视度还不够。”杨周亮说,像中小企业节这类活动,许多沿海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因为在这里不仅能够获得关于经济基本面的权威解读,让企业家从宏观上对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还能面对面地与同行进行交流,在搜集信息的同时寻找商机和扩大人脉。如本届中小企业节期间,许多外地客商对渭北工业区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报名参观。
首次代表公司参会的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项目专员杨莹也表示,此次与其他企业同行的交流让她受益匪浅。“我们是老国企改制发展起来的,特别希望获得一些有助于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等方面的信息,像曹德旺先生的现身说法对我们就很有启发意义。”她告诉记者,2007年重组改制以来,三五一三厂在此前“巡洋舰”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向高端特种防护鞋靴发展,目前产品已远销欧美、非洲多个地区,去年光做鞋产值就达两个多亿,目前正在西咸新区筹建一个特种防护产业园。
作为此次中小企业节的承办方,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一直非常注重发挥“西洽会”、“中博会”等综合展会的平台作用,积极组织我市中小企业进行推介展示,去年共组织42户企业参加了各种展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展示、推介、对接和国际采购等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
目前,我市还在积极筹建全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力争早日建成运营,为中小企业在政策法律咨询、信息服务、信用与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