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张骥:加工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8月16日上午,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做客中国日报网演播室高端访谈,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题与网友进行多方角度深入交流。加工贸易承接了港台地区的制造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对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两岸经贸往来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
8月16日上午,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做客中国日报网演播室高端访谈,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题与网友进行多方角度深入交流。
在回答主持人相关问题时张骥司长指出,加工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助推了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改革开放初的不到1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超过1.3万亿美元,在外贸进出口中的比重一度达到53%(1998年),占据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的平稳快速增长,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解决大批农民工的就业。加工贸易极大地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约10万家,直接从业人员4000万左右,大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随着加工贸易企业的集聚,也带动了大量间接就业。例如,根据东莞市的统计,加工贸易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劳动就业岗位超过800万个,比20年前增长了8倍多;20年间,加工贸易累计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2000万个。加工贸易使大量低文化水平的农村人口转型为产业工人。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从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深圳布吉的电子信息产品、虎门的服装、顺德的家电、东莞的厚街家具等专业乡镇,已基本完成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可以说,加工贸易是不出国门的“走出去”。
第三,带动了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参与全球分工,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标准、生产管理方式,逐步融入世界生产网络和产业链,实现了“干中学”。加工贸易发展直接带动了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依托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从一个电子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制造水平和部分领域的设计水平已跻身世界一流,最新款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都由在华企业设计制造。加工贸易发展对推进工业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效应,二者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
第四,带动了配套产业发展。通过为加工贸易企业配套,一大批国内企业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获得了发展机遇。例如,在手机行业,天语等手机品牌通过为诺基亚手机配套实现了超越发展。在家具行业,东莞厚街镇在以台升家具为代表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带动下,已有上规模的民营家具生产企业400多家。应该说,没有大规模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就不可能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为加工贸易企业配套,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获得了发展机遇。在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苏州,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比重已超过60%。
第五,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如福建晋江有鞋类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旅游、运动鞋产量约10亿双,占全国旅游、运动鞋产量的40%、世界的20%,创出了“安踏”、“361度”等多个自主品牌,这些企业的创业者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班组长等,很多都有在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工作经验。三星集团在苏州落户的25年内,先后培养了500余个高级研发人员、2500个中高层管理人员和4万余个熟练的产业工人,为自主创业和流向国内企业积累了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和经营的宝贵经验
第六,密切了内地与港澳台的经贸关系。在10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中,港澳台企业占一半左右。目前香港是内地第一大加工贸易出口市场,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台湾是大陆第二大加工贸易进口来源地(不考虑国货复进口因素),占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14.5%。加工贸易承接了港台地区的制造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对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两岸经贸往来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