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再现亚洲金融危机之兆
任何研究当前新兴市场形势的人都应该认真反思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教训。除越南到1999年才实现经常项目盈余外,到1998年所有这些国家都实现了经常项目盈余,有些国家甚至实现了大规模盈余,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都达到或高于12%。
任何研究当前新兴市场形势的人都应该认真反思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教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除中国大陆和台湾外,所有主要的东亚经济体都有大额经常项目赤字。当时中国大陆的经常项目也仅仅达到收支平衡。1995年,马来西亚的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越南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13%。1996年,印度尼西亚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3%,韩国和菲律宾为4%,泰国为8%。
金融危机接踵而至。投资者之前还在向这些经济体、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大肆投资,就好像市场的增长永远不会终结,但在危机来临时这些投资者却突然感到了恐慌。开发商开始感到很难将之前建造的大量写字楼按经济租金租赁出去。在房地产市场有巨大风险敞口的地区性银行看起来颇为失策,而且不走运的是,这些银行获得的许多融资都是短期的或来自海外。本地和国际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地区货币遭遇抛售。货币的贬值引发了更多的恐慌,并最终导致了从资本管制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援助的各种紧急措施出台。
除越南到1999年才实现经常项目盈余外,到1998年所有这些国家都实现了经常项目盈余,有些国家甚至实现了大规模盈余,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都达到或高于12%。
为什么要回顾这些?因为历史可能会重演。
过去十年来,印度、土耳其、巴西和南非一直是国际投资者眼中的新兴市场宠儿,但同时也一直背负着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据IMF估计,今年巴西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4%,印度将达到5%,南非和土耳其将分别达到6.4%和6.8%。
投资者的不安情绪已经从多个国家的货币严重贬值中体现出来。由于担心资本外流以及货币的迅速贬值引发通货膨胀,这些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印度对黄金进口予以了限制,还有不少国家上调了利率。
这些政策行动是否已经足够?
也许吧。但这些行动会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速,并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压力,因为银行业已经卷入了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换句话说,目前的形势已开始看上去像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现。
然而,值得担忧的不仅仅是新兴市场。
经济发达的大宗商品出产国一直都有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
IMF预计,今年澳大利亚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5%,加拿大和新西兰将分别达到3.5%和5.8%。另外,所有这些国家都已持续多年背负非常庞大的赤字。如果就像许多评论人士所料,大宗商品周期出现逆转,这些国家也会受到投资者紧张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在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也一片繁荣的情况下。
研究英国经济(另一个高额赤字国)的学者都知道,货币危机并不只是新兴市场独有的现象。
信息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