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利己也利人”

黄朝翰 黄彦杰 | 2013-06-20 15:16 851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刊载《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利己也利人”》一文,文章指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目前,中国主张更缓慢也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但也不会担心增长放缓会导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新网6月2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刊载《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利己也利人”》一文,文章指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与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同时进行,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再平衡将更有利于对于东盟的经济增长。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创造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经济奇迹。最近,中国经济终于发出了明显的放缓信号。这既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可以用普通常识来解释。从一般常识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经济体,可以以 一种近乎危险的速度无限期增长而永不放缓;从技术上说,对于一个经历了长时间高增长的经济体,它内部那些促进增长的力量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这是市场力量运作的结果。

  从供给方面看,中国增长的基础是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2012年,中国的劳动人口第一次显示出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已经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所说的“拐点”。这意味着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时代已经终结。这一拐点的来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各地的最低工资在最近几年的飞速飙升。

  许多西方评论家都观察到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人口演变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一直到2020年或更晚,中国人口增长的放缓并不会直接表现为劳动力的全面短缺。中国目前的燃眉之急,是过去一直在享受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作为中国过去20年制造业扩张的主要动力,随处可得的廉价劳动力现在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20岁至35岁的劳动人口将会逐年缩小,而这些劳动力正好是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支柱。

  与此同时,中国将会发现,要保持过去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困难。过去20年来中国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市场化改革和制度的改进。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和新的制度瓶颈的出现,来源于这两个方面的生产率增长潜力已经所剩无多。未来的生产率增长只能寄希望于更多的研发投入、更高的人力资源积累,以及更深层次的改革。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未来增长的潜力预计将会下降。不管怎么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庞大基数决定了它不应该继续按目前的方式,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不仅对中国自身是弊大于利,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从历史上看,东亚几个成功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期都比中国要短。日本的高增长期开始于50年代,终结于70年代初,前后不过20多年。台湾地区和韩国的高增长期主要在60年代和70年代,大约也只有20年。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高增长期比台湾地区和韩国还要短一些。由此可见,一个经济体的大小是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以新加坡为例:起飞之初的新加坡经济在经历了大约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立刻就遇到了劳动力不足的瓶颈。

  如何适应增长放缓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过去30年里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有更大的内部动力保持经济的高效运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在经过了多年的城镇化之后,中国城市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一半。而人口的城镇化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所以,中国经济在中长期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中国还有增长空间,但经济增长放缓毕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经济放缓做好准备。

  目前,中国主张更缓慢也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但也不会担心增长放缓会导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增长放缓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契机。经济增长放缓决不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障碍。相反,缓慢但是有更高质量和更高包容性的增长,才是“中国梦”实现的保障。

  根据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西蒙·库兹涅夫的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与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同时进行。

  从需求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是国内投资。未来中国的投资率必然会下降。过去的高投资率不可持续,原因在于许多重工业部门产能已经过剩,房地产产业也已过热。所以中国一定要提高国内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才能实现更稳定的长期增长。

  东盟将受益于中国经济放缓

  对于中国经济再平衡而言,更关键的是要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事实上,中国的出口虽然还在增长,但比较优势已经比以前有所折扣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成本的整体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工资的大幅提升。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也进一步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中国要保持过去出口两位数的增长无疑会越来越难。

  中国的增长模式其实在2012年已经在开始发生转变。但经济重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相关部门未来还会延续调整经济政策,为增长率放缓和宏观经济再平衡做好准备。可以说,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会减小经济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使未来的增长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它的邻居东盟经济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历史上看,中国与东盟的总体经济关系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

  中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现在,中国几乎是东盟所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国际投资舞台上,中国也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

  在这个意义上,不论中国未来增长前景如何,中国和东盟之间方兴未艾的经济合作关系应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中国经济再平衡将更有利于对于东盟的经济增 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中国制造业对东南亚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制造业带来的压力会大大减轻。另一方面,届时更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将会从中国回流到东南亚。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继续扮演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中国增长的减速将不会影响中国在本区域经济地缘中的核心地位。(黄朝翰 黄彦杰)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商汤与新加坡《联合早报》签合作备忘录,AI助推媒体数字化转型

2022-11-02 17:37
32970

联合早报:苹果移动支付欲重振中国市场难度不小

2017-08-10 10:57
1278

联合早报:“李克强经济学”与问题解决方案

2013-07-10 10:58
881

联合早报:安倍经济政策是双刃剑 或致贸易摩擦

2013-04-02 14:11
811

联合早报:中国网购销售奇迹难再现

2012-12-17 11:21
119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