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劲增49%
距“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程已三年有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决定因素鳞次栉比显现。在此模型中,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要素为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分别占RII指标权重的1/3。
本报记者 王冠 北京报道
距“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程已三年有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决定因素鳞次栉比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6月16日对外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末,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已达0.87,相比2011年大幅增长49%。同期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与前年基本持平,而其它包括欧元、英镑、日元在内的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
在此模型中,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要素为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分别占RII指标权重的1/3。
RII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高速增长,但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球金融交易中,人民币份额已经接近1%。它对指数增长的贡献达到了两成,其中的三级指标人民币直接投资全球占比上升到了2.18%,比2011年增长了1.5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陈雨露说,这也是2012年人民币国际使用各个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
从2012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看来,现阶段以“贸易顺差-资本流出”为实现路径,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轮驱动”模式已经成型,其中,金融计价功能以其后发优势来势汹汹,以债券发行和外汇交易尤为明显。据测算,目前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交易规模相当于贸易交易的50倍规模。
报告认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贸易活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不足,及我国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与能力较低等。
报告相关起草人对以上问题亦提出建言,建议“大力推动国内金融机构发展与贸易相关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同时鼓励离岸金融市场为该区域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以及规避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