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出口额将萎缩15%以上
2009年中国外贸形势看起来非常严峻,数字上看将很坏,甚至可能为负增长。但理性来看,中国外贸实际形势将比统计数字更好看。
自2008年第三季度始,中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月放缓,11月进出口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2%,而比上月则降了21%,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12月,出口同比降幅扩大到2.8%。2009年1月,中国进出口的数据更令人悲观,进口同比下降43.1%,出口下降17.5%。
悲观者预测,中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以美元计价)可能较2008年下降20%左右,其中进口下降25%,出口下降17%。最乐观者也仅仅估计进出口增速与GDP增速平齐。
笔者认为,今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极难预测,将主要受到金融危机发展趋势、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热钱等因素影响。
数字恐慌的理由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散,带来全球性经济衰退。过去几个月,中国外贸数据逐月下滑,短期内或者年内,不可能根本改观。
深圳开发研究院去年12月曾召开100多家有代表性的深圳出口企业座谈,一半企业预测明年出口将负增长,30%以上的企业反映2009年的出口订单基本没有或很少。这一类型的座谈会在全国开了不少,结果大致相同。
2008年秋季广交会成交下降17.5%,其中纺织服装下降34%、电子电气产品下降68%、计算机及通讯产品下降47%。2008年下半年订单就是2009年上半年的业绩。仅从订单看,这绝对是个坏消息。
此外,2008年11月和12月的加工贸易进口也大幅下滑,其速度甚至超过总进口的下滑。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50%,而进口下滑意味着几个月之后,出口更大规模的萎缩。
《华尔街日报》文章预测,今年全球投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将不足2007年的两成。2008年10月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12月同比下降达5.7%,同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26%。中国出口的60%由外资企业完成,通过吸引外资带动中国出口的想法将更难实现。
最为关键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见底,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破坏还在继续显现。通常,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出现问题时,就寄望于贸易多元化,指望对新兴国家的贸易增量能弥补对发达国家的减少。
但实际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乐观。2008年9月,中国对印度和阿根廷的出口就已经比8月下降1.9%和1.6%,数字到10月就扩大到12.7%和25%,对巴西的出口也从9月的增长转为10月环比下降20%,对俄罗斯的出口则在2008下滑了6%。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大都依靠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原材料出口。而目前原材料的价格大部分已经比去年高点下降了50%以上,石油从148美元跌破40美元,铁矿石从1400美元降到600美元左右。原材料出口收益大幅下挫的这些国家,很难继续大规模进口中国产品。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大影响。
不必恐惧外贸数据
中国对外贸易自2001年以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和国内就业的增速,为什么?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美元大幅度贬值,世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膨胀,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对外贸易因而大幅上升,但实际增速远远小于统计数字。特别是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20%以上,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对外贸易量保持不变,以美元计价也增加了20%。进口同样数量以美元计价的石油,2008年年初的计价就是2001年的五倍还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热钱的进入。在前几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且中美之间利差较大的情况下,热钱进入国内就能包赚不赔,推动了高报出口的冲动。
有人认为,2008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长较快,主要靠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导致进出口商品美元计价大幅提高和热钱流入等因素影响,影响的幅度可能达15%左右。
再来看今年,历年导致以美元计价对外贸易增长较快的因素都将难以存在。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也有人甚至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大宗商品价格大幅缩水导致商品美元计价降低,有人预测2009年中国进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在17%左右。出口关税下调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多次大幅上调,同样为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海运价格也从2008年的高位直线而下,波罗的海海运指数还不到最高点时的1/16。不难预测,2009年中国出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将在15%左右。热钱将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从流入转为流出,出口高报将转为出口低报。换句话说,即使2009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不减少,从统计数据来看,也会萎缩15%以上。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今年对外贸易从统计数字看将极为严峻,但这个数字也只是将前几年的膨胀泡沫挤掉而已,实际情况却没有数字显示那么糟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将比较有限。
中国企业接单将逐步增多
不管今年外贸政策如何调整,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转折,外贸大幅度下滑已成定局。但面对危机,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保出口增长政策的效果显现。先后四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其中第三次上调商品涉及出口接近400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近三成。去年因为退税率调低影响中国企业接单情况将根本好转。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及出口信贷、保单融资制度等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使出口企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有单不敢接或不敢接长期单的窘况将能有效避免。
那么,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如何找到更多有效的订单?
一要靠抓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消费刚性较大的商品,也就是说“居家过日子”的商品,即使是危机时期的消费也不会有太大的萎缩。2008年11月,虽然整体出口下降,但家具、箱包和鞋的出口却逆势上涨,分别增长14%、31%和15%。
二要抓市场。在发达国家及主要新兴经济体,我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要想继续大幅增加相对困难。但在不少中小国家,中国产品还有较大增长空间。2000年至2007年,中国对西亚非洲地区出口年均增长32%以上,高于全国出口增幅近7个百分点。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马耳他出口增长近300%,对土库曼斯坦增长超过200%。
此外,转换思维方式也会给中国带来希望。危机时刻要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市场份额的占有,只要保住或增大了份额,即使暂时出现总量下滑也不可怕。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是中国受到多大影响,而应该是在全球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尽量减少对中国的冲击,如何利用危机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前布局,如何为中国未来发展创建更有利的国际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