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如何探索出一条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成为当地人行思考重要的问题。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办,消除了长期困扰支农信贷资金投放的“梗阻”,拓宽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金融界和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日前在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杨凌示范区目前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广辐射、产业示范。
实现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对接
1997年,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成立,当年农民人均收入1396元,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低于部分周边县区,这种“灯下黑”的现象与杨凌的地位很不协调,示范效应也难以体现。
如何探索出一条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成为当地人行思考重要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原人行杨陵区支行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想方设法把信贷资金顺利的送到农民手里。从2001年开始首先从解决影响农业生产三要素的资金问题入手,采取由农村信用社以评定信用户为切入点、以农户的信用为担保,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根据农户的信用程度、资金用途、资金需求、现实和潜在的偿还能力,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而发放和收回的信用贷款,实行有差别的优惠利率。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出资1000万元财政资金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贴息,以撬动银行的信贷资金,实现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对接,先后累计为29654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供贴息,贴息金额达到1055.8万元,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金融机构增效、农民增收、政府满意的目的。
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对接,促进了信用社经营业绩稳步增长,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信贷结构进一步得到了改善;财政贴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激发了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2年,杨凌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44元、7128元、9110元和10841元,增幅连续四年位居陕西省第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杨陵区政府先后授予当地人民银行“杨凌发展农民增收先进单位”、“金融工作先进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等荣誉。
信贷资金与农村金融有机结合
为了打通信贷支农“最后一公里”,使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生产领域,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杨凌示范区通过开办农村产权流转抵押贷款业务,实现信贷资金与农地金融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当地政府出台了《杨凌示范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意见》,金融机构制定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设计了一套严密、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确定了抵押物的类别,使种(植)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通过农村产权抵押改革,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贷款,为农村金融创新开辟了巨大的空间。做到农村产权全面覆盖,受益面广,贷款主体涵盖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同时,引入资金损失补偿机制和银保合作机制,分散了抵押贷款业务风险。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办,消除了长期困扰支农信贷资金投放的“梗阻”,拓宽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还与人保财险陕西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陕西省农业保险创新试验区”,政策性奶牛、能繁母猪保险100%全覆盖,“银保富”设施大棚保险参保大棚,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示范区以“土地银行”作为平台,采取地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自愿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涉农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中行“信贷工厂”、建行“速贷通”、邮储行“一卡通”、农行“惠农卡”、信用社的“及时雨”、“心连心”、“架金桥”、“大手笔”等信贷产品,增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人行杨凌支行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券。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1亿元,帮助企业通过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纯农业类集合票据,为三家涉农企业融资8100万元,成功发行企业债15亿元,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入活力。
金融服务与农业科技深度结合
2010年初,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要求杨凌要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杨凌示范区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不断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促进农业科研发展。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涉及设施农业标准100余项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标准生产项目,实现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作物良种2亿亩,年经济效益8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3000多项,但真正转化到生产中的只有40%,真正形成规模的还不到30%。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杨凌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集种子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和检测的种业创新示范平台,重点开展粮食、油料、林果、蔬菜、生猪、肉牛等杂种优势利用与种子繁育技术研究,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150个左右,促进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环保农资、农业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而杨凌示范区内金融机构则将积极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和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杨凌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2%,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