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钢:综合国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其实就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到了何种程度的表现。
在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后,一直被称为“和平与发展为主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国际形势越来越不明确。在此前美国主导的“后冷战时代”,美国通过美元和军力维系着其全球霸权地位和以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全球化秩序。美国的衰退意味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坍塌以及全球力量失去平衡而触及安全问题,中国必须直面这一变局,并做出有利于国家利益与安全的准备。
在遭受全球金融风暴,面临巨大打击的情况下,我们依然选择了人民币的不贬值,首先人民币的稳定有助于中国企业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进行全球并购,这从近日中铝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举措中已显见端倪,其次通过这次金融风暴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只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力量做后盾。历史上,犹太商人赚钱太多所以被希特勒种族屠杀,清朝时期中国的贸易顺差太高所以引来鸦片战争,因此我们提高军力,绝对不是为了用武力逼迫别人还债,而是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国之一,中国因为拥有最多美元储备而在国际货币秩序的动荡中风险最大,并令国内经济政策非常被动。因此,面向未来的中国必须强化货币主权,目前东亚市场是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国、欧盟所抗衡的经济区域,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已分别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正在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并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也为人民币发展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列的国际储备货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稳定的政权、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出口集中在个人消费物品而非先进制造品上,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早期的国际化阶段,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与广度、债券市场落后、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没有完成。因此,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体制而言,人民币经过区域经济核心货币、储备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对人民币成为区域经济核心货币,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甚至国际货币都将是跨文化合作的过程,需要经过跨文化的融合,其中包括对社会制度、生活理念、以及市场等的认同。这不是短期或中期可完成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差异大,要形成统一的政策比欧洲难度更大。
中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亚洲特点,不断强化自身经济基本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作,同时坚持金融稳定与改革创新,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区域性与全球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而且可以增强自身在国际规则制订方面的实力。国际规则的制订对一国经济实力的影响重大,目前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先融入国际规则,然后再改造国际规则,最终发展到自己制订规则,从而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形成互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中国、亚洲与全球良性互动进程的产物,并取决于全球及区域的和平发展、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改革发展的整体平衡。
当一国的社会自然力或者组织力成为国际竞争中强有力的实体的时候,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本国资本的投入,还可能组织起世界性资源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如果进一步,我国的社会自然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力量的共同协调作用的话,将会形成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将大大扩展经济学的“利益”概念,最终形成一国民族共同体利益与世界其它民族国家利益“分配”的协调关系。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单项实力来看,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还没有获得优势甚至还处于劣势,如果我们整合起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力量,使之形成国家实力的综合体,那就有可能在世界上出现一种超越竞争关系的新力量。这种新兴力量,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助力。说到底,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其实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到了什么程度,有否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什么时候人民币成了国际利益分配的平台,那就是真正的中国世纪到来了。(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