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委员:人民币成国际货币用30年即可
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名金融学家陈雨露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大型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应该设立金融失衡指数。
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名金融学家陈雨露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大型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应该设立金融失衡指数。
报告中提出了“金融失衡指数”所叠加的多重基本指标,包括社会融资总量、投资、企业杠杆、利差水平、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报告认为,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金融体系的“融资泡沫”、实体经济的“投资泡沫”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发展程度和演化路径。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热点问题,报告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发展路径。陈雨露指出,“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分别用了55年和50年”,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渐进而长远的过程,“未来30年(即到2040年),中国应该通过两个‘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三步分别是:第一个十年(即2010年——2020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第二个十年(即2020年——2030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使用;第三个十年(即2030年——2040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在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功能上,第一步是“贸易结算化”,即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第二步是“金融投资化”,即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货币;第三步是“国际储备化”,即人民币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同时报告还提到,资本帐户开放应在2015-2020年之间完成;利率市场化可在2017年之前完成。报告指出,要有效把握资本账户开放的节奏和秩序,使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实际进程相匹配,防止改革进程错配所导致的各种潜在风险。
陈雨露表示,在2017年完成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国际经验数据作参考,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汇率市场化相配合,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中国改革节奏是先内后外,根据我们的改革次序、改革节奏先内后外的原则,汇率市场化要在2017—2020年之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此之前,希望利率市场化能够基本完成,这样在2020年中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基本发展方式转型完成之后,金融价格形成机制就会完全市场化,如果没有这样的衔接就会出现大量的套利行为,所以一方面要考虑到次序,另一方面考虑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