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做好全球金融战的准备 格罗斯:防红牛-更新中
张茉楠 |2013-04-09 10:501003
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鼻祖,日本央行正在演绎一场新的全球金融战争。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昨日透露,中国将于4月10日启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中国央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为人民币与澳元直兑交易做市商。
中国应做好全球金融战的准备
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鼻祖,日本央行正在演绎一场新的全球金融战争。随着日本前任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任期结束,完成“黑白换届”,日本正式迎来了更为激进的“黑田东彦”时代。
根据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日本将提前启动开放式量化宽松,每月增加购买7万亿日元,并以每年60-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基础货币,直至实现2%的通胀目标为止。从范围看,黑田的新计划几乎涵盖了包括扩大国债购买规模、延长期限、增加风险资产品种、提前采用开放式购买计划、强化通胀目标预期等所有选项;而从数量和规模上看,更是前所未有。如果按调整过的GDP计,日本央行此番资产购买量相当于美联储当下所推量化宽松的2.2倍。黑田如此危险举动不仅将导致全球新一轮金融动荡,也意味着可能出现全面的金融战争,中国必须在重点领域做好风险布控。
2011年以来,外部经济的恶化导致对日本出口产品需求下降,以及福岛核危机后启动大规模原油进口,日本贸易逆差快速扩大。从近期日本进出口数据观察,日元贬值尚未改善出口状况。2013年2月,受日元持续走低的影响,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居高不下,日本贸易逆差达7775亿日元(约合78亿美元),这是日本33年来首次连续八个月出现逆差。此外,通货紧缩状况也未有本质性改善。数据显示,1月日本CPI同比下降0.3%;核心CPI同比下降0.7%,离2%的通胀目标似乎还很遥远。
而今,黑田誓要把量化宽松进行到底,直至达到2%的通胀目标为止,这意味着日元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已经被打开,并进入一轮贬值周期。与美欧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债务货币化或压低长期融资利率不同,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更加明确,就是采取货币贬值策略,主动推动本币大幅贬值,这势必加大全球短期资本的波动性,并可能引发全面的汇率战。
日本是亚洲许多国家的中间产品供应国,日元大幅贬值很可能引发与之贸易联系密切国家政府的反弹,客观上形成竞争性贬值态势。今年1月份,韩国、台湾地区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巴西则由顺差转为逆差、印度贸易逆差也在扩大。如果日元继续贬值,将加大他国干预力度,促使大幅压低本国汇率,而一旦亚洲货币展开汇率贬值拉锯战,势必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卷入其中,爆发全面汇率战的可能性不可低估。
在日元、韩元、欧元等主要非美货币汇率都十分灵活的背景下,人民币尚缺乏弹性,被动升值压力非常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创下19年来的新高,如果其他国家央行跟随日元实施弱势货币政策,人民币却还没有做好汇率灵活调整亦或是适度贬值的准备,这势必对中国的经常项目账户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压力,也会造成人民币脱离均衡汇率被高估,加剧短期资本流入和资产泡沫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元套息货币卷土重来。决定日元是否形成新一轮套息货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日元增加货币流通量的规模;二是日元资产收益率状况;三是日元走势以及日本货币政策和汇率干预政策。当下,这些因素已经具备。在日本公共债务和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元大规模宽松将进一步深化日元套息资本的地位,从而使日元泛滥外溢,更大空间地提升全球流动性。最新的调查显示,日本民众的冒险意欲有所上升,3年来首次出现认为持有证券资产好过持有现金。日元贬值趋势形成,已令抛售日元买外币资产的套息交易正卷土重来,中国对此风险绝不能小视。
截至2011年底,中国持有日元达到史上最高的18万亿日元(约合1825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外汇储备的7%,日元大幅贬值会造成中国持有的日元财富大幅缩水。而一旦美国方面由于美联储减少资产购买,甚至提前退出QE,导致美元中长期走强,将促使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中国国家财富将受到“剪羊毛效应”的巨大冲击。因此,面对更加复杂的全球货币和金融环境,以及依然比较脆弱的经济复苏,中国要必须系统应对,多管齐下,在重点领域做好布控,防止资本大进大出,并做好应对全球金融战、货币战的准备。(上海金融报 张茉楠) 全球危机之下美元巩固霸权:流通量5年扩张42%
国外持有量上升10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美梦”似乎破碎了,不足5年的时间内,美元持有量扩张了42%;而且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也表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仅没有因为此次金融危机被削弱,而且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也被进一步强化。
美元5年流通量扩张42%
旧金山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在其2012年联储年报中指出,2007年12月至今,美元流通量增速剧烈,5年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2%。
整个美国现金产品办公室(Cash Product Office)设在旧金山联储,所有的现金都可以从该联储的系统中进行跟踪计算。旧金山联储提供的美元流通量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对美元的需求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9月之前,流通中的美元以每年平均3.8%的速度增长,此后的5年中,平均增长速度上升到了7.5%。
根据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组预测,在过去的5年中,国外对美元的持有量已经从原来的56%上升到66%。
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尽管美元的流通量扩张了42%,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电子支付系统取代了一部分美元的流通中介作用,如果将此因素考虑在内,美元的流通量应该会更高。
危机助力美元扩张
近期,旧金山联储经济学家鲁斯·朱森(Ruth Judson)在其题为“危机与震惊”的报告中称,在过去5年中,流通中的美元数量上升了42%,这主要是由于欧洲的需求增加。
而威廉姆森在其旧金山联储年报中表示,当2010年春天欧洲危机恶化的时候,美元的持有量急剧上升。由于经济和政治动荡,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欧洲人快速地将他们持有的欧元兑换成美元,这导致美元持有量继续上升。
威廉姆森表示,一旦美国及其他地区的超低利率政策结束,美元的流通量增速可能放缓,但是如果未来欧洲或其他任何地方出现动荡都会导致对美元的需求大幅上升。
对美元现金的巨大需求意味着全世界都担心他们银行的安全和欧元的未来,但没有对通胀和美国债务违约的恐惧。
“整个危机期间,美元都充当了避险资产的角色,这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有关,美元已经获得了广泛的信任,这种信任在欧元区爆发危机的情况下进一步凸显,美元的主导地位本身又反过来强化了其避险资产的作用;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启动超低利率政策降低了现金的持有成本,为海外持有美元提供了条件。”一位外资行分析师对本报解释。
“尽管QE的执行以及美国财政悬崖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外界对美国经济存有疑虑,但与欧洲相比,美国经济是发达国家中复苏最为稳定的,在欧元存亡都需要打问号的时候,美元当然是最佳货币,不管是从国家储备的保值增值还是私有部门的资金持有来讲,都如此。”上述分析师表示,“目前塞浦路斯仍然在搅动整个欧元区,其最新执行的向储户要钱的政策又加剧了一部分资金从欧元转向美元,许多俄罗斯人在塞浦路斯银行拥有账户,最近塞浦路斯银行对储户进行减记,这可能会导致对美元新的需求。”
美元储备地位高不可攀
除了流通量的扩张,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地表现在各国官方储备库中。
IMF日前公布的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COFER)显示,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中欧元储备为448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的24%,创下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同时,向IMF申报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0%,比去年上涨2.5个百分点,而欧元则大幅下滑3.3个百分点。
正如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言,“很明显,仍然在欧元区债务危机中挣扎的欧元已经失去了挑战美元的可能性,而且短期内寻找其他替代货币也根本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储备地位经过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洗礼”,不仅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夯实了地位。(第.一.财.经.日.报孙.红.娟) 人民币与澳元直接兑换 未来有望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降低汇兑成本利好中澳贸易企业赴澳刷卡成本也将降低
昨日,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人民币与澳元的直兑交易,此项交易将于4月10日启动。此前,人民币与美元和日元已经实现了直接兑换。
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可以节省交易成本、降低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利好两国贸易企业。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会看到更多的货币和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
昨日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中国将于4月10日启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交易。这令澳元成为继美元和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也是澳元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进展。
吉拉德昨日在上海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人民币与澳元的直兑交易。
降结算成本减汇兑风险
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成,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六大进口国。直接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对澳元汇率无需经过美元计算得出。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一个必经过程。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可降低贸易结算的中间成本,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汇兑风险,利好两国贸易企业,“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会看到更多的货币和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
吉拉德称,这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好处,不仅将有利于澳洲大企业,也将令希望涉足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受益。
人民币未来有望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
2012年6月起,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兑换。此次与澳大利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目前澳元是世界第五大贸易货币。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在国际结算和支付体系中的运用和国际社会的接纳度。而接纳度背后则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中国经济实力,即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二是离岸市场的建设,即海外需要有一定量的人民币存量。离岸人民币市场2010年起步,到2012年其流动性已经激增了2.5倍,已达到近9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汇丰银行认为,目前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香港还是居主导地位,预计2015年将有5000亿~6000亿美元境外人民币规模,但对国内货币政策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澳新银行此前发布研报称,人民币正在逐步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汇丰银行近期的研报预计,至2015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将达2万亿美元,届时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三大世界结算货币。
市场影响
对澳元汇率影响较小
对于澳元汇率走势而言,分析预计不会有明显影响。广东中行外汇分析师胡年丰指出,和此前日元兑人民币直接兑换相似,短期来看对澳元汇率走势影响较小,因为交易量是渐进增加的过程;不过长期来看随着两国贸易交易量的增加,澳元汇率或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绕过了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直接兑换,对于个人而言,以后去澳大利亚旅游、刷卡消费等成本将会下降。(中.国.网.李.震) 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直兑澳元明日启动
继美元、日元之后,人民币也将实现直兑澳元交易。今后企业及个人进行购汇和结汇时,将跳过美元兑换这一中间步骤,汇兑成本有望降低。随着人民币直兑货币种类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将再下一城。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昨日透露,中国将于4月10日启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中国央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为人民币与澳元直兑交易做市商。
去年6月,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兑换。此次与大宗原材料供应国澳大利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但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与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的直接兑换,对于为何澳元直兑交易先行一步的问题,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黄金交易员杨秋利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思路上可能采取先近后远的方式,首先开放日元、澳元这两种在亚洲使用较为广泛的货币。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资深外汇交易员白茹冰则认为,欧债危机并未雨过天晴,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另外,澳元有望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人民币与澳元直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为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中澳两国央行去年曾进行了300亿澳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
数据显示,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成,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五大进口国。吉拉德表示,这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好处,不仅将有利于澳洲大企业,也将令希望涉足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受益。
其实,此前客户有留学、旅游需求时,也可很方便地到银行网点进行人民币对澳元之间的兑换,那么此次开放的直兑交易有何不同?白茹冰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以前客户购汇时,银行系统需要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将美元兑换成澳元,相当于兑换两次,成本会增加。而实现直接兑换后,人民币对澳元汇率无需经过美元计算得出,汇兑费用应当有所减少,但具体减少比例需根据市场情况、银行报价计算。
杨秋利指出,人民币直兑澳元可以减轻进出口企业的兑换成本、降低兑换风险,但对于居民旅游、留学方面的影响微乎其微。据他测算,直兑后,兑换费用可降低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北京商报孟凡霞) 人民币走势悖论与未来政策选择
今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诸多令人关注的事件,如日元和欧系货币同时贬值、全球潜在的汇率战以及美元走强等。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汇率, 因为对不同事件的不同解读,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最终决定人民币汇率?这似乎超出了经济学的解释框架,因而也预示着在汇率政策的选 择上,需要有更多维度的考虑。
2013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升值的态势,截至1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了6.2136的历史新高。但此后的1个 月,人民币开始小幅贬值。到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24,回到了去年12月中旬的水平。进入3月,人民币汇率重新进入升值通道。在境外远期市 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和境内的即期市场走势完全相符。在经历了2月份短暂的贬值预期后,目前香港12个月的人民币NDF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 新呈现出升值趋势,甚至又创出了新高。
一般我们在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的时候,内部因素主要是看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和进出口的情况;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和由此 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向。从近两三年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情况看,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基本一致,最终的结论基本没有争议。比如去年9月份人民币升值,就和国内经济筑 底企稳、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相关,二者的指向均是人民币升值。而回顾2011年人民币突然贬值,也和国内经济开始走弱,贸易顺差收窄,全球资本 回流发达国家有关。
如今面对人民币在历史高位震荡但螺旋上升的走势,我们从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并没有发现特殊的端倪,因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利好消息早在去年外汇市场中得以体现。外部因素倒是值得关注,但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之间却发生了冲突。
一是全球潜在的汇率战。日本安倍政府上台以后,将通货膨胀目标从1%提升至2%,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直指日元汇率。去年9月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近20%,而日经225指数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30%。
一个主要国际货币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近20%并因此获益,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再者,由于今年2月的G20会议没有认真对待 日本操纵汇率的议题,一些和日本经贸往来密切的新兴经济体,甚至英国及欧元区各国在经济仍未走出困境的情况下,也开始考虑延续或者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力 度,让本国货币走弱。由此推论,人民币必将升值无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美元走势。进入2013年以来,美元开始持续走强,截止到3月29日,美元指数(DXY)达到83,较年初上涨近4%,是近9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轮的美元上涨可谓独领风骚,实现了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全球主要货币的全线上涨。
和年初相比,美元兑欧元、英镑、日元分别上涨了3%、8.5%和6%。2010年年中,美元也曾出现一轮上涨的行情,在2010年6月初时,美 元指数曾达到过88的水平,较2009年9月出现的76的最低点,上涨超过15%。从这一点判断,人民币应该贬值,至少不应该又在3月创出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币走势怎么看,对人民币走势的原因如何分析,有两点值得我们考虑:第一,如何理解和研判人民币未来的走势;第二,我们应作出怎样的政策选择。
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人民币仍处在升值的通道。全球的潜在汇率战在推动人民币走强方面自不必说。需要解释的是,美元走强实际 也并不意味人民币的走弱,这和此次美元强势的背景关系密切。回顾历史,2010年出现的美元上涨,主要是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全球资本出于避险的需要回 流美国造成的,美元作为全球主要锚货币的避风港效应较为明显。
这一次美元升值主要和美国经济基本面关系密切。由于美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复苏,全球资本为了追求更大的投资回报而选择了回流美国资本市场,造成美元升值。这表明,全球资本仍然倾向风险较高的投资,只不过这一次美国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避风港变成了投资天堂。
我们从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的情况也能得到佐证。今年前两个月,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市场资本净流入已达到376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全 球资本流向的动因没有发生变化,意味着资本流入仍将在未来推动人民币走强。再把时间拉长一点,如果美国经济能够保持复苏势头,今年四季度美联储就可能选择 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届时美元很可能真正进入一轮"强美元"周期。
不过,在其他货币走弱的情况下,美元强势一定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回暖势头。到时候,美国迫使与其经贸关系密切的经济体,比如中国的货币升值的概率就会增加,人民币也许就又要被迫升值。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国内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退。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由于中国劳动力充足,低工资抑制了通货膨胀,进而缓解了汇率上升压力的情况可能被逆转。伴随着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因为工资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就会传导至汇率,这种潜在的升值压力不容忽视。
经过上述分析,第二个问题的结论较为明确。我们认为,尽管去年4月央行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空间,标志着市场力量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在加强,但是保留干预的权力仍是适当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2013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6837亿元,是2012年12月的5倍,比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新增规模4946亿元还要 高,也是外汇占款有记录以来最大月度增幅。尽管这里有因为年末的季节性因素,企业和居民换汇意愿上升的原因,也和央行又开始干预外汇市场不无关系。2月份 人民币突然回调贬值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也认为,在今年的货币政策中,适当保留干预手段完全应当的,甚至人民币小幅贬值也应该是一个政策选项。毕竟,人民币汇率仍应该维持稳定,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币国际化,较大的、单边升值不足取。(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上.证.李.建.军) 格罗斯:谨防货币红牛
北京时间4月9日上午消息,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联席首席投资官、有"债券大王"之称的比尔-格罗斯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全球央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相当于"货币红牛",投资者应当担心狂热之后会发生什么。
格罗斯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目前为了重振美国经济每月向金融市场注入850亿美元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他表示,日本央行自己的大规模债券购买举动相当于这种流行的能量饮料,给股市大涨添加燃料。
格罗斯表示:"金融市场真正地在享受一场预期的日本风味'红牛'盛宴。"他认为,低利率、激增的信贷和额外流动性正在对全球经济活动生成一种"僵尸元素"。
格罗斯表示:"我们不一定要为这种红牛产品背书,但是我们承认其为金融市场提供能量的能力。货币红牛可以一时感觉良好,它没有太多卡路里,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确实会对资产价格有一些负面后果。"
他警示称,零利率最终将拖累盈利增长,便宜资金导致相对压缩的利润空间、负增长和裁员。
格罗斯指出,自金本位告终以来,全球信贷市场总价值以指数方式扩张,从上世纪70年代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了目前的约56万亿美元。
格罗斯表示,信贷市场的庞大规模与持续低利率相结合,引发了货币政策是否有利于经过通胀调整后增长的问题。
格罗斯表示,债务悬垂同样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迅速增长的公共债务令发达国家增长前景受阻。他表示:"除非我们最终去杠杆化,否则经济很难扩张。"
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鼻祖,日本央行正在演绎一场新的全球金融战争。随着日本前任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任期结束,完成“黑白换届”,日本正式迎来了更为激进的“黑田东彦”时代。
根据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日本将提前启动开放式量化宽松,每月增加购买7万亿日元,并以每年60-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基础货币,直至实现2%的通胀目标为止。从范围看,黑田的新计划几乎涵盖了包括扩大国债购买规模、延长期限、增加风险资产品种、提前采用开放式购买计划、强化通胀目标预期等所有选项;而从数量和规模上看,更是前所未有。如果按调整过的GDP计,日本央行此番资产购买量相当于美联储当下所推量化宽松的2.2倍。黑田如此危险举动不仅将导致全球新一轮金融动荡,也意味着可能出现全面的金融战争,中国必须在重点领域做好风险布控。
2011年以来,外部经济的恶化导致对日本出口产品需求下降,以及福岛核危机后启动大规模原油进口,日本贸易逆差快速扩大。从近期日本进出口数据观察,日元贬值尚未改善出口状况。2013年2月,受日元持续走低的影响,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居高不下,日本贸易逆差达7775亿日元(约合78亿美元),这是日本33年来首次连续八个月出现逆差。此外,通货紧缩状况也未有本质性改善。数据显示,1月日本CPI同比下降0.3%;核心CPI同比下降0.7%,离2%的通胀目标似乎还很遥远。
而今,黑田誓要把量化宽松进行到底,直至达到2%的通胀目标为止,这意味着日元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已经被打开,并进入一轮贬值周期。与美欧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债务货币化或压低长期融资利率不同,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更加明确,就是采取货币贬值策略,主动推动本币大幅贬值,这势必加大全球短期资本的波动性,并可能引发全面的汇率战。
日本是亚洲许多国家的中间产品供应国,日元大幅贬值很可能引发与之贸易联系密切国家政府的反弹,客观上形成竞争性贬值态势。今年1月份,韩国、台湾地区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巴西则由顺差转为逆差、印度贸易逆差也在扩大。如果日元继续贬值,将加大他国干预力度,促使大幅压低本国汇率,而一旦亚洲货币展开汇率贬值拉锯战,势必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卷入其中,爆发全面汇率战的可能性不可低估。
在日元、韩元、欧元等主要非美货币汇率都十分灵活的背景下,人民币尚缺乏弹性,被动升值压力非常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创下19年来的新高,如果其他国家央行跟随日元实施弱势货币政策,人民币却还没有做好汇率灵活调整亦或是适度贬值的准备,这势必对中国的经常项目账户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压力,也会造成人民币脱离均衡汇率被高估,加剧短期资本流入和资产泡沫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元套息货币卷土重来。决定日元是否形成新一轮套息货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日元增加货币流通量的规模;二是日元资产收益率状况;三是日元走势以及日本货币政策和汇率干预政策。当下,这些因素已经具备。在日本公共债务和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元大规模宽松将进一步深化日元套息资本的地位,从而使日元泛滥外溢,更大空间地提升全球流动性。最新的调查显示,日本民众的冒险意欲有所上升,3年来首次出现认为持有证券资产好过持有现金。日元贬值趋势形成,已令抛售日元买外币资产的套息交易正卷土重来,中国对此风险绝不能小视。
截至2011年底,中国持有日元达到史上最高的18万亿日元(约合1825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外汇储备的7%,日元大幅贬值会造成中国持有的日元财富大幅缩水。而一旦美国方面由于美联储减少资产购买,甚至提前退出QE,导致美元中长期走强,将促使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中国国家财富将受到“剪羊毛效应”的巨大冲击。因此,面对更加复杂的全球货币和金融环境,以及依然比较脆弱的经济复苏,中国要必须系统应对,多管齐下,在重点领域做好布控,防止资本大进大出,并做好应对全球金融战、货币战的准备。(上海金融报 张茉楠) 全球危机之下美元巩固霸权:流通量5年扩张42%
国外持有量上升10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美梦”似乎破碎了,不足5年的时间内,美元持有量扩张了42%;而且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也表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仅没有因为此次金融危机被削弱,而且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也被进一步强化。
美元5年流通量扩张42%
旧金山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在其2012年联储年报中指出,2007年12月至今,美元流通量增速剧烈,5年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2%。
整个美国现金产品办公室(Cash Product Office)设在旧金山联储,所有的现金都可以从该联储的系统中进行跟踪计算。旧金山联储提供的美元流通量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对美元的需求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9月之前,流通中的美元以每年平均3.8%的速度增长,此后的5年中,平均增长速度上升到了7.5%。
根据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组预测,在过去的5年中,国外对美元的持有量已经从原来的56%上升到66%。
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尽管美元的流通量扩张了42%,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电子支付系统取代了一部分美元的流通中介作用,如果将此因素考虑在内,美元的流通量应该会更高。
危机助力美元扩张
近期,旧金山联储经济学家鲁斯·朱森(Ruth Judson)在其题为“危机与震惊”的报告中称,在过去5年中,流通中的美元数量上升了42%,这主要是由于欧洲的需求增加。
而威廉姆森在其旧金山联储年报中表示,当2010年春天欧洲危机恶化的时候,美元的持有量急剧上升。由于经济和政治动荡,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欧洲人快速地将他们持有的欧元兑换成美元,这导致美元持有量继续上升。
威廉姆森表示,一旦美国及其他地区的超低利率政策结束,美元的流通量增速可能放缓,但是如果未来欧洲或其他任何地方出现动荡都会导致对美元的需求大幅上升。
对美元现金的巨大需求意味着全世界都担心他们银行的安全和欧元的未来,但没有对通胀和美国债务违约的恐惧。
“整个危机期间,美元都充当了避险资产的角色,这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有关,美元已经获得了广泛的信任,这种信任在欧元区爆发危机的情况下进一步凸显,美元的主导地位本身又反过来强化了其避险资产的作用;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启动超低利率政策降低了现金的持有成本,为海外持有美元提供了条件。”一位外资行分析师对本报解释。
“尽管QE的执行以及美国财政悬崖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外界对美国经济存有疑虑,但与欧洲相比,美国经济是发达国家中复苏最为稳定的,在欧元存亡都需要打问号的时候,美元当然是最佳货币,不管是从国家储备的保值增值还是私有部门的资金持有来讲,都如此。”上述分析师表示,“目前塞浦路斯仍然在搅动整个欧元区,其最新执行的向储户要钱的政策又加剧了一部分资金从欧元转向美元,许多俄罗斯人在塞浦路斯银行拥有账户,最近塞浦路斯银行对储户进行减记,这可能会导致对美元新的需求。”
美元储备地位高不可攀
除了流通量的扩张,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地表现在各国官方储备库中。
IMF日前公布的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COFER)显示,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中欧元储备为448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的24%,创下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同时,向IMF申报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0%,比去年上涨2.5个百分点,而欧元则大幅下滑3.3个百分点。
正如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言,“很明显,仍然在欧元区债务危机中挣扎的欧元已经失去了挑战美元的可能性,而且短期内寻找其他替代货币也根本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储备地位经过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洗礼”,不仅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夯实了地位。(第.一.财.经.日.报孙.红.娟) 人民币与澳元直接兑换 未来有望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降低汇兑成本利好中澳贸易企业赴澳刷卡成本也将降低
昨日,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人民币与澳元的直兑交易,此项交易将于4月10日启动。此前,人民币与美元和日元已经实现了直接兑换。
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可以节省交易成本、降低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利好两国贸易企业。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会看到更多的货币和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
昨日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中国将于4月10日启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交易。这令澳元成为继美元和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也是澳元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进展。
吉拉德昨日在上海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人民币与澳元的直兑交易。
降结算成本减汇兑风险
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成,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六大进口国。直接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对澳元汇率无需经过美元计算得出。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一个必经过程。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可降低贸易结算的中间成本,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汇兑风险,利好两国贸易企业,“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会看到更多的货币和人民币实现直接兑换。”
吉拉德称,这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好处,不仅将有利于澳洲大企业,也将令希望涉足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受益。
人民币未来有望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
2012年6月起,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兑换。此次与澳大利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目前澳元是世界第五大贸易货币。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在国际结算和支付体系中的运用和国际社会的接纳度。而接纳度背后则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中国经济实力,即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二是离岸市场的建设,即海外需要有一定量的人民币存量。离岸人民币市场2010年起步,到2012年其流动性已经激增了2.5倍,已达到近9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汇丰银行认为,目前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香港还是居主导地位,预计2015年将有5000亿~6000亿美元境外人民币规模,但对国内货币政策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澳新银行此前发布研报称,人民币正在逐步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汇丰银行近期的研报预计,至2015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将达2万亿美元,届时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三大世界结算货币。
市场影响
对澳元汇率影响较小
对于澳元汇率走势而言,分析预计不会有明显影响。广东中行外汇分析师胡年丰指出,和此前日元兑人民币直接兑换相似,短期来看对澳元汇率走势影响较小,因为交易量是渐进增加的过程;不过长期来看随着两国贸易交易量的增加,澳元汇率或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绕过了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直接兑换,对于个人而言,以后去澳大利亚旅游、刷卡消费等成本将会下降。(中.国.网.李.震) 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直兑澳元明日启动
继美元、日元之后,人民币也将实现直兑澳元交易。今后企业及个人进行购汇和结汇时,将跳过美元兑换这一中间步骤,汇兑成本有望降低。随着人民币直兑货币种类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将再下一城。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昨日透露,中国将于4月10日启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中国央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为人民币与澳元直兑交易做市商。
去年6月,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兑换。此次与大宗原材料供应国澳大利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但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与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的直接兑换,对于为何澳元直兑交易先行一步的问题,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黄金交易员杨秋利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思路上可能采取先近后远的方式,首先开放日元、澳元这两种在亚洲使用较为广泛的货币。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资深外汇交易员白茹冰则认为,欧债危机并未雨过天晴,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另外,澳元有望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人民币与澳元直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为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中澳两国央行去年曾进行了300亿澳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
数据显示,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成,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五大进口国。吉拉德表示,这将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好处,不仅将有利于澳洲大企业,也将令希望涉足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受益。
其实,此前客户有留学、旅游需求时,也可很方便地到银行网点进行人民币对澳元之间的兑换,那么此次开放的直兑交易有何不同?白茹冰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以前客户购汇时,银行系统需要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将美元兑换成澳元,相当于兑换两次,成本会增加。而实现直接兑换后,人民币对澳元汇率无需经过美元计算得出,汇兑费用应当有所减少,但具体减少比例需根据市场情况、银行报价计算。
杨秋利指出,人民币直兑澳元可以减轻进出口企业的兑换成本、降低兑换风险,但对于居民旅游、留学方面的影响微乎其微。据他测算,直兑后,兑换费用可降低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北京商报孟凡霞) 人民币走势悖论与未来政策选择
今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诸多令人关注的事件,如日元和欧系货币同时贬值、全球潜在的汇率战以及美元走强等。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汇率, 因为对不同事件的不同解读,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最终决定人民币汇率?这似乎超出了经济学的解释框架,因而也预示着在汇率政策的选 择上,需要有更多维度的考虑。
2013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升值的态势,截至1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了6.2136的历史新高。但此后的1个 月,人民币开始小幅贬值。到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24,回到了去年12月中旬的水平。进入3月,人民币汇率重新进入升值通道。在境外远期市 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和境内的即期市场走势完全相符。在经历了2月份短暂的贬值预期后,目前香港12个月的人民币NDF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 新呈现出升值趋势,甚至又创出了新高。
一般我们在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的时候,内部因素主要是看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和进出口的情况;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和由此 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向。从近两三年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情况看,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基本一致,最终的结论基本没有争议。比如去年9月份人民币升值,就和国内经济筑 底企稳、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相关,二者的指向均是人民币升值。而回顾2011年人民币突然贬值,也和国内经济开始走弱,贸易顺差收窄,全球资本 回流发达国家有关。
如今面对人民币在历史高位震荡但螺旋上升的走势,我们从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并没有发现特殊的端倪,因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利好消息早在去年外汇市场中得以体现。外部因素倒是值得关注,但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之间却发生了冲突。
一是全球潜在的汇率战。日本安倍政府上台以后,将通货膨胀目标从1%提升至2%,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直指日元汇率。去年9月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近20%,而日经225指数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30%。
一个主要国际货币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近20%并因此获益,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再者,由于今年2月的G20会议没有认真对待 日本操纵汇率的议题,一些和日本经贸往来密切的新兴经济体,甚至英国及欧元区各国在经济仍未走出困境的情况下,也开始考虑延续或者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力 度,让本国货币走弱。由此推论,人民币必将升值无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美元走势。进入2013年以来,美元开始持续走强,截止到3月29日,美元指数(DXY)达到83,较年初上涨近4%,是近9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轮的美元上涨可谓独领风骚,实现了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全球主要货币的全线上涨。
和年初相比,美元兑欧元、英镑、日元分别上涨了3%、8.5%和6%。2010年年中,美元也曾出现一轮上涨的行情,在2010年6月初时,美 元指数曾达到过88的水平,较2009年9月出现的76的最低点,上涨超过15%。从这一点判断,人民币应该贬值,至少不应该又在3月创出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币走势怎么看,对人民币走势的原因如何分析,有两点值得我们考虑:第一,如何理解和研判人民币未来的走势;第二,我们应作出怎样的政策选择。
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人民币仍处在升值的通道。全球的潜在汇率战在推动人民币走强方面自不必说。需要解释的是,美元走强实际 也并不意味人民币的走弱,这和此次美元强势的背景关系密切。回顾历史,2010年出现的美元上涨,主要是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全球资本出于避险的需要回 流美国造成的,美元作为全球主要锚货币的避风港效应较为明显。
这一次美元升值主要和美国经济基本面关系密切。由于美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复苏,全球资本为了追求更大的投资回报而选择了回流美国资本市场,造成美元升值。这表明,全球资本仍然倾向风险较高的投资,只不过这一次美国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避风港变成了投资天堂。
我们从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的情况也能得到佐证。今年前两个月,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市场资本净流入已达到376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全 球资本流向的动因没有发生变化,意味着资本流入仍将在未来推动人民币走强。再把时间拉长一点,如果美国经济能够保持复苏势头,今年四季度美联储就可能选择 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届时美元很可能真正进入一轮"强美元"周期。
不过,在其他货币走弱的情况下,美元强势一定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回暖势头。到时候,美国迫使与其经贸关系密切的经济体,比如中国的货币升值的概率就会增加,人民币也许就又要被迫升值。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国内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退。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由于中国劳动力充足,低工资抑制了通货膨胀,进而缓解了汇率上升压力的情况可能被逆转。伴随着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因为工资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就会传导至汇率,这种潜在的升值压力不容忽视。
经过上述分析,第二个问题的结论较为明确。我们认为,尽管去年4月央行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空间,标志着市场力量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在加强,但是保留干预的权力仍是适当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2013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为6837亿元,是2012年12月的5倍,比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新增规模4946亿元还要 高,也是外汇占款有记录以来最大月度增幅。尽管这里有因为年末的季节性因素,企业和居民换汇意愿上升的原因,也和央行又开始干预外汇市场不无关系。2月份 人民币突然回调贬值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也认为,在今年的货币政策中,适当保留干预手段完全应当的,甚至人民币小幅贬值也应该是一个政策选项。毕竟,人民币汇率仍应该维持稳定,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币国际化,较大的、单边升值不足取。(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上.证.李.建.军) 格罗斯:谨防货币红牛
北京时间4月9日上午消息,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联席首席投资官、有"债券大王"之称的比尔-格罗斯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全球央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相当于"货币红牛",投资者应当担心狂热之后会发生什么。
格罗斯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目前为了重振美国经济每月向金融市场注入850亿美元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他表示,日本央行自己的大规模债券购买举动相当于这种流行的能量饮料,给股市大涨添加燃料。
格罗斯表示:"金融市场真正地在享受一场预期的日本风味'红牛'盛宴。"他认为,低利率、激增的信贷和额外流动性正在对全球经济活动生成一种"僵尸元素"。
格罗斯表示:"我们不一定要为这种红牛产品背书,但是我们承认其为金融市场提供能量的能力。货币红牛可以一时感觉良好,它没有太多卡路里,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确实会对资产价格有一些负面后果。"
他警示称,零利率最终将拖累盈利增长,便宜资金导致相对压缩的利润空间、负增长和裁员。
格罗斯指出,自金本位告终以来,全球信贷市场总价值以指数方式扩张,从上世纪70年代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了目前的约56万亿美元。
格罗斯表示,信贷市场的庞大规模与持续低利率相结合,引发了货币政策是否有利于经过通胀调整后增长的问题。
格罗斯表示,债务悬垂同样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迅速增长的公共债务令发达国家增长前景受阻。他表示:"除非我们最终去杠杆化,否则经济很难扩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