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拷问国际评级巨头 本土信用评级发展正当时

2009-01-12 02:55 57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全面冲击着全球金融业,并已经影响实体经济。这场由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危机让人们开始反思国际评级机构暴露出的问题,推动本土评级业的发展时不我待。在此间举行的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的地位与作用论坛上,与会官员和专家就此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从金融技术角度来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评级机构对那些高风险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而在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又一改此前的态度,大幅下调这些产品的信用评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震荡。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受到各界的抨击,其在金融危机中的推动作用广受指责。10日举行的论坛专门以此为主题,寻求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之路。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提供的资料显示,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三家评级机构评定了大量华尔街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中大部分都被评为非常吸引人的AAA级,直到房价大跌、止赎爆发后,才下调这些证券的评级。紧接着,这些证券价值大幅蒸发,将全球金融系统拖到了“悬崖边缘”。

    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说,全球信用评级业被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家机构高度垄断,评级结果雷同,极易产生共振,表现较强的顺周期性。他解释说,经济繁荣时,市场预期乐观,风险溢价较低,信用评级偏高,助长市场投机气氛,造成经济过热;经济不景气时,市场预期悲观,风险溢价较高,信用评级偏低,加剧经济衰退。

    据介绍,2007年美国次贷资产规模为1.3万亿美元,而三大评级机构通过提供次贷评级服务获取的总收入为18亿美元,利益驱动带来评级的缺陷。

    朱光耀指出,打破现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局面,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大力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这成为金融危机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信用缺失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提供的一个最重要的反面教训,由此出发讨论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很有意义。

    据介绍,美国评级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国内信用评级的新需求,带来了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机遇。正是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外资掌控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80%的份额。

    与会人士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看还很薄弱,需要抓住时机,建立具有自己品牌的、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说,金融危机创造了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性机遇,信用评级市场需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高潮,而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这是一次本土评级机构崛起的历史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认为,在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评级机构的公平、公正、独立性,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同时强化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他透露,人民银行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研究起草征信管理条例,其中重点是要规范评级机构、信用登记机构等,规范各方面的权利、业务、责任,共同来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