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约20%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易出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答案是:有大约20%左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容易出风险的。近两年,各方一直对于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有多大存在争议,但截至目前,似乎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总量,各方都意见不统一。
中国到底有多少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存在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答案是:有大约20%左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容易出风险的。
周小川是在昨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记者会上透露出这一数字的,这一表态或许也是截至目前金融高层对此问题最为“量化”的表态。
对于风险的解决之道,周小川称,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还应该考虑通过改革、通过引进新的金融工具、通过规则的制定和调整来使得一些有综合收益或者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融资能够获得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支持。
地方债规模存争议
周小川昨日称,根据银监会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别的划分,可以划分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里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项目型的贷款,也就是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但都是些有收费能力的贷款。这类贷款如果银行掌握得当,事先分析到位的话,不一定会出现偿付上的问题。
再有一部分贷款是有抵押和质押支持的。这部分只要抵押品和质押品不出现巨大变动,这个风险也是可控的。
剩下来的大约20%左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才被周小川视作可能是存在风险的。周小川说,这些可能是公益性的,它本身没有收入来源,要靠地方财政运用未来的其他收入综合进行偿还。这部分平台贷款是大家比较重视的,也是容易出风险的,还涉及到地方政府做的有些担保或者保证是否恰当的问题。
近两年,各方一直对于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有多大存在争议,但截至目前,似乎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总量,各方都意见不统一。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底有多少地方债务,这个数字至今为止仍是模糊的。在全国没有统一统计口径的情况下,问题会非常严重。”普华永道合伙人张国俊说。
对于具体的风险,专家看法也分歧明显。
张国俊认为,面对地方偿债高峰期的到来,政策必须对其做出适当性安排,以化解隐藏的兑付风险。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分析师唐建伟也提醒,在信贷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其他融资渠道,特别是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大幅增长,其中不少投向了房地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需要进行监管。
但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社会对地方债务问题过分担忧。在李慧勇看来,地方政府从事的公益性项目,必然会造成财政赤字的出现,政府债务问题应是个常态。“只要能保证地方政府担保信用等级,也就是能严格按照公开的预算安排、继续发行新的债券,就能保证地方政府债务的可偿付性问题。”
通过改革“泄洪”
眼下,监管层已在着力管控风险。
据报道,银监会已内部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讨论稿),除了重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要“控制总量”外,该文还明确提出“隔离风险”的监管思路要求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均要建立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严防地方融资平台变相融资。
讨论稿中,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将购买持有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审批权限上收至总行,同时“各银行不得为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不过,周小川对于如何解决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更强调通过改革融资方式解决问题。
“若能这样的话,既可以在未来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种方式所隐含的风险,又能够创造出一些支持中国现阶段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所需要的融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既关注它的风险,同时也要对它进行分类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防范风险,同时也能看清楚下一步改革和金融创新需要朝哪个方向走,以便把现在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周小川说。
对此,张国俊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大力推动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