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货币清算落实两岸金融合作

2013-02-18 10:30 1166

  过去20年来,许多台商将生产基地移往大陆从事经济活动,金融业是特许行业,却受限于两岸金融往来限制,无法前往大陆。迟至2009年11月16日,两

  过去20年来,许多台商将生产基地移往大陆从事经济活动,金融业是特许行业,却受限于两岸金融往来限制,无法前往大陆。迟至2009年11月16日,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两岸金融合作才开大门。  

  但是大陆主管当局对金融市场的管制相当严格,且陆方加入WTO时又是以开发中国家的身分加入,因此各项金融保护不用大幅开放。因此两岸的金融MOU让台湾金融机构取得入场券,也跟外商一样排排队,并无特殊优惠。直到再过半年,两岸签订ECFA,在早收清单中,加入准入条款的放松,台湾金融业才算是拿到“贵宾券”,大幅放宽时程及业务的项目。  

  2012年8月31日两岸更是正式签署《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之后台湾“央行”宣布由“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担任新台币清算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担任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今年1月25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人民币清算正式上路,完成建立清算机制的“最后一里”,更是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货币直通好处多多 

  两岸货币清算的业务正式展开后,岛内外汇指定银行亦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放款、汇款、贸易结算以及理财,甚至能承作人民币衍生性商品业务,其数量和规模远大于境外金融中心,因此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业务量将会大增。  

  开放初期人民币业务首波将以存款、汇款为主。但有关人民币理财商品,岛内投信投顾业者已摩拳擦掌、抢攻此热腾腾的人民币商机。预期岛内第一季就会掀起一股人民币计价点心债热潮,岛内已发行点心债的投信包括宏利、汇丰中华、施罗德、永丰等,多数业者较倾向从现有商品新增人民币计价,而非募集新基金。但日后推出新的基金,就不在话下。据悉人民币保单,最快也在下半年会推出。而券商及期货商,也都有规划产品,伺机推出。台“金管会”也表示,采循序渐进的开放原则,先开放成熟度高、风险较低连结至大陆地区利率、汇率、股权类标的资产。  

  其实,两岸资金流动后,不是只有台湾获利。另一头的受惠者应是大陆的企业。未来台湾的资金进入大陆,可以帮助大陆解决窘困的信贷问题,让过去难以取得融资及金融协助的民企获得资金活水。两岸金融合作,双方的红利,将难以胜数。

  人民币境外中心台湾可能超过香港 

  香港自2004年开办人民币存款,初期仅开放个人存款。人民币存款增加速度很慢,到了2009年11月,香港才累积到人民币600亿元规模,但至去年年底已有6000多亿人民币。人民币存款占总存款的1/10。以此推估,台湾有32兆元的存款,1/10为3.2兆元,人民币在台湾的资金池,就也可能达6,500亿元。香港目前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台湾未来极有希望超越。因为台湾有台商在大陆实质的投资,台湾与大陆金融的MOU 及ECFA 都陆续在进行,人民币的资金回流机制,远胜于港。因此可以看好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首席地位,且因人民币存款利高,又有升值空间,存款转换速度,不用像香港费时八年,恐三、五年即可达成。  

  再以去年1-8月大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贸易总额约11.15%推算,两岸2012年贸易总额大陆海关统计是1,689亿美元,其中的11.15%为188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大约是1,198亿元,规模相当可观。另外,台商赴大陆投资非正式统计累计逾2000亿美元,又根据环球金融同业电信协会(SWIFT) 的统计,去年7、8月台湾与大陆及香港的银行间款项支付,其中已高达24%是以人民币支付,而这是之前两岸尚未有货币清算安排下、透过境外金融中心(OBU)及海外分行的结果。  

  由于新台币与人民币并非国际流通之准备货币,人民币又受限于外汇管制无法于国际自由流通、兑换。两岸货币不能直通,贸易投资金额往往透过美元进行计算。过去几年,尤其是金融海啸后,美国透过量化宽松政策救经济,美元币值相对的不稳定。对企业,对个人都造成很大的困扰。未来两岸货币直通后,对于企业的立即好处是可节省经美元换汇的麻烦及手续费,也可免除换汇的汇兑风险,不但可增进企业经营效率,也可提升企业资金调度的灵活性。  

  结语   

  金融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支援经济发展,然观察台湾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岛内生产毛额比重,在过去10年间,从2002年的8.02%一路降到前年的6.32%,2010年才从6.32%提高到2011年的6.56%。由岛内生产总值的数字变化来观察,显示台湾地区金融业的发展速度,似乎不如其他产业以及港、新加坡等邻近地区和国家。  

  有鉴于此,未来主管机关除了“除弊”,更需要“兴利”的措施,方能提升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兹就笔者所感提供几点浅见,以供参考:  

  一是两岸金融法规、业务限制应尽速松绑,共同提升金融竞争力 

  两岸在参股、合资持股上限放宽限制,同时在经营业务方面,也应大幅放宽,例如争取扩大台资银行业务范围、承作人民币业务的规定期限与范围放宽、合资的证券公司可从事A股经纪与自营买卖、台资产险公司可承作更多保险商品。让金融支持产业、服务人民。  

  二是大陆银行仍有信用管制问题 

  大陆银行放款主要仍集中在国有企业,而且对于民间企业放款与金融市场体制也并不健全。最近信贷问题严重,危及广大民营企业,甚至产生国进民退的现象。问题改善需要外来技术与制度协助,而台湾银行业的发展经验,例如信保基金制度,正可对大陆有重大帮助。  

  三是大陆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势必要开放本身的证券期货市场 

  争取大陆给予台湾的证券期货业者“全资、全照”的“准国民待遇”先行进入,培养竞争环境并以台湾经验帮助大陆完善各项多层次市场的架构。  

  四是为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做好准备  

  未来台湾若欲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起步已稍晚,不仅两岸清算机制已落后香港甚久,而国际金融业务与经验也不及新加坡。但是两岸透过ECFA的贸易连结与对大陆长期贸易顺差,将是我们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我们应把握此一契机,透过两岸货币主管机关更紧密合作,循序渐进地互开资本帐,甚至透过货币互换,让人民币市场业务的纵深扩大,循序推动两岸金融往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并与国际接轨,让金融业不只赚两岸的钱,更能赚国际的钱。  

  五是双方应建立外汇合作、换汇机制,共同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金融危机源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及其不确定性。未来金融危机还会持续发生。两岸应携手合作,共同发展防御机制及问题解决机制。人民币要国际化尤其应严防金融大鳄的攻击。两岸应建立金融人才训练及专业证照互相认证的体制,共同培育优质金融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金融支援产业,共同增强大中华经济圈的实力。(台大经济系教授、台政会财金组召集人林建甫、台政基金会助理研究员周信佑)

0
标签: 两岸 大陆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