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关”建设提速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沿海沿边水运口岸密集分布,各省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空运口岸基本覆盖,沿边陆路口岸按需设立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相关部门和单位实现了“大通关”数据共享和联合执法,提高了口岸综合执法水平,发挥了综合治理的强大威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口岸开放有序推进,口岸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口岸运行安全畅通,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快速发展。
“这一天,我们整整盼了6年!”10月11日,海南洋浦经济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倪强激动地对记者说。
当天,洋浦口岸神头港区顺利通过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大口岸、大物流为支撑的“一港三基地”建设步入快车道。海南省海防与口岸办主任周功民表示,未来5年洋浦港口岸货物吞吐量将达亿吨,有望成为我国南海最大的港口之一和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运枢纽。
口岸开放有序推进
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口岸发展不断提速。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经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284个,其中水运口岸138个、陆运口岸83个,空运口岸63个,分布在沿海(146个)、沿边(111个)和内陆(27个)地区。较10年前新增对外开放口岸40个,扩大开放口岸45个。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沿海沿边水运口岸密集分布,各省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空运口岸基本覆盖,沿边陆路口岸按需设立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
口岸运行安全畅通
10年来,我国口岸建设不断加强,口岸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口岸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口岸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来自国家口岸办的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达6207.9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16.16亿吨、进出境人员2.35亿人次,进出境运输工具2227万辆(艘、列、架次);2011年,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达3.64万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33.17亿吨、进出境人员4.31亿人次,进出境运输工具3214万辆(艘、列、架次)。10年间,这4组数字分别增长4.9倍、1.1倍、83.4%和44.3%。
口岸的服务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顺利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抗震救灾、防控非典疫情等突发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子口岸建设提速
经过10年发展,我国电子口岸跨部门联网应用项目达69个,入网企业约66.4万家,日处理电子单证数量达130多万笔,电子口岸门户网站日点击率超过560万次。
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相关部门和单位实现了“大通关”数据共享和联合执法,提高了口岸综合执法水平,发挥了综合治理的强大威力。
电子口岸为进出口企业构建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与口岸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物流、加工贸易和中介服务等机构的互联互通,大大简化了企业通关手续,缩短了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