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投行看淡中国经济 建议财政加码
随后,美银美林和摩根士丹利也分别将中国2012年全年的GDP预期由原来8%调降至7.7%和由原来8.5%下调至8%。从6月份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到最近一个月内多次的逆回购操作,央行举措的变化可见其对于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的考虑仍有所“纠结”。
最新公布的7月份部分宏观数据出人意外地超预期下滑,眼见二季度未如预期成为经济见底回升的拐点,德意志银行、巴克莱资本、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近日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尤其是后三者今年来均首次将增长预期调至8%以下。
“国际投资者目前对中国经济持谨慎态度。”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表示。她刚刚结束为期一个多月的欧美路演。“总体上,大型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中长期形势持比较乐观态度,但从海外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对冲基金比较关注的短线投资前景,他们对中国经济现在比较谨慎。”
在“稳增长”措施层层加码的当下,货币政策调节的有效性也开始受到质疑。有受访人士表示,从欧美国家已实施效果来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显得有限,未来仍需财政发力。
外资投行看低经济预期
由于已披露的7月份数据中出口与PPI等数据不甚乐观,巴克莱资本率先将中国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从8.1%下调至7.9%,并称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下调。德意志银行紧随其后将中国2012全年GDP增长预期由7.9%下调至7.7%。
随后,美银美林和摩根士丹利也分别将中国2012年全年的GDP预期由原来8%调降至7.7%和由原来8.5%下调至8%。
“保七即是软着陆。”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甚至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尽管通胀已显著回落至2%以下,但近期反弹的楼价正成为政府放松货币政策的主要隐忧。抑制楼价和保增长将反复左右政策的导向。他由此判断住宅楼价的反弹可能制约中国政府出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政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环比上涨0.14%,其中有50个城市上涨,上涨比例超七成,这也是2011年5月以来房价上涨城市最多的一个月。
对于多家外资机构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举动,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5月多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实施以来,市场一直期待7月中国经济数据能够回升。但7月宏观数据并不理想,虽然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基本稳定,但工业生产却继续下降。其中新增贷款大幅弱于预期,对投资的支持作用也未体现。另一方面则是政策放松步伐慢于预期。例如降准预期多次未能兑现,新增中长期贷款比例较低,对投资支持仍然不足等。
“政策放松慢于预期也有多个原因:例如中国正面临新一轮政治周期更迭的关键时期;房地产市场回暖,房价上升与调控目标相悖;食品价格走高,未来通胀值得警惕;劳动力市场暂时仍然稳定。”沈建光表示。
他看来,政策力度与频率低于预期将使得三季度中国经济或将继续走低。而企业产量减小,也会使得未来劳动力市场承压,他预计今年宏观拐点将从三季度推迟到四季度。
这与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最新报告中的判断一致。
“由于出厂价格下跌拖累销售收入增长,企业盈利可能会在三季度进一步恶化。”汪涛认为。
CPI引领下的政策“摇摆”
8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的活动中,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媒体表示:“不排除任何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这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在适当的时候还是会降准和降息。
“我预计下半年还有一次降准和至少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沈建光的理由是当前保增长是全球目标,货币政策已经集体走向宽松。眼下国内通胀下行或为降息创造了空间,外汇占款继续减少,也需要继续下调准备金率应对。
央行8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达256575.17亿元,较上月净减少38.2亿元。这是继4月份以来年内第二次出现单月外汇占款净减少。
然而就在21日一天之内,央行突然开展了总计2200亿元逆回购。其中,7天期逆回购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700亿元,创下了单日逆回购规模的历史新高。2200亿元中,除去500亿元当日逆回购到期对冲,单日央行净投放资金量达到1700亿元,这一规模约等于下调一次存准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量的40%。
从6月份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到最近一个月内多次的逆回购操作,央行举措的变化可见其对于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的考虑仍有所“纠结”。
一个显见的现实是,上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欧美,巴西、印度、中国、韩国等多国央行纷纷采取放松货币政策应对,但从目前全球各国经济现状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欧元区二季度环比萎缩了0.2%,同比则萎缩0.4%。 欧元区和欧盟6月份的失业率分别达到11.2%和10.4%,均分别高于去年同期的10%和9.5%。
目前美国利率基本上是零,欧洲主要国家也在1%左右,货币宽松的效果并不显著。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限的。”李晶表示,“到目前为止,8月份并无货币调控政策出台,政府对于通胀反弹的顾虑仍在。”
眼下一个不好的消息是由于美国中西部干旱导致尤其是玉米、大豆大幅减产,近期农产品价格在全球攀升较快,而中国又是玉米、大豆比较大的消费市场。
“一旦银根放松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抬头,现在政府可能要看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的走势,然后再来调控货币政策。”李晶表示,“我们仍预计三季度可能降准。”
财政支持重在落实
与央行在选择政策刺激的摇摆不定相比,实体经济却是继续走跌。
23日,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公布了8月份初值为47.8,比7月份下跌1.5个百分点, 创下9个月以来最低值。其中,反映制造业产能的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和新增订单指数同时出现下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这显示制造业经营活动仍然低迷不振。他建议决策层加大政策刺激的力度,通过推动基建投资回升才可能达到稳增长、保就业的既定政策目标。
“当前的稳增长实质的确是短期内稳定投资,但应该明确是稳投资就要求支持有效的投资需求。”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铁路建设、银行业、通讯通信等新增长点上,尤其要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
“这就要求政府把落实民资准入的操作细节落到实处。从税收、行政审批流程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她说。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微博)8月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首先应将已出台的政策落实,尤其是最大减税项目——“营改增”的落实。
目前这个减税项目在某些试点行业却遭遇了“不减反增”的尴尬。山东省经信委交通物流处处长谭颜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营改增不仅没有降低运输类物流企业的税负,反而给企业增加了更多的税收负担。
“营改增”后,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而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而在此之前,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与服务两大类,分别征收3%和5%的营业税税率。
他表示,交通物流业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大投入、薄回报的现状仍需要政策大力扶持,根本不具备纳税11%的能力。就山东的情况看,如果按目前试点执行,70%以上的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了。
“营改增”在已试点地区面临的尴尬,对于结构性减税的完善也带来了启发。
刘尚希建议应该按行业来确定减税程度,而不是按区域。“按行业推进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可以完善税制,并且还可以促进结构调整。”他表示,“财政发力应集中在企业转型与升级上,而不是促投资搞项目。”
9月1日开始,北京将成为新一个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城市。而根据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