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迈进口岸经济时代
自1993年河口口岸恢复对外开放以来,红河州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了口岸配套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功能日臻完善。与此同时,红河州在口岸管理方式“破题”,相继出台了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效推动了口岸“大通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8月的河口,热浪袭人。然而,比河口更热的是这里的边境贸易。每天早上8时,随着国歌声毕,河口口岸准时开关。背着菜篓、拉着小车的越南边民争先恐后地跑过南溪河公路大桥,希望在通关时排在前面,到市场后占个好位置。记者注意到,在河口县城的越南商贸街,每天都可以看到越南小贩热情地向边民和游客兜售各种越南商品:咖啡、柠檬、橡胶鞋、日用品……“这些场景,一年365天,天天在这里上演。”河口县商务局负责人如是说。
河口是云南最繁忙的口岸之一。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每天经河口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货物量激增,出入境人数平均达到每天1万人次。
“河口边境贸易的繁荣,标志着红河州迈进了口岸经济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副州长谭萍说,河口、金平、绿春3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848公里,拥有河口铁路口岸、河口公路口岸、金水河公路口岸3个国家级口岸,有8条边民互市通道,还有中越双方认可的18条民间习惯性通道,这些构成了红河州发展口岸经济的重要平台。
多年来,红河州始终把发展口岸经济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口岸建设力度,一系列改善口岸软硬件措施的实施,让一个“大进大出的桥头堡”前沿城市呼之欲出。
自1993年河口口岸恢复对外开放以来,红河州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了口岸配套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功能日臻完善。2006年8月,正式启动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0万平方米;2009年9月,河口公路口岸联检大楼竣工,连接中国河口北山片区和越南老街金城商贸区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与中越铁路大桥、中越南溪河公路大桥共同构成连接中越两国的重要通道;2011年10月,总建设面积25717平方米的河口公路口岸联检楼配套査验货场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红河州在口岸管理方式“破题”,相继出台了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效推动了口岸“大通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河口口岸实现铁路24小时、公路15小时通关,缓解了通关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和旅客的通关需要;河口口岸被批准对持有护照的游客(包括第三国需出入境的游客)、商务考察人员办理落地签证手续,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被定为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下“一站式”通关试点口岸,口岸的通关与服务、速度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河口口岸4条自助查验通道投入使用,成为云南省首家建成使用自助查验通道的口岸;实行口岸并联式便捷通关模式,实现了实物流和单证流分开,减少了货车在口岸的周转时间。
随着口岸硬件软件改善,滇越贸易前景大好。2011年,红河州口岸进出口货值9.97亿美元,增长19.2%;进出口货运量248万吨,增长46%;出入境人员408万次,增长10%;出入境交通工具15.89万辆(列)次,增长32.4%。口岸经济的日趋繁荣,促进了红河州与东南亚国家逐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报记者 陈保江 马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