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银行业群发“禁担保令”
连月来,深圳银行业以集体性默契行动秘密排查深圳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科智)的贷款担保,据业界信息称,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智)分别于9月8日、9月28日、10月16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让银行业界感到不寒而栗。
“按照公告所称,中科智出现了重大的管理风险、业务风险以及资金链风险。在尚难明朗预期之前,银行只能先行排查所有的担保贷款,寻求风险控制。”深圳某银行人士称,中科智累计担保金额超过600亿元(中科智控股集团网站数据),假如真出了问题,倒霉的同样还包括银行。
深圳银行业排查的同时,同样以高度的默契向中科智发出了担保禁入令,即从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两个层面限制中科智新的贷款担保。这一市场禁入令被中科智新加坡公告表述为,一些银行不再允许中科智进行贷款担保。
担保杠杆远超行业警戒线
中科智问题从混乱的贷款担保保证金问题上引发。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和央行、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倾斜,使得担保公司从2004年初的行业洗牌中解放出来,并以雨后春笋之势,获得了极速发展。其间,担保公司正常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其自身资本金规模和担保保证金弹性。而当公司资本金无法极速扩张时,只能通过担保保证金弹性来争取承担更多的贷款担保。
“民营担保公司要实现资本金扩张,难度很大,即使有了一定的扩张,也赶不上贷款担保规模扩张的速度。”
深圳某银行中小企业部人士称,该银行主要合作的担保公司是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下称担保中心)和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两家都有政府背景,即使偶尔和民营担保公司合作,也会要求很高比例的贷款担保保证金。这样一来,不少民营担保公司只能做个人贷款,主要是房贷、车贷的担保业务。
但中科智似乎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以1999年成立、注册资金为7.57亿元的深圳中科智为基础,至2004年9月转成立中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智担保集团,英文简称COGL),直接控股深圳中科智在内的15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公司,进而形成了中科智、中兰德两大公司贷款、个人贷款担保序列。在此基础上后来又有了中科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智控股集团),控股包括中科智担保集团在内的,旁及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私募基金、贸易融资和房地产融资等其他子公司,控股参股企业达30余家。不足10年时间,中科智系巍然成形。
深圳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科智系近年来股权变更异常复杂,但就其引进资金来看,也主要是以中科智担保集团名义引入的亚洲开发银行、花旗亚洲企业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GE商务融资集团4家,分别注资(含增资)1242万美元、3090万美元和3046万美元、5000万美元。以2007年10月引进的GE商务融资集团为例,其5000万美元获得了中科智担保集团7.8%的股份。
以中科智担保集团所拥有并已列名的10余家担保子公司各自的资本金汇总计,约在20亿元以上。另据中科智担保集团官方网站称,其截至2007年12月底的集团合并净资产超过22亿元人民币。
担保公司担保额的放大倍数按照行业规定一般为资本金的3倍到10倍,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一般会将放大倍数控制在4倍到5倍,也就是说担保公司要缴纳的贷款担保保证金应为所担保的贷款额20%至25%。若以中科智担保集团2007年底资本金为30亿元计,相对应的贷款担保余额应为120亿元至150亿元之间。
“比如担保中心和高新投两家,最初合作时,我们收过10%到20%的贷款担保保证金,目前已经不再收取,两家在我们行有大量的存款。”深圳某银行中层人士称,他们对民营担保公司一般会收取更高的担保金,可能是贷款额的50%,也可能是100%。而在风险分担比例上,可能会让像担保中心、高新投这样的担保公司分担80%、90%,对民营担保公司则要其100%承担。
该银行中层人士继称,“我们从一些中小企业了解到,本该由担保公司缴纳的保证金,被担保公司转嫁到了中小企业身上,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只能拿到实际贷款额的80%,甚至更少,而担保公司照样收取它贷款额1%的担保佣金。如此行业潜规则之下,担保公司再也没有资本金杠杆约束,杠杆作用可以大幅放大。”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让深圳的银行业感到后怕,并在对包括中科智在内的所有担保贷款排查的同时,向中科智发出了贷款担保禁入令。中科智10月16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承认了存在部分银行限制贷款担保的事实。
针对张锴雍的强制令
对中科智系创始人张锴雍来说,他不仅接到了来自银行的贷款担保禁止令,还接到了中科智债券外方持有人依据《马瑞瓦禁令》对其本人发出的单方强制令,即要求张锴雍向中科智担保集团通报其资产情况。
这一事态见诸中科智担保集团10月16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该公告称,COGL已收到了《马瑞瓦禁令》中的针对董事长张锴雍的单方强制令,要求他向COGL通报其资产情况,并冻结了他的某个人账户。
中科智之所以需要发布类似公告,因为其2006年11月发行的1亿美元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加之其未能按照债券契约条款的规定如期提交其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财务报表。
这3份公告直接导致了10月21日穆迪对中科智评级的下调,即将中科智家族评级和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3调低为Caa1。这已是近两个月内的第二次下调。
负责中科智项目的穆迪分析师严溢敏对本报记者称,该笔债券年利息为10.5%,债券为期5年,共需支付5250万美元利息,每年支付1050万美元,每半年支付一次,这也就是说11月29日前中科智要支付本年度第二笔利息即525万美元。
“除利息支付担忧外,假如中科智在30天宽限期届满前仍未能提交其财报,穆迪对该公司在其目前的财务和流动资金状况下回购其债券的能力同时感到忧虑。”
十分蹊跷的是,发布这3份公告的英文公司名称为CHINA ORIENWISE LIMITED(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的注册地竟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而《马瑞瓦禁令》恰是英属法系中较早的关于财产保全的法令。来自深圳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深圳中科智2002年10月变更过一次住所,地址即为英属维尔京群岛。
事实上,中科智9月8日、9月28连续发布公告,均是针对中科智担保集团(COGL)及其在内地子公司涉嫌商业欺诈作出说明。公告显示,某些董事会成员已经收到在COGL及其子公司商务活动中涉嫌商业欺诈的告知函件。一个由COGL董事会指定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于8月25日成立以调查由此引发的指控。调查委员会已经选派了律师及其他专业人士作为顾问来帮助其开展调查工作。但现在,调查委员会已经解散,董事已经离职。
令业界顾忌的是,这个调查委员会的领导人是中科智担保集团4家外资股东委派的4名董事,随着这4名董事的离职,不排除发生外资股东变动的情况,进而会令中科智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中科智系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张锴雍除担任中科智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外,还担任中科智担保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进而担任深圳中科智的董事长,以及深圳市中兰德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兰德,本世纪初中科智曾引入香港兰德公司500万美元资金)的董事长。
最终买单者:银行还是中科智?
同样让银行界感到紧张的是中科智系的股权结构。这从同样由张锴雍任董事长的深圳中科智、深圳中兰德两家公司可见一斑。
深圳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从2000年5月到2008年10月,深圳中科智曾发生住所、股东、名称、董事成员、经营范围变更达18次之多,其中股东(投资人)变更5次、董事成员变更13次。历次变更后的投资人为RAND INTERNATLONAL(H.K) GROUP CO.LITMITED、北京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AMERINVEST GROUP CORPORATION、上海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ORIENWISE(SZ) LIMITED[汉译中科智(深圳)公司]五家,分别持有深圳中科智股权的6.64%、10%、3.98%、10.2%、69.18%,合计实收资本为7.57亿元。
至于深圳中兰德公司其注册资本为3亿元,股东则为广东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深圳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9.25%、90.75%。从2001年12月至今发生变更事项达15项,其中股东(投资人)变更10次、董事成员变更9次。
从上列的投资人中可以看到,中科智系下的公司相互交叉持股的情况十分普遍。
而在用人问题上,中科智也错综复杂。有银行业界人士透露,魏勇是中科智担保集团执行总裁,同时还兼任深圳中科智副董事长、深圳中兰德董事;周迎旭是中科智控股集团副总裁,并兼任深圳中科智董事、深圳中兰德董事。任深圳中科智董事、总经理的马煜东同时还兼任深圳中兰德的董事。
更为致命的问题是中科智在新加坡公告中所列述的银行限制担保、商业欺诈行为(内部员工做假账)、受担保的中小企业还款延误、新的担保业务放缓以及员工流失等多项事件。某银行人士称,“银行限制中科智贷款担保是外部问题,商业欺诈行为、新业务放缓以及员工流失是内部问题,两个层面结合起来无异于中科智问题的集中爆发。”
深圳中科智品牌部门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是,由于董事会、股东层面正在研究类似问题,目前无法作出答复。
但问题并不因此而终结。如果深圳银行业经过担保贷款排查后,集体向已经发生延迟还款的中小企业催收贷款,那么作为贷款担保的中科智(企业客户达6万多家)同样难以幸免。而一旦中科智资本金不足和资金流出现问题,而中科智系无法清偿贷款不良时,最后的风险又会转嫁到银行身上。最后,这样的风险转嫁又会在银行领域、担保领域形成连锁反应,担保业遭遇重新洗牌,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也会遭到损失。
其实,现在已经不是中科智一家的问题了。10月28日,广州农信社合规风险部内部发文称,从10月31日起,暂停与广东银达担保和广东番禺银达科技担保公司的合作。而广商行内部也有了暂停与银达担保合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