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短期难启动
尽管未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会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一致的监管体系,亦不排除人民币汇率会更为市场化,但笔者并不太认同本次会议之后,将加快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下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阶段,从历史上三次金融工作会议看,每一次金融系统的重大变革都源自于对外部冲击的应对,也是激发金融体系改革的内生性驱动力。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本次会议将会有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启动,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产证券化、监管系统化等问题已成为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
尽管未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会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一致的监管体系,亦不排除人民币汇率会更为市场化,但笔者并不太认同本次会议之后,将加快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亦谈到目前处于金融危机后时代,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机没到。笔者认为,目前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动力并不足,银行业高额利润的现状,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难以启动改革的障碍。
从过去5年的银行业发展历程来看,伴随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放大,其利润总额亦实现大规模的增长。尤其是最近3年,通过以资产规模及保护性利差的双轮驱动的盈利模式不断复制,银行业每年保持了30%的利润增长,且净资产回报率连续5年平均维持20%。如此优异业绩,不仅让中国银行业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金融业的成长领跑者,亦让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的前五大银行。
但是,这种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盈利模式存在明显弊端。由于信贷投放超预期的增长,导致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而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由带来利差收入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并没有出现同比例的增长,反而出现了负增长,这就导致了银行业拨备比例看似超过200%,但实际的拨备规模并不能覆盖未来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减值风险。
换句话说,目前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00万亿,导致资产方价格若出现10%的下跌,都可能导致资产出现10万亿的减值。目前银行业1万亿的拨备和200%的拨备比例看似充足和安全,但其实并不能抵挡未来资产价格的下跌。在中国资产价格泡沫
较为严重的当下,每逢实体经济出现任何一次去杠杆化和去库存化的时候,对银行业的资产状况和业绩而言都将是致命打击。
针对中国银行业目前的现状而言,要让银行业主动放弃目前过度依赖的利差收入模式,或彻底改变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经营模式,恐怕都不太现实。
同时,启动利率市场化并非利好消息,至少短期对银行业会形成较为迅猛的冲击。借鉴美国及日本的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在美国、日本银行业启动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很大,银行经营成本明显上升,破产银行的数量明显上升。但若不启动利率市场化,未来中国银行业将维持低效的规模扩张模式,不仅导致银行以理财产品高息揽储的普遍流行,更会酝酿较大的资产质量风险,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衰退的持续,中国金融体系出现新一轮的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使当前寄望于银行业自身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力不足,但面对中国银行业可能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情况,以限制规模扩张的银行业改革应尽快启动,而利率市场化则是中国银行业完善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