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本义”:引入跨国企业
“红筹公司也可以首批上,但是国际板首批挂牌企业当然应该有跨国企业,否则这个‘国际板’的名头就叫不响了。对于A股市场而言,产业资本介入相当于增添了一部分新的资金供给,这或许能缓解市场对国际板“扩容”的担忧。
蒋飞
“红筹公司也可以首批上,但是国际板首批挂牌企业当然应该有跨国企业,否则这个‘国际板’的名头就叫不响了。”昨日,一家大型证券公司投行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陆家嘴论坛期间透露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业界对于国际板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记者了解到,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本土大型券商,以及近年来成立的合资券商都已经锁定了自己的国际板潜在客户。
一些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客户资源既有优秀的跨国企业,也有植根于中国本土但在境外上市的“红筹公司”;券商作为中介机构对待这两类客户资源不会厚此薄彼。
投行遍走欧美寻客户
国际板将是继创业板之后,券商投行业务的又一座金山。但是相比于创业板,国际板的门槛更高,过去在大型国企上市项目上过招的几个“主要玩家”可能将再度垄断这个市场。这些“玩家”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主要外资投行在华的合资投行。
上述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两三年来已经遍走欧美市场,向公司潜在的国际客户宣讲国际板机会。目前汇丰银行和荷兰壳牌都已经有意在国际板上市,并已经与该公司就此进行探讨。
一家外资投行此前发布研究报告,将可能在A股国际板上市的候选企业分三类,分别为在华业务规模较大的国际跨国企业、恒指成份股企业和大盘红筹股公司。
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国际板本身的建设来说,红筹公司的回归固然重要,但其意义远不及国际跨国公司来华上市重要。因为后者包含了三方面的意义:引入国外优质的投资标的;引入先进的公司治理并使国内的会计准则、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这种角度说,跨国企业来华上市才是“国际板”的本义。
此外,国际板本身的制度安排也需要先行引入国际企业。纽交所首席执行官邓肯·尼德奥尔上周末在北京表示,纽交所仍在计划成为上证所的首批国际板上市公司之一,借此与上证所和中国监管部门更紧密合作,为制定和完善国际板的制度体系和各项具体规则提供帮助。
国内产业资本或成认购主力
国际板将为内地普通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品种,但对于国内的产业资本而言,这也是对相关行业跨国巨头进行战略投资的机遇。
鉴于境外IPO中向机构配售是重要环节,国际板的机构配售也颇值得关注。一位投行人士打比方说,去年上海汽车等国内企业曾参与通用汽车的IPO,而如果通用在国际板上市,国内的汽车企业也会考虑战略性认购。
对于A股市场而言,产业资本介入相当于增添了一部分新的资金供给,这或许能缓解市场对国际板“扩容”的担忧。
此外,即使跨国企业在国际板上市时按境外估值发行拉低了A股估值中枢,从长远来看这也将有利于A股夯实基础,符合投资者的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