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备战存贷比大限
“在存款获得近一倍的增长后,贷款与存款比率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经达到75%或以下存贷比的监管要求。同样,梁炜宁表示虽然会控制存贷比比例,但是贷款业务也会推进,信贷紧缩也使得外资银行拥有更多议价空间。
外资银行存贷比达标五年宽限期已经只剩下半年时间。
“在存款获得近一倍的增长后,贷款与存款比率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经达到75%或以下存贷比的监管要求。”星展银行有限公司董事兼候任行政总裁张在荣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对多家外资银行进行采访发现,与2010年年末存贷比高企状况不同,除了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行早已达标外,受访的外资银行如星展、华侨、东亚等均表示存贷比在100%以下,不少银行则已达到存贷比75%或以下的监管要求。
大限之下,外资银行的应对之策无非是通过吸收存款、放慢贷款来做大分母。
整体改善
存贷比达标75%的利剑一直高悬于外资银行之上。根据银监会200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这意味着无论起跑点如何,即使是在2011年获批的法人银行,也将和2007年首批成立的法人银行共同接受75%的统一标准,而这使得不少外资法人银行后进者面临较大压力。
2010年11月,有关部门特别召开外资行领导人闭门会议。据参会人士透露,当时在40家外资法人银行中,仅有花旗、汇丰、渣打等6家银行的存贷比在75%的合格线以内。
2011年外资银行的存贷比情况已经有进一步改观。汇丰高管王冬胜对记者表示,目前汇丰中国的存贷比约为65%。东亚中国2010年年底存贷比为77.9%,渣打则曾表示,已达监管要求。“对于比较早开业的法人银行来说,网点布局已经初见规模,达标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对于比较晚开业的法人银行,没有存款基础,达标压力肯定非常大。”一位外资银行高管对记者如是表示。
除了存贷比早早达标的花旗、汇丰之外,渣打、星展等银行也已加入存贷比达标行列,甚至外界曾经担忧颇多、专注企业银行业务的银行存贷比也达标,如摩根大通;恒生、东亚、华侨等银行的存贷比接近监管要求,而法兴银行等机构相关人士则表示有信心年底达标。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该行在2010年末,一度将存贷比率控制在75%以内,“从今年3月底的数据来看,我行的存贷比率已被控制在两位数以内,接近75%的水平”。
贷款增速放缓
存贷比大限将至,外资银行各有应对节奏。
标准普尔银行分析师廖强认为,外资银行可采取以下方式达标:首先,增加成本更高的定期存款或结构性存款;其次,未偿还贷款的自然下降;最后则可考虑将贷款售予第三方或母公司的批发业务分支。
“外资银行要达标,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吸收存款,做大分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今年以来,外资银行吸存力度再度加大。根据上海银监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业务取得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恢复性增长”,预计2011年整体资产规模增长20%,贷款增长17%,存款增长24%。其中存款相对于2010年的发展计划和实际增长情况均有所放缓,而贷款增速明显低于存款增速,这使得存贷比情况有所改变。
“监管红线已划定,不达标也要达标。今年一季度以来外资银行投入很大精力拉动存款,同时贷款增速下降,这也使得整体存贷比都有所下降。”东亚中国副行长林志民表示,银行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达标。
在吸收存款方面,不同外资银行应对策略不同。以企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主要依赖跨境业务来吸收存款。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有关人士表示,该行正在多举措增加存款,“继续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结算服务吸收新增存款,同时将通过积极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等方式增加存款。”
“这些都是改善存贷比很常规的方式。比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般是进口商使用,那么银行吸收企业存款的同时开设信用证,信用证是表外业务,并不占用贷款业务,所以相对会改善存贷比,改善力度不可小觑。”前述外资银行高管表示。
除了增加网点吸收储蓄存款外,上述外资银行高管表示,利用产品来增加存款成为外资银行最为常规的方式,“以往外资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回存的方式增加派生存款,但如今在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管控之下几乎不可能。”
压力依旧
虽然整体存贷比改善可观,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剩下的最后一公里仍旧不轻松。
“我们现在压力还是很大,每放一笔贷款,都要核算一下对应的存款从哪里来。”华侨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炜宁认为,尽管有存贷比指标压力,但存款与贷款的匹配也重要,这考验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
“现在达标不等于永远达标,这是一个动态概念。通胀形势如何变化、存款会不会搬家、信贷调控会继续到什么时候等等,都影响银行业务计划。”林志民说,如果能够控制在80%以下,那么达标基本问题不大,超出这一范围,银行调整起来就有难度。
央行今年已经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信贷紧缩成为银行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放慢贷款的同时如何扩张也考验着外资银行的平衡之术。“以前房贷下浮30%,企业贷款下浮10%,现在基本没有了,信贷规模降低并不一定降低盈利表现。”上述外资银行高管说。
同样,梁炜宁表示虽然会控制存贷比比例,但是贷款业务也会推进,信贷紧缩也使得外资银行拥有更多议价空间。
“贷款业务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并非强势,放慢贷款并非全是坏事,如何发挥中间业务优势才是他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郭田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