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常态化:中国成“替罪羊”?
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仍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倒不如趁此机会,实现由出口依赖型向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并且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让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给中国扣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更加苍白无力。
从去年的G20会议之后,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越演越烈,直至此次G20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两国间最高级别的会谈中就美国轮胎特保案与中国商务部启动的“双反”当面对质,似乎是剑拔弩张,寸步不让。其实各方都心照不宣,贸易摩擦已在预料之中。
单就企业而言,欧美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想尽办法来遏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所谓的国际规则来挤兑中国企业,其中可能存在同类竞争企业的幕后操纵,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从国家层面而言,贸易争端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为博弈生存空间而爆发的经济摩擦。由于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调整,贸易保护不限于某产品、某行业或某领域,只要对一国的产业、市场构成影响,就会成为贸易保护打击的对象。
事实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着眼的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核心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丧失。更有甚者,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少数人不断制造和传播“中国威胁论”,通过多边和双边途径施压,有意在其它发展中国家之间搬弄是是非非,诱发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在更大范围内滋长。此前,欧盟也多次承诺反对保护主义,但今年以来接连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盘条、葡萄糖酸钠、无缝钢管和铝箔等商品实施所谓反倾销行动,9月24日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等等行为,说明欧盟给了自己一个响亮“巴掌”。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认为,全球经济的一场大病,虽急救成功,总会留下一些后遗症,贸易战也是后遗症之一。因为全球贸易的急剧萎缩必然导致各国重新分配市场份额,这才是贸易战爆发的根源。虽然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贸易战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火爆的国际贸易争端还没有登场,国际贸易战或将成为常态。
令人高兴的是,在经历多次反倾销指控以后,中国开始成熟起来了,正在学着利用国际规则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对于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来说,与其力图获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然中国对美国肉鸡发起反倾销调查有充分的事实根据,但总归是美国“动手”在前,有被逼反击之嫌,对于一个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此举只能适可而止。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仍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倒不如趁此机会,实现由出口依赖型向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并且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让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给中国扣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更加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