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迈向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60年来,重庆金融业在见证时代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提出,要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并将在2015年初步实现目标。
1899年重庆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重庆分行开立,到抗战陪都时期,重庆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20余家,成为当时全国的金融重镇。
建国之初,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1.2亿元;改革开放之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亿元;如今,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34.2亿元,约为建国初的10000倍!
60年来,重庆金融业在见证时代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提出,要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并将在2015年初步实现目标。
变迁:单一走向多元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专家介绍说,建国初期,我国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国家银行体系。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民银行既是国家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金融组织,而且是重庆唯一的金融机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金融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一场全面的金融制度体系改革开始启动。
1984年,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在渝专门行使央行职能,担负起了在辖区内实施货币政策,负责地区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业务监管的重任。与此同时,信贷职能被分离出来,由新组建的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行使。之后,证券、保险、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相继分离,移交重庆证监局、保监局、银监局。“一部三局”的较为健全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在重庆基本建立。
据重庆营管部介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重庆辖区内拥有中资银行业市级机构28家,其中地方法人银行3家,信托公司2家;外资银行10家、代表处2家,区县村镇银行3家;证券、期货和基金法人机构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75家;保险业法人机构3家,市级保险分公司36家。金融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
“各类金融机构的引入,使重庆金融业更具国际化竞争氛围,金融行业正朝着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重庆营业管理部表示,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业机构实现利润77.3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74%,资产质量位居全国第三;证券、期货公司代理证券和期货交易额同比增长57.6%、92.7%;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35.7亿元,同比增长19.2%,保费规模位居西部第三。
影响:单调走向多彩
许多中老年人还依稀记得过去的金融生活:领工资后,除开日常开支,结余的钱都存进银行或向远方的亲人汇款,很少有其它业务可办。当时国家为了鼓励大家存款,也宣传推广“有奖储蓄”。到银行存笔钱,那就是支援建设、爱国的表现。一本浅蓝色外皮印着“人民储蓄”、内页满是手写金额的存折,基本记录了当时单调的金融生活。
今天的存取款已今非昔比了。“存”,可以交水电气费、电话费;“取”,可以领工资、养老金,此外,农民还能领到农业直补款、家电下乡补贴。而基金、国债、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等不同的金融产品都可以在银行找到。而存取的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4小时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这些巨大的变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过去,贷款等金融服务主要面向工商企业,品种单一。现在,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类、理财类产品发展迅速,网上融资、网上离岸金融、网上外汇交易等诸多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发展迅速。股票、债券、财险、寿险等也已经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庆营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增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81.4亿元,是2008年全年新增额的158.9%,同比多增160.2亿元。其中,用于购买房产、汽车占绝大多数。本报记者 刘笑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