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正规军:马上、捷信等深陷高利贷和砍头息雷区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2018年业绩相继露出“水面”!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2018年业绩相继露出“水面”!
不过,一视财经梳理发现,相比2017年的爆发式增长,去年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速放缓或大幅下滑。
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净利润达11.89亿元,较2016年的3.24亿元增长267%,而其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5.37%;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1.05亿元降至2018年的0.124亿元,同比下降高达88%。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拥有金融牌照,背靠银行、上市公司等大树,且不断增资扩股,但盈利增速依然乏力,主要是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合规成本及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导致。” 麻袋研究院分析指出。
与此同时,一视财经也注意到,消费金融行业乱象屡禁不止,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频频被投诉存“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
比如在21聚投诉年度排行榜上,马上和捷信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居榜首前十,截至到4月29日,投诉量分别高达11562件和8446件,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高利贷和暴力催收两方面。
对此,麻袋研究院方面亦分析指出,低借款利率、高逾期罚息等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当前的主流获利方式。一般通过逾期罚息、灵活还款服务费、保险服务费、提前还款服务费等多种名目收取费用,规避借款利率国家法定红线。
2018年告别爆发式增长:
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降88%
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告别了爆发式增长,净利润增速放缓或者大幅下降。
一视财经梳理发现,2018年中银、苏宁、华融等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其中,华融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1.05亿元降至2018年的0.124亿元,降幅高达88.2%;苏宁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少79%;2017年的“吸金王”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9.27%。
中银消费金融相关人表示,2018年,受资本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受限,同时资金等成本上升,导致业绩有所波动。
与此同时,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净利润未大幅下滑,但增速也出现了放缓。
中国联通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2018年实现净利润12.53亿元,同比增长5.37%;重庆百货年报显示,马上金融2018年实现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而2017年,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净利增速分别高达266.97%和8792%。
谈及盈利增速乏力,麻袋研究院分析指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拥有金融牌照,背靠银行、上市公司等大树,且不断增资扩股,但盈利增速依然乏力,主要是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合规成本及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导致。
据麻袋研究院了解,监管要求持牌金融机构风控不能外包,对于违规经营,监管给出了6张罚单,远超往年,迫使各家平台不断招兵买马、积极整改、加大研发和风控投入,再加上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参与消费金融业务,获客成本大幅度增加,种种原因导致整体营业成本增加,净利润增速放缓就不可能避免。
此外,麻袋研究院亦认为,战略定位过于保守也是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平平的主要原因。最早成立的一批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如捷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与此同时,成立于2010年的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九年以来净利润均未破亿,业绩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2018年以前业务活动范围局限于四川省内,所覆盖的经营地区与成都银行基本重合,同时也在业务发展与获客上对成都银行有着极大的依赖。获客渠道主打“线下”,以成都银行营业网点与合作商户为主,线上目前仅有微信公众号及安卓版APP—锦囊贷。
马上、捷信消费金融频被投诉“高利贷”、 “暴力催收”
除了经营业绩之外,消费金融行业乱象亦备受关注,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频频被投诉存“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
一视财经注意到在21聚投诉年度排行榜上,马上和捷信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居于前列。
截至到4月29日,马上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投诉量分别高达11562件和8446件,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高利贷和暴力催收两方面。
比如4月28日,一位王先生投诉称,“(马上消费金融)非法罚息获利,扣取还贷金额与银行显示还贷金额不一致。暴力催收,在本人同意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协商还款的情况下,不间断通过电话恶意骚扰本人,并在能联系本人的情况下套取本人通讯录骚扰无关第三方人员。且在已扣取逾期还贷金额后,威胁以恶意上门催收的方式,并要求承担非法催收费用5000元。并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进行恶意催收。”
4月29日,一位张先生投诉捷信消费金融违法收取高息,“借款共计35000元,目前已还25期,每期还款1940.1元,共计还款48502.5元,还需要继续还款21941.1元,高额收取利息。”
“被称为消费金融正规军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乱象不断,亟需规范。”
上述人士分析指出,行业乱象包括:
1、高利贷。“低借款利率、高逾期罚息等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当前的主流获利方式。一般通过逾期罚息、灵活还款服务费、保险服务费、提前还款服务费等多种名目收取费用,规避借款利率国家法定红线。”
2、砍头息。还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以“秒到秒扣”的方式收取手续费,在被借款人以“砍头息”为由投诉后,则返还了该部分手续费。
3、暴利催收。
事实上,随着消费金融领域玩家不断增加,监管政策也趋于严格。
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要不断加强自身合规风险管理,息费收取方面坚守合规底线,不与714高炮等违法违规平台合作,谨慎选择线下合作渠道商,谨防诈骗集团伪装成渠道商或渠道商违规展业带来潜在声誉风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展业、加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一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