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再加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业开放力度再加大!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梁梦雅
金融业开放力度再加大!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4月27日,银保监会宣布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业务。4月28日,证监会发布新政,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等;5月4日,外商投资期货政策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称,扩大金融业开放正是中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中国将继续坚持金融市场的基本开放战略。
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开放,要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之路,从国情出发,部分举措可以边试边改,先试点再推开。
加速金融业的国际化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一再向世界宣布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信号。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不完善,选择现在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时机是否成熟?
许旭明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不要将焦点放在时机是否成熟,扩大对外开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过去二十年,我国一直都在坚持金融市场的基本开放战略,陆陆续续都有相关举措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认为,此次扩大开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也进入关键阶段。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外资金融业走进来双赢局面的必要前提。
二是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缓冲期来临的履约践行。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是中国当时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承诺,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有能力抗击外来经济波动,已是全面开放金融业的一个良好时点。
三是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从规模上看,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为约200万亿元,世界排名前100大银行中有约四分之一为中国的银行业。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达约9%,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金融业资产规模已可与世界大国分庭抗礼。
从资产质量上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末约为1.8%,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3%,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银行业不良率到2016年底约为5.63%,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约为2%。尽管我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大背下,但仍然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水平,足以证明我国金融业经营水平不弱于世界各国,全面放宽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
“金融行业不可能与对外开放程度相背离,金融跟经济的对外开放相适应。我国要担当大国的责任,提升金融领域内的话语权。从内在要求来说,如果只是封闭在国内,很难获得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许旭明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指出,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严重落后,扩大金融开放是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
防范金融风险是核心
国际经验表明,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一把“双刃剑”。
专家认为,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对其技术溢出的吸收、新产品的模仿,不断改善自身技术水平,提高经营效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当面,它在提高金融机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外资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格局大量进入以后所引起的金融机构竞争、制度冲击和政策干扰等方面。
许旭明表示,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对我国来说,还面临不少挑战。毕竟我们和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领域发展的时间较短,在经验上还有差距。如何应对金融领域的竞争、冲击,要相当审慎对待,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专家指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内在的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而在于如何防范。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第一,要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宏观审慎管理作用。第二,要继续强化金融去杠杆和稳步推进实体去杠杆。第三,要尽快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第四,要继续秉承全面覆盖的金融监管理念。
金融监管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和监管标准,加快制度建设,加快弥补监管短板,可针对外资控股的金融机构出台相关的监管办法;另一方面,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严防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资产价格和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冲击。
许旭明认为,政府一直在推动着国内金融风险的化解和防控,无论是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梳理,对交叉金融风险的梳理,对引资银行的梳理,或是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都是为了加大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