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应当围绕其功能开展
“美国的市场开放,往往指的是广泛的市场开放,让市场主体进行创新。而市场上提到的开放,往往说的是如何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中国有相应的机制,比如深港通、沪港通等,中国经济要思考的是,存在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对于企业和公民来说,如果放开这些限制,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有这些因素,又可能会对创新带来哪些限制?在开放的过程当中,限制和监管要围绕金融的功能而开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刘慧
“美国的市场开放,往往指的是广泛的市场开放,让市场主体进行创新。而市场上提到的开放,往往说的是如何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中国有相应的机制,比如深港通、沪港通等,中国经济要思考的是,存在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对于企业和公民来说,如果放开这些限制,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有这些因素,又可能会对创新带来哪些限制?在开放的过程当中,限制和监管要围绕金融的功能而开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5月29日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如此表示。
斯科尔斯重点谈到了金融的六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辅助于交易。不管是国际性交易、市场之间实现联通,还是区块链,价值传递都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第二个功能是金融能给大型项目的落实提供资金。
第三个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传递。很多中国人都有较多的存款,这些存款可以通过开放国门来实现更好的资金收益,让晚年的退休生活可以更有保障。
第四个功能是风险管理。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来转移风险,大部分的企业必须既有风险分散,又知道在哪个地方集中资源才能够真正赚钱。
第五个功能是能发出定价和估值的信号。
第六个功能是金融市场能减少市场上的摩擦和效率低下的各种行为。
“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中国,金融系统的功能其实都是一样的,但呈现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毕竟,每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中国和欧美的国情不一样。”斯科尔斯说,今天和十年之前的面貌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市场发生着快速变化,技术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不被淘汰,这就要求进行创新。
在他看来,政府推出的治理型结构,主要作用是对机构进行监管,而不是对金融体系的功能进行监管,不过这样的平衡比较困难。因为,在一个领域监管过严会导致资源外流,可能会让很多想法导入其他行业,但监管过松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钻空子行为。所以,要了解实现市场开放的最后目标是什么,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哪些限制和监管是必要的,哪些监管是不必要的,所有这些都要围绕上述金融的六个功能而开展。
斯科尔斯表示,金融行业在开放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剧变。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推动全球社会进行创新的关键。中国应该是站在这个过程的最前沿。
目前,只有10%的美国企业产生的数据能进行有效存储和分析,最后满足客户的需求,而90%的数据是高度碎片化使用的,效率非常低下。“我们必须有相应的算法和模型,模型必须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只有这样,数据的分析才会更加有效。”
“在开放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出现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最终会带来新的附加值。在机构之内,如果有过多的规则,有时候会抑制到创新。”斯科尔斯认为,要允许市场主体更灵活地尝试和探索,如果在机制内做了过多界定的话,就需要在制定治理机制的同时去平衡好它和创新、创新自由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