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年后玉米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时至今日,距离农历春节已不足10天时间,国内玉米市场购销逐渐趋于清淡,一方面东北农户及贸易商出售手中粮源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陆续发出停产放假通知,年前备货大多接近尾声,市场心态回归理性,持续举行的拍卖成交率不断下滑,同时中储粮网站已暂停公布下期玉米拍卖。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作者:梅雨
时至今日,距离农历春节已不足10天时间,国内玉米市场购销逐渐趋于清淡,一方面东北农户及贸易商出售手中粮源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陆续发出停产放假通知,年前备货大多接近尾声,市场心态回归理性,持续举行的拍卖成交率不断下滑,同时中储粮网站已暂停公布下期玉米拍卖。就在我们认为玉米市场将平静迎新之际,市场又迎来重大利好消息——我国宣布对美国进口高粱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市场纷纷预计未来高粱进口数量将缩减,利于国内玉米消费,不过我们仍不能被利好冲昏头脑,对于年后的玉米市场而言,诸如消费转淡、进口谷物到货及拍卖等利空因素仍是不少,因此不得不说年后玉米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年前玉米市场“平稳”收官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国内玉米市场购销逐渐趋于清淡,市场价格整体趋于平稳,从东北产区来看,截止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14%水分新玉米收购价为 1640~1680 元/吨,吉林松原地区收购价为 1710~1750元/吨,辽宁铁岭地区收购价为 1680~1720 元/吨,均与上周末基本持平。当前市场购销逐渐转淡,农户及贸易商年前出售的粮源数量较为有限,前期中储粮连续投放储备轮换玉米对市场心态有利空影响,市场价格不会进一步走高,预计春节前将以稳为主。从华北产区来看,目前当地玉米价格趋于平稳,个别深加工企业下调收购价格10元/吨左右,其中山东地区主流挂牌收购价格区间1900-1970元/吨,春节临近预计将会有深加工企业陆续发出放假停收通知。
年后玉米市场“多空”并存
从利空因素来看,一方面目前北方和南方大部分规模企业玉米库存储备可使用至3月份,深加工企业已开始亏损,吉林淀粉亏损超过100元,山东淀粉企业亏损200元/吨左右,仅黑龙江酒精企业盈利50元/吨(每吨酒精)左右,且淀粉糖出口外部环境不佳,同时年后饲料消费又是传统消费淡季。另一方面春节前政策性玉米少量投放确实打压了现货市场此前强烈的看涨心理,那么面临临储玉米1.7亿吨的天量库存,春节后国家是否会加大拍卖力度提前拍卖进而施压玉米市场令人担忧。更重要的是春节后进口谷物也将纷至沓来,因此春节之后若拍卖、进口谷物到货潮和需求淡季等因素共振,其价格下跌机率较大。
不过从利多因素来看,一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2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7372万吨,同比增加73万吨,从基层的售粮情况来看,本年度售粮进度同比偏快,市场余粮水平不断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和辽宁地区基层市场余粮不足两成,吉林和内蒙古地区基层市场余粮三成左右,华北余粮水平相对略高,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基层市场余粮4-5成左右。另一方面2月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公告》,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 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 月 31 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0 月 31 日。当前我国广东港口国内玉米报价为1910 元/吨,进口高粱到港成本约为 245 美元/吨,折到港成本 1860 元/吨,如果参考 DDGS“双反”终裁结果,平均反倾销税为 50%,平均反补贴税为 11%,预计高粱平均进口成本将达到2910元/吨,比当前进口成本高1050元/吨,比国内玉米价格高出 1000 元/吨,高粱进口将失去价格优势。2017 年我国高粱进口量506万吨,超过 90%来自于美国,参考我国 2016 年初开始的 DDGS“双反”调查,2016年我国 DDGS 进口量较 2015 年下降 55%,2017 年进口量较 2016 年下降 87%,此次高粱“双反”调查,预计也将带来高粱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将挡住部分高粱进口,实现玉米对高粱的反替代,利于国内玉米消费增加,利多国内玉米价格。
总的来看,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年前备库接近尾声,市场购销两不旺局面逐渐呈现,若无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年前玉米市场行情“平稳”收官,而年后“机遇”与“挑战”并存,若从利空因素来看,年后粮价出现回调可能性较大,对用粮企业入市补库何尝不是良机,而支持粮价的是农户有限的余粮和不按牌理出牌的玉米拍卖可能导致市场情绪发生改变,不过逢低择优,逢高谨慎的策略则依旧是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