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家P2P消费金融平台布局分析
自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2017年10月底,已有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6年政府工作提及消费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年9月杭州G20峰会发布《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支持、消费者教育、数字征信和身份识别等方式营造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自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2017年10月底,已有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6年政府工作提及消费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年9月杭州G20峰会发布《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支持、消费者教育、数字征信和身份识别等方式营造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保障。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2016年8.24文件对借款限额后,平台资产项目专向小额分散,正是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良好契机。
本文将对77家样本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布局和征信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9月P2P网贷平台消费金融TOP30 的30家平台和9月网贷评级前100平台中未列入消费金融TOP30平台的47家。
场景与资产端双管齐下,发力消费金融业务
场景布局力度不足,汽车消费金融仍是主战场
从平台消费金融业务布局来看,超七成平台以个人小额信贷、个人消费贷款和综合消费分期切入,标的信息中多以日常消费、消费分期、个人消费贷款等描述借款用途,而77家样本平台中,有具体消费场景布局(指有与场景对应的借款方案或标的)的平台数量仅有19家,覆盖场景涵盖汽车、教育、医美、家装、农业、旅游、租房、3C数码、娱乐等。
目前最受平台青睐的是汽车消费金融场景,这主要和汽车金融市场火热及汽车相关服务多有关,除了分期购车、以租代购购车等常见产品外,也有平台推出车险、车位和加油等汽车垂直细分领域的消费金融产品,如有融网的车位融、广信贷的优卡贷等。此外也有较多平台布局教育、医美、家装和农业场景,其中农业场景布局与三农政策有较大的关系,而教育、医美和家装场景主要通过线下机构合作的方式布局,借款人需要通过选定的机构申请借款,实现P2P网贷平台及其合作机构的共赢。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一方面,通过线下合作机构拓展资产端,所有借款申请都需要基于用户的真实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产的质量,同时结合合作机构掌握的借款人信息对其进行全面评估,降低平台贷前信审成本;另一方面,借款人在消费过程中需要和机构维持较长时间的联系,平台可以通过机构提高对借款人的信息掌握程度,从而降低贷中风控成本。对于合作的各机构来说,通过P2P网贷平台为用户提供附加金融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为其招来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还有少数平台布局旅游、租房、娱乐等消费场景,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景多为线上方式交易,目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及各类分期平台覆盖程度已经很好,而P2P网贷平台在这些场景中没有明显的优势,或许可以通过与分期机构的外部合作进行布局。
延伸资产端触角,直击消费人群
在消费金融资产获取策略上,目前各平台主要通过资方关联公司、入股消费金融平台和寻求外部合作的方式进行。麻袋理财与同为中信产业基金控股企业的中腾信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也与中腾信旗下的小花金服形成合作关系。团贷网于2016年10月与沐金农达成战略合作,并于同年11月投资沐金农平台,双方开始资产端合作。还有部分平台通过设立子公司拆分消费金融借款业务,对接用户消费借款需求,同时依托集团资源快速拓宽消费金融资产端。
虽然各平台都在积极延伸消费金融触角,但在用户触达策略上却有较大的缺失,还需加强借款产品的信息披露和渠道链接。仅少数平台在官网上披露借款产品信息并提供借款通道,绝大多数平台将理财业务和借款业务剥离开后,理财端网页上不再显示借款产品信息,甚至不提供借款页面链接,还有部分平台无法进行网上借款申请,必须通过致电和上门的方式申请借款。切断线上借款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保证平台风控人员与借款人面对面接触,降低风险,但是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导致借款端资源的损失。
消费金融业务拓展 征信数据是重点
消费金融是对借款人的信用借款及分期服务,与抵/质押借款相比缺少了抵/质押物,增加平台坏账风险,因此需要更全面的数据对借款人的资产状况、消费行为习惯和履约意愿进行评估,相关征信数据可以通过借款人上传和外部合作征信机构数据方式获取,通过两种来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借款人信息真实性和整体资信状况。
在外部征信数据获取方面,平台的布局力度普遍较小,77家平台中仅30家平台披露了合作的征信机构信息,其中合作征信机构数为一家的平台达半数,不到1/4的平台对接4家及以上征信机构来扩充借款人征信数据。在征信机构选择上,各平台合作方主要集中在上海资信、同盾科技、芝麻信用、鹏元征信和百融金服这五家机构。
五家征信机构的个人征信服务基本都覆盖征信报告、信用评分和反欺诈三类,且数据来源和数据量都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更好地评估借款人资信,降低借款违约风险。如上海资信数据覆盖全国网络借贷、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和融资租赁等互联网金融及非银金融信用信息,截至2017年9月30日,其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已累计签约机构1079家,共收录自然人3580万人,其中有借贷记录的自然人1492万人。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背靠阿里系,拥有淘宝庞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支付宝交易数据及投融资数据。
全面的征信数据仅是基础,更重要的环节在于用户所提交数据的真实性核验、资信状况评估和额度确认。在有场景消费金融中,平台虽然可以借助合作机构对借款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核,过滤不良资产,确保推荐到平台资产的质量,但核心风控不能假手于人,还是需要平台风控人员进行资信调查和综合信用评估。
消费金融征信的思考
外部征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获取的矛盾。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贷历史、消费行为、资产状况等是其个人隐私,具有财产权属性,受法律保护,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其他机构或个人不得随意使用。平台征信活动过程中,借款人信息侵权主要发生在外部征信合作上,部分平台会遗漏借款人征信数据授权条款,或者授权对象不明确,都会造成违规操作。因此对于平台来说需重视借款人信息保护,数据使用前告知借款人征信数据核验参与的各个机构并取得相关授权文件。
线上+线下组合征信,风险与效率的矛盾。为了降低借款人违约风险,提升资产质量,多数平台会进行非常细致的风险评估,但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教育、医美、旅游、3C、租房等绝大多数消费场景中,借款人的资金需求都较小,绝大多数在2万元甚至1万元以内,信审等待时间过长会降低服务效率,导致借款人体验下降。目前芝麻信用、腾讯信用、考拉征信、前海征信、中智诚征信及京东小白信用均有个人信用分,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APP自行查询分值,且不同征信机构数据来源有较大的差异,现阶段大多数消费金融平台仅要求借款人提供芝麻信用分或芝麻信用授信。基于此,平台可以采用多个征信机构授权查询信用分的方式获得借款人综合信用评估数据,实现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此外,对于建有风控体系或有能力自建风控体系的平台,需加速收录借款人各项借贷信息,并积极接入合作的各分期平台或商铺数据,完善消费场景信贷征信数据库,提升消费者借款审核效率。
消费金融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资产延伸和征信风控需双管齐下。资产延伸环节,一方面通过消费场景细分,深入挖掘细分领域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寻求外部合作快速布局资产端,线上与各分期平台合作,线下与各汽车经销商、医美机构、家装机构等达成合作。在征信风控环节,既要关注借款人信息保护,为征信风控各环节参与方取得借款人授信;同时在场景氛围浓厚且借款金额较小的场景中以个人信用分切入,尽可能减少风控信审环节,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