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公布一个大消息,将再次打击债市、影响股市

2016-12-19 22:44633

国海证券代持事件的持续发酵,彻底掐段了债市上周五呈现的反弹小苗头。不仅如此,债市进一步暴跌引发“连锁反应”。

导语 | 国海证券代持事件的持续发酵,彻底掐段了债市上周五呈现的反弹小苗头。不仅如此,债市进一步暴跌引发“连锁反应”。


来源:资产管理圈综合自中金在线(ID:cnfol-com)、刘晓博(ID: liuxb929,作者:刘晓博)、一财网、中国证券报、北京商报、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澎湃新闻


暴跌警报!一大危险正来临......

最近,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直到现在仍然余波未了!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上周四,债市经历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当时,开盘仅15分钟的时间,国债期货六合约相继跌停,刷新国债期货交易以来的最大跌幅记录,成为上市三年来的首次跌停。而今天(12月19日),央行MLF提振效应消失殆尽,违约事件发酵债市仍未止血,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收跌1.15%,创上市以来第二大单日跌幅。


而且更大的危险正在来临......


贪婪秒变恐慌,赎回潮愈演愈烈


根据公开数据,上周五,货币ETF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仅5只规模超过百亿的货币ETF,一日内的净赎回量就高达153亿元,占前一日5只货币ETF总规模比例的8.51%。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巨无霸的货币ETF,自11月底以来,其二级市场成交量惊人地增长,某只ETF12月6日的成交量竟与总规模相差无几,这暴露了资金急于撤退的心态。


中国证券报报道,业内人士称,资金面变化是导火索,债市高杠杆难以为继,才令银行间小幅的资金收紧便引发了剧烈反应。而高杠杆的根源,却恰恰来自于以银行委外为主的场外资金的疯狂涌入。


事实上,在此轮债市持续性暴跌之前,很多债基的基金经理就已经嗅到了暴风雨来临的气息。然而在“贪婪”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侥幸”:只要银行委外后续资金能够源源不断涌入,只要不至于过快收缩流动性,只要中国经济还存在下滑预期,那么,高估值虽然是泡沫,但泡沫还有继续吹大的可能。


伴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骤然收紧,长期依赖低利率资金拆借的债市高杠杆模式轰然崩塌,先知先觉者急速撤退后,后知后觉者一拥而上,巨量的抛盘瞬间摧毁了市场的稳定预期,引发竞相踩踏,恐慌取代了贪婪,弥漫在所有机构投资者的心头。


国海证券事件“坑惨”非银机构:资金成本怒涨 债市砸盘换流动性

任何事情的突然爆发,总会有一个导火索,此次债市的恐慌性暴跌也不例外。


上周三(12月14日),黑天鹅突袭债券市场。市场传出消息称,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张杨失联,以“萝卜章”冒用国海证券名义进行交易。据媒体报道,一同失联的还有郭亮。


据北京商报报道,此次事件共有20多家机构“受害”,这些机构都代持了国海证券的债券,规模可能超过200亿元,浮亏超过7亿元。整个债券行业瞬间被炸的外焦里嫩。


所谓债券代持是指债券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间开展的一种“场外双买断交易”,即投资机构与代持方签订代持协议,代持方为投资机构代持债券并提供资金,而投资机构获得资金后也可对债券进行进一步的加杠杆操作。


简单点说,国海证券两个员工,张杨、郭亮私刻了印章,跟众多(20多家)机构做了“代持交易”,如今“假章”事发,加之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暴跌,之前机构代持的债券都亏了。


市场人士看来,国海证券的“闹剧”对于已经处于下跌周期的债市无异于雪上加霜,它碾压的是市场对于非银机构代持以及回购等交易行为的信任,为此银行收紧了对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在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非银机构不得不变卖资产,导致了债市的进一步下跌。


“国海证券把非银机构坑惨了。”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国海证券闹剧爆出之前到现在,短短几天,他的资金成本上涨了400个BP,而他的短期融资主要是通过质押式回购,这样的成本上升幅度令他感到“非常恐怖”,“现在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借钱”


暖流资产投资总监程鹏也告诉本报记者,“本来资金市场总体流动性就偏紧,国海证券事件一出,非银机构的交易对手风险上升,银行都不愿意跟非银机构做交易,尽管央行继续对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但是流动性仅局限于银行体系打转,而非银机构本身资金实力薄弱,杠杆率相对较高,流动性枯竭的情况下,为实现流动性只能抛售资产,从而引发债市的进一步下跌。”在他看来,“这本来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因素,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主导市场的因素。”


刚刚,央行公布一个大消息,将再次打击债市、影响股市


今天(12月19日)傍晚,央行旗下《金融时报》主办的“中国金融新闻网”公布了一个大消息: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金融机构“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


 

一些媒体报道的时候,把这件事情简写为“央行把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其实,无论是哪种表述方式,一般投资者都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下面,我尽量用“普通话”给大家翻译一下:

 

这意味着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央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前管理不严格的“表外理财”也将受到比较正式的监管。截至今年6月,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大概是26.28万亿,其中17.74%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央行新规可以不统计在广义信贷范围。剩下的大头就是40.4%的债券(10.6万亿)和16.5%的非标资产等等,则需要纳入。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银行表外理财主要购买了债券,其中有很多灰色地带,比如违规代持、养券。这些行为:第一,是为银行理财加杠杆,可以博取更高收益,以讨好、争取客户;第二,可以暂时隐藏亏损;第三,可以实现利益输送,搞腐败。所以,央行新规将主要影响债券市场,对债市构成较大的短期利空。

 

债市已经跌了很多,风险开始暴露,一些裸泳者开始显现。未来还会暴露出更多问题,这将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波及到股市。事实上,也会有一些机构因为债市风险暴露,需要抛售股票填补窟窿。所以,股市短期也会面临压力。更何况,这对于券商的固定收益,银行的理财业务构成利空,所以银行股、券商股有压力。

 

由于保险公司也是债市的投资者,所以债市的大跌会波及保险股,对他们构成短期利空。

 

央行这样做,是落实中央“防范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的精神,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非常强硬地提出“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这是此前没有过的。

 

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所谓表外业务,就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比如票据、贷款承诺函、委托贷款、代收代付等,目前量比较大的就是理财业务。

 

之所以会有表外业务,是来自时代进步和金融创新。当然,银行也愿意通过各种创新来逃避监管,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和自由度。所以,表外业务越来越大,央行则需要不断将这些业务纳入严格的监管。否则,各种数据就会失真,央行对金融的掌控就会失灵,金融风险就会孕育、做大,直至爆发。

 

对于这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所在,央行看得非常清楚,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

 

2017年将召开19大,是党政的换届之年;此外,也是美国的换届之年,特朗普新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2017年可能是美元加息提速之年,美联储开始考虑“缩表”之年。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高层把“防范金融风险”看得非常重要,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于楼市和股市,我仍然维持此前的判断:楼市是严格的鸟笼行情,高位震荡,波动幅度不大;股市是底部抬高的鸟笼行情,成交活跃,以利于IPO提速;但短期内股市的利空仍没有消化完成,中期看不悲观。


3
标签:债市 股市 再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欧美股市再次暴跌 道指收于11个月低点

2011-08-11 13:54
493

中国水利IPO致股市再次承压

2011-07-27 09:19
552

债市股市跷跷板效应缘何不明显

2009-08-20 17:32
691

美国政府债务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2024-11-06 14:28
46576

国美小贷再次成为被执行人

2024-09-12 15:08
105388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附近机场一度停航

2024-08-22 13:32
1052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