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布匹市场欲升级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硅谷”
中大计划5到10年把国际创新谷建成珠三角最具活力青年人才创业中心
10万平方米技术转移与合作中心,5万平方米创业中心,5 万平方米成果孵化平台……未来,中大对面的布匹市场将转型升级为“中大国际创新谷”。记者昨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计划通过5到10年时间,把中山大学国际创新谷建设成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青年人才创业中心,成为全国具有典范意义的旧城区功能升级改造示范区。“转型后,这个区域将类似美国的硅谷。”中大校长罗俊形容。
设想:
成果转化平台青年创业中心
12月22日下午,一场中大布匹市场转型升级情况的座谈会召开,会上还研究了“中大国际创新谷”概念性规划方案。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提出了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构想。
他这样描述中大国际创新谷,“现在中大南校区南门外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布匹市场,我们希望能结合这10平方公里的转型升级,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作为中大及周边科研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的下游成果转化平台,汇集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形成一个对海珠区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高端平台。
中大表示,计划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将中大国际创新谷建设成为广州市“三输出”的重要平台,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青年人才创业中心,成为助推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高端平台,成为全国具有典范意义的旧城区功能升级改造示范区。
中大布匹市场目前在全国已赫赫有名,是全国两大布匹市场之一,也是目前广州市规模最大的布料集散地。因其早年为自发发展,周边大多是城中村和旧城区,车流量大,交通不畅。
参照国际硅谷和中关村成功案例
记者获悉,中大国际创新谷的建设,将参照国际硅谷和国内中关村的成功案例。“转型后,这个区域将类似美国的硅谷。”罗俊表示,希望通过将来建设而成的中大国际创新谷,与中大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谋发展。
为何要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罗俊提出,为充分发挥中大南校区南门对面“国际轻纺城”地块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海珠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在该地块规划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
罗俊认为,“国际轻纺城”地块整个区域约10平方公里,毗邻众多学术科研单位,这些单位在基础研究领域储备了大量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高科技成果,亟需有市场环境下的成果孵化平台。与此同时,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等背景下,创新谷具有经济、政策、智力等多方面的实施基础,其建设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海珠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中山大学及周边地区国家级科研单位创新潜能。
愿景:
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此外,为吸引人才,还将建设人才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配套人才公寓,即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创业期间的政策性租赁周转用房,吸引和稳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创新谷创新创业。中大考虑以中大南校区的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为基础建设创新谷的人才生活配套设施。此外,为满足创新谷内人员的生活需求,还将建设创新谷及配套生活服务区域。
中大校方表示,希望看到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创新谷,它将取代今日的布匹市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以后中大的毕业生,将可在一墙之隔找到心仪的工作,留在创新谷中为国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在碰到疑惑的时候,便可重新回到学校,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互相讨论,真正做到实践、科研与教学三者相互结合,让创新谷与中山大学共同创新进步。”
中大国际创新谷
功能布局
1
建设约10万平方米的技术转移与合作中心,对中山大学及周边科研单位的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
2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成果孵化平台,主要是按照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定位,吸引一批优质项目,为企业孵化成果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3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创业中心,主要是给中大及其他高校毕业生和具备一定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计划容纳各类毕业生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共3000多人。
4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主要是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实验室或建立技术成果转化企业提供特殊政策支撑服务,计划容纳3000名海归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包括500家企业入驻。
据了解,中大国际创新谷将计划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用于延伸转化中大及周边科研单位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展下游关键技术和成果研究提供平台支撑。中大国际创新谷将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建设原则,按照多方参与、创新引领、产业驱动、逐步推进的模式进行建设,主要考虑围绕信息、能源、先进制造、医药、环保、艺术设计几大领域重点布局。